中国希望世界能安静地对待


  2011至2015年中国经济的发展道路,充满了“魔幻”色彩。有可能成为全球的新重心,也有可能高速增长嘎然而止,沦落为退步生。在没有成为差生之前,我们还是站在造福全民族的高度,务实提升产业竞争力。将社会多余的资金引导到工商业的生产上来,而不是停泊在不劳而获的房地产上,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社会才会前进!这需要创投机构配合政府来执行,但政府切勿越俎代庖!中央大力推动创投事业发展很大成分上为了:借助创投独特的机制优势协助政府解决社会问题、调结构的。使没有富裕起来的人获得可以实现富裕的资源。民间投资的主要方向应该是成立更多的小企业!

  中国正在做检讨。检讨过去仰仗外贸增长的模式。现在要以扩大内需维持经济增长。但扩大内需方案要成功,必须将经济增长的好处转至民间,也就是从“国强”转为“民富”,民富之后,才能真正拥有成熟的消费市场。扩内需,也不代表可以忽视出口。不仅不能无视,还要有效提振出口功能以弥补扩内需的“吊诡”。这方面,台湾当局提出推动两岸“新郑和计划”,我感到很好。我们可以借此良机进一步拉近与台湾工商界的大融合。

  当前首要任务是以最小的代价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金融市场稳定了,不仅可以消除民众的疑虑及恐慌,安定民心。更可以维持资金市场的流动性,使企业得以有充裕的资金来应对困境。企业稳住了,就业机会才能够获得较好的保障。目前,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维持在3.3倍左右,行业间差距最高达到15倍,10%的最高收入户与10%的最低收入户人均收入相差20多倍。这么大的贫富差距不调整调整,社会能稳定吗?如何通过经济转型升级而达致民富?我们现在看到最多的,主要落实在三个基点上。一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七大产业;二是,以区域经济振兴规划,推动区域创新经济快速发展;三是,鼓励全民创新创业,扶持中小微型企业发展。

  刚刚闭幕的五中全会指明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因为这是解决我们创新原动力的问题。在此期间,重要的是要把智力资源解放出来,形成能够有自由竞争、自由创新的机制。有利于解放智力资源的机制就是好的机制。“他山之石,可以攻错”。我们必须正视中国与国际主流价值间的落差。但绝不是模仿,更不是顺从,而是根据中国国情设计出也能够满足主流价值的“需求”?当然,这种设计是呼之欲出,还是“只闻楼梯响”?在此期间,中国希望世界能安静地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