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 题 报 告
单位
课题: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探索研究
一、 立项的理由
1、 我校语文组”十五”期间所承担的县级科研课题“自主学习,广泛阅读”已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并评为一等科研成果,这为我校今后的科研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2、 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的需要。素质教育的学生发展观认为,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发展,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主动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全面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获得终身可持续发展。而搞好校园文化建设能很好地满足这些发展的需要,能更进一步促进这些发展。
新的课程要求教育教学活动要符合四大规律:知识和能力共同提高的规律;理论与实践协同并重的规律;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规律;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规律。搞好校园文化建设恰恰符合这些规律的要求。
新的课程倡导师生要采用多样化的有效学习方式,如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实践性学习。学习活动中应体现如下特征:主体性、开放性、过程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等,校园文化建设恰恰能体现这些特征。
3、我校领导重视。“十五”期间,我校已经成立了科研工作领导小组,校长,副校长亲自担任正副组长。“十五”期间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已经形成了规模,这为今后实验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现实依据和实践经验。
4、我校 “校园文学社”已成立十几年之久并始终开展正常活动,被市教师进修学院评为市级先进校园文学社,这为实验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主阵地。
5、我校师资力量雄厚。语文组是市级优秀教研组。在三十三名一线教师中,有国家级骨干1人,市级骨干4人,县级骨干7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人;县级十佳教师1人,县级创新课教师4人。全国农村优秀语文教师1人。这些都为实验正常进行提供了人才保证。
二、如何开展研究
1、方法:
自然实验法,经验总结法和行动研究法等。
2、途径:
(1)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发挥主渠道作用。各学科要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加强思想教育的同时,加强人文教育和品德熏陶,加强学科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
(2)充分利用我校的“校园文学社”,每学期举办1~3次活动。
(3)利用学校艺术节,开展校园艺术活动。
(4)利用学校体育节,开展校园体育文化活动。
(5)理科要充分利用活动课,开展“讲科家的故事”,了解科学发展现状,预测科学的未来发展以及小发现、小发明、小创造,小实验等活动。
(6)充分利用走廊文化,间周出版一期黑板报,利用好“课外活动展示板”。
(7)充分利用教室后面的黑板报,间周出版一期。
(8)利用好橱窗,定期进行各种活动展示。
(9)充分发掘校园内的一切资源,创设文化氛围。
(10)利用好网络资源,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
(11)利用好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相应活动。
(12)各学科要开发一定量的校本教材,传播知识,宣传文化。
(13)指导学生利用好手中的积累本。
(14)指导学生编制手抄报。
(15)与团委活动紧密结合,资源共享。
三、研究课题的阶段性安排
实验周期:2005年9月~2010年3月
第一阶段:2005年9月~2006年8月
1、筛选课题、立项。
2、深入调研、收集资料、获取信息。
3、学习动员,提高认识。
4、设计方案,确定实验人员及其工作。
本阶段是实验工作的准备阶段。
第二阶段:2006年9月~2009年8月
本阶段为试验的实施阶段。按照实验方案组织实施。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充实完善方案。调控把握实验全过程,初步实现实验目标,进行阶段性成果总结。
第三阶段:2009年9月~2010年3月。
1、对已取得的中期成果进行验证。
2、全面总结,完成研究报告。
3、编写论文,专著等材料。
4、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考评。
5、请专家组鉴定验收。
四、课题组成员的配备情况
1、学校科研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校长
副组长:副校长 教导主任
成员:教研组长
2、课题组成员概况
目前申请参加课题实验的共有17人,语文学科4人、外语6人、物理2人、化学1人、生物1人、音乐1人、微机2人。其中本科12人,专科5人,国家级骨干1人,市级骨干2人,县级骨干3人,有县级科研成果证书的4人。
开 题 报 告
课题名称: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探索研究
研究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