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版“高薪养廉”是个天真童话


10月30日,华中科大校长李培根在一教育论坛上称,国家对教育投入过低造成高校教师工资低,教师因此不专注于学术而忙于捞外快。国家应大幅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并严格限制教师的“创收”收入。(扬子晚报 10月31日)

高校老师为什么嫌工资低?

高校老师工资真低吗?实话实说,高校老师各方面的待遇已经不错了,没看到哪个高校教师生活过不下去,应该还是比较小康的;只是与高收入阶层又有很大差距,于是沦落到中等收入水平,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高校老师又都是受过良好教育、拿着高文凭的高材生,想的是进入上流社会阶层中,于是自然就不满足现状了。
这也是当年“高薪养廉”的翻版,公务员可以,教师当然也可以,不过须另加上:小偷收入低的可“捞外快”、强盗收入低的也可“捞外快”……以此类推,各行各业都有充分理由,然后先捞带后捞,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听个小故事:英国著名的天文学家布拉法莱,被任命为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台长时,英国女王看他薪水低,准备给他加薪,布拉法莱得知后,向女王恳求说:“如果天文台台长的薪水一旦加高,以后,来这里的人将不再会是天文学家了。”

不是任何职业都是以“钱”为最终目的。这个实际上不是工资低不低的问题,而是一个人对他职业的操守问题。工资高的人照样在弄外快,没有好好搞学术。

大学搞不好学术的根本原因不是因为工资低,李培根校长自己也说:“现在,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一个现实是,对教育的敬畏感正在逐步削弱甚至丧失。功利主义、拜金主义比任何时候都更严重地侵蚀着教育的肌体。”贪欲是无止境的。既然高薪养不了廉,指望多发点钱,就让高校老师在学校里头老实呆着啃书本,也只能是一种童话般天真的奢望。

以前说“清贫乐道”,在这样一个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社会之中,我们把“清贫”去掉,但至少我们还得“乐道”,尤其是对教师这一特殊职业而言。我们很怀念很多大学教师已经流失掉的那种“知识分子风骨”,这种风骨,比所谓的“清贫”要重要得多。何况,现在高校教师还真不能用“清贫”来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