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仍在深度博弈年内房价明显调整可能性较小


  房地产仍在深度博弈

  综合媒体分析报道,9月29日,国家多个部委联合出台房地产调控措施,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根据历史经验,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台后,房地产市场将有3-4个月的观望和政策消化期。由于新近房地产调控政策较前期更为严厉,预计普通购房群体观望情绪也较前期加重,房地产市场成交量有可能会再度急剧萎缩。而房地产开发商对政策仍有博弈,担心“追涨杀跌”影响和违约纠纷,多数房地产开发商在降价策略选择上较为慎重。

  开发商不缺钱,有实力进行博弈:2009年房价快速上涨时期,多数房地产开发商获取高额利润,资金面总体充裕。2010年,房地产开发企业自筹资金占比较以往有较大程度提高。在资金充裕背景下,2010年底前,房地产开发企业出现大规模资金困难情况的可能性较小,因此主动降价以加快资金回收动力不足。

  又据报道,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11月11日表示,从10月份的房地产运行情况看,9月底开始的房地产二次调控初见成效。10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8.6%,环比上涨0.2%,涨幅比9月份分别缩小0.5个和0.3个百分点;当月商品房销售面积环比下降11.2%,销售额环比下降7.7%。

  首先,政策层面,调控动作和“信号”并无衰减态势。10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把“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作为今后几个月的重点工作之一,强调“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认真落实各项调控措施,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合理引导住房需求,抑制投机需求”。11月以来,住建部等四部委联合下发通知,有针对性地提高公积金贷款的首付和利率,并停贷“三套”。地方也继续推出“自选动作”。

  其次,开发商的资金持续收紧,降价促销的压力有所加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房地产企业通过销售和贷款进行融资的渠道明显收窄。今年1-10月房企资金来源中,银行贷款占比同比下降2.4个百分点到18.3%,其他资金(含个人按揭、定金与预收款等)占比下降3.1个百分点到42.8%,而自筹资金则上升5.3个百分点到37.9%。此外,上市、股权融资等其他融资方式难度也加大,信托、基金等则是“远水救不了近渴”。

  再次,后市供应量将持续增加,博弈的天平有望向购房者倾斜。
今年1-10月,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土地购置面积和房屋新开工面积分别为3.28亿平方米和13.18亿平方米,同比分别增长36.2%和61.9%。新开工面积大增,意味着今年四季度至明年,可供预售的商品房规模比较大;土地购置面积的大增,意味着明年下半年直至后年,可供预售的商品房规模也将持续扩大。

  总体看,当前房价上涨预期仍然较为强烈,其重要的经济环境基础则是流动性过剩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从货币供应量看,2010年9月末M2余额69.64万亿,相当于2000年末13.84万亿的505%。从城镇化进程看,自工业化后,城镇化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极为重要的驱动力。2003年以来,在耐用商品消费基本普及的情况下,住房和汽车消费成为城市居民消费的持续热点。

  此外,10月CPI再创新高,资源类商品和农产品价格上涨此起彼伏,微观经济主体通货膨胀预期势能继续积聚,房价上涨的市场预期在根本上没有变化,由此可以预测,当前房地产市场仍在深度博弈,年内热点城市房地产市场可能继续维持“价滞量跌”态势,房价出现明显调整可能性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