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评录65:世界由冷战转向热战


    现在,全世界都在开始关注这样一个话题:日益增长的中国正在影响世界。或者,这一话题还可以这样来理解:一个经过经济开放而得以快速繁荣的中国将给原有世界秩序带来怎样的改变?


    显然,这种改变正在发生,而同时,原有秩序也正在努力应对这个由中国而产生的改变。而改变将产生怎样的后果,全世界对此都失去了任何经验判断,即使是美国前国务卿米切尔.赖斯不得不承认,美国在过去三十年中对中国所寄予的希望现在都一一落空,而未来中国究竟将以何种姿态参与世界事务,美国仍一无所知,因此,美国人只能寄望中美未来能有好的结果,但同时,华盛顿也必须提前作出接受考验与挑战的准备。


    实际上,这种挑战无论是对中国还是美国,在2010年已经到来。而从东海到尖阁,中日所开始的新一轮较量,更揭示出这个世界对于中国的暗战。与上个世纪延续近60年的冷战不同,这场暗战并非简单的政治与国家利益对立,而是在交织着诸多无法割断的贸易、债券、稀土贸易以及社会广泛意义上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基础上发生,使得这场对抗显得更加复杂,因而只能将此归纳为一个新的名词:热战。


    其实,热战早已发动。从中国开始建交及至中国开始进行史无前例的改革开放,热战就已在代表世界已有秩序的欧美与中国执政党之间开始。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这场热战又有了全球热身升级,令中国与英、法和欧盟发生意识形态冲撞。显然,这一些都为今天埋下了种种伏笔,而继此之后,世界对中国的看法亦随之发生了巨大转变,而中国也似乎放弃了韬光养晦的策略,进而转向强盛而近乎凌厉的国际地位诉求,由此,东西方新的对抗格局终于浮出水面,人们对于中国经济繁荣的热情也迅速转向了另一种深切怀疑和忧虑,在北朝鲜作出世袭权力调整之后,中国所表现出对权力世袭的热情让更多人确信了它与民主思想格格不入的意识形态,于是阵垒瞬间分明,并使所有的怀疑和担忧在这个2010的年底得到了全面爆发。点燃这根导火索的,在中国看来,是日本人,而引爆者则是希拉克,当然,这位女强人背后,还有共和党与民主党以及所有持民主政治意识的欧盟和相当一部分亚太国家,这股复合力量,使一场看似中日两国的小岛争端演变为一场以中国为目标的全球热战。


    在经历了许多次东西方的尖锐对抗与深度交融之后,今天的中国已达成与世界的深刻经济、政治与文化关联,以致不能再以单纯意识形态来作出区分了,而这种与世界的深刻关联,业已使中国社会产生出前所未有的社会分化。西方对于中国未来有两种看法,一是因为繁荣而民主,二是中国执政仍将在繁荣之后持续统治,而二者必选其一。显然,西方希望是得到前者之结果,而当下的中国执政者则希望得到后者。至于究竟谁得,应当不会是现有的任何一方,而只能是社会自洽规律的结果。之所以称为热战,则是因为今天的中国已与世界所达成的深刻经济、政治与文化纠葛,以致不能再单纯以意识形态来作出区分了。因此,超意识形态庶几将成为未来东西方政治的一种新的解方,而全球化则成为中国经历初期快速成长之后的再一场情操洗礼。在面向未来的道路上,中国需要的更多不是向后看,而是向前看,这个国家和社会应当学会将目光超越已有的意识形态和自我利益保护,投向人类共生发展的深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