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22年后,我们西南政法大学的同学首次相聚,这次一起相聚的一共有大约50名同学,除了5-6名外,大部分同学是时隔22年后的第一次相聚。我喊出了大部分同学的名字:杨春平、周健、杨金山、丁慧、薛宁兰、张文英、刘学信等等,但也有几位同学在第一反应里居然没叫出名字来,22年,够长,真的可以记住或者忘掉很多事情。
在我们这届研究生同学中,有现在在司法机关的相当一批的领导层,而且也有相当一批在法学研究与法学教育领域较有成就的人物,还有一批在律师界成名立万的人物。在我的记忆中,我们这些同学基本上有这样几个特点:爱读书、比读书、以做读书人为光荣;有理想,想做大事情,有自己关注的核心领域,在研究生期间,不少同学就显现出他们在某项领域的专业研究爱好与特长,我对应像左卫民、王国祖、莫志成、周健、谢佑平这类同学的学术兴趣与研究论文一直有相当的认同,也多少是自己在学校的时候的进步压力源,向他们看齐,也向他们学习;另外一些同学则以老成干练显示出他们在管理与社会行动上的才干,比如龙晖、陆永康这类同学,他们一般年纪大一点,也让我们觉得他们更有号召力,也更像可以信赖的大哥大姐。这么多年过去了,今天我们再看这些同学也依然可以看到,我们在研究生时候的特点也还可以从他们身上表现出来,这让我回头相信,学校的教育其实对于我们后来的发展是很重要的。其实至少对于我来说,热爱研究的兴趣是在这个学校得到巩固与系统训练的。遗憾的是,我们中也有已经离我们而去的同学,有些同学甚至还因违法犯罪而落入法网。
今天我们这些同学的成就与学校的教育有关,但是我们需要看到的是那个时期的学生普遍有了一定的社会实践,也有比较强的学习自觉性,同时对透过学习法律实现自己的个人理想有相当的期待,而相对而言,今天的学生选择法律专业的盲目性更强、社会知识基础薄弱、对于法律专业的热爱度也更浅,因此法律训练需要检讨是否还应延续原来的教育方式——增加其他相关学科知识、调整与减少本科的法律专业教育而在其他学科本科生中招收法学研究生、增加学生社会实践与技能性课程、增加学生社会实践的时间、加强实证性方法在法律学习与训练中的比重,这些都是我们特别需要注意与加强的。这恰是在我们研究生校友在聚会时召开的“法律训练的新职业面向”论坛中提出来的精神。
昨日场景:为东北林大学生演讲:做江湖版大学生、哈尔滨工程大学:用创想引领创业。总数约三千同学。
今日推荐:请广大博友关注黑苹果青年的新域名网站www.heipingguo.org。
今日小诗:
寒晨
风啸干林响,
天冻余花伤。
雪飘被窝暖,
脉脉隔雾霜。
本周袁氏推荐小菜:鸡油炒茄
嫩茄五只不去皮,斜切出五块,在清水中浸一小时捞出。橄榄油或红花油少许起锅,然后放入茄块爆炒一分半钟,放入一整只蒜拍切的蒜泥,再放盐酌量,加炖鸡汤时撇出的鸡油两勺,汤两勺。盖上盖焖三分钟,,出锅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