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彩链》(下集)


  三天后,蓝湾别墅

  一向精力旺盛的李年瘦了好多。坐在关晴对面,双眼冒火:

  “关了我十天,说找什么八大文件!要不是你们请来的蒋律师,我现在还出不来呢!”

  “最后找到了吗?”关晴倒了杯热茶给他,问。

  “翻遍了千年整个仓库,带‘八大’的就一本书——《八大山人书画集》!”

  “那他们怎么解释呢?”关晴又问。

  “最后,说是因为我们千年的防火门没做好,让我限期整改,就把我放了!”李年瞪着眼睛:“防火门没做好,至于抓人吗?!”

  “肯定是鹏飞那小子搞的鬼!遇上这么个小人!正的干不过,就放黑枪!”李年呼地从椅子上站起身来,“不管了!关小姐,我一定要见阳先生,请他给我想想办法,和那小子拼了!他的看家本事不是包装吗?就和他拼这一块,干个你死我活!”

  关晴皱眉,没说什么,走出房间,拨通了杰克阳的电话……

  蓝湾别墅,Uncle吧

  杰克阳一直微笑着,静静地听李年发泄怒火,一边听,一边拿过两只相同的玻璃酒杯。他把手中的红酒倒进其中一只酒杯,又从酒柜后面取出一支酒瓶,打开瓶塞,倒入另一只杯子,微笑着把两只玻璃酒杯推到李年面前,示意李年品尝。

  各尝了一口,一杯是香醇的红酒,一杯是葡萄汁。李年皱起眉头,一脸疑惑地望向杰克阳。

  杰克阳笑了,把两只杯子分别拿在两只手里,慢慢悬到空中,忽然,同时松开双手,杯子落在地上,摔了个粉碎。

  李年一惊,大惑不解。

  杰克阳缓缓地说:“这两只杯子里的东西,看起来差不多,可实际上,尝到口里,一杯是昂贵的红酒,一杯是廉价的葡萄汁。”

  “——做生意,最忌意气用事,大家是求财的,也正因一个财字才会引来竞争对手觊觎。龙飞通过正当手段和你竞争,可他缺乏实力,所以才想出这样的办法对付你,你可以用同样的办法回击,但是,为了一杯廉价的葡萄汁,打碎一杯陈年的波尔多,想想看,值得吗?”

  李年不作声。但情绪已经明显地平静下来。

  杰克阳接着说:“千年与龙飞,根本不是一个层次的对手。其实,千年还可以有更好的选择。本可以创造新的辉煌,却因为暂时的怒气错失掉良机,可惜了。”

  “阳先生,您的意思是?……”

  “定位即是错位,利用千年的技术优势,向业务链的下游延伸,进入美术制品销售市场。”

  “美术制品销售市场?”

  “就是印刷中外名家的名作,装裱画框,建立画廊,直接销售名画的印刷品。依靠你们的技术,在外观上乱真,应该没有问题。这种印刷品,应该会有很大的市场可以开发。”

  “这几年,国内书画投资市场发展得不错,但书画投资需要财力和眼力,所以这个消费群体人数有限,在市场上,那些“大名头”的作品价格太高,其价格动辄数千乃至上万元,普通人只能望而却步。所以,大众画廊是艺术市场的主体。”

  “大众画廊?”李年还是摸不清状况。

  “目前市场上的画廊基本上是商品画廊,主要销售批量生产的商品装饰画,有些还兼营工艺品,多数价格较低,可以被老百姓接受,有许多销往酒楼、宾馆。经过我们调查,这几年,以大众为目标的中低档画廊目前收益都不错。而且,从去年下半年起,装饰画市场突然火爆起来——因为买房的人越来越多,新房里往往要点缀几幅字画,提升品味、增加情调,我们对广州装饰画市场作了调查,据初步统计,仅广州文德路上的装饰画一条街,春节前十天就卖了20多万幅。收入平稳可观,批发零售都有得赚。”

  “阳先生,您说的这些,我也是有所了解的,……可咱是搞印刷的,请人画画……不懂行啊。印刷,我都做了十几年了,现在一下子叫我转行,您看……这行吗?”

  早料到李年会这样问,杰克阳一下子笑了,“李总,请人画画,您不懂行,可请机器画画呢?”

  “机器画画?”李年愣了。

  “对啊,玩机器,您可是行家啊。请机器画画,成本可比请人便宜得多啦——”杰克阳眨着眼睛,“就凭千年的技术,进这一行,您还愁吗?”

  “嘿!机器画画!”李年乐了。可想了想,他又露出了犯难的神色,“阳先生,印画,没问题,可是现在人都讲究个风雅,有那么多真人画的画都急着往外卖,这机器画的画,有人要吗?”

  这个问题正中下怀,杰克阳又倒了杯红酒,笑着说:“要是人手画不出,画不好的呢?”

  李年一下子没明白,着急地叫道:“哎呀,阳先生,我这搞技术的,是个粗人,真是不知道您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您这一抻一抻的问,我在这干着急,您还是直说了吧!”

  杰克阳点点头,转身拿过一本千年公司印刷的画册,递给李年:“装饰画店是各有所专,有的以工艺画为主,有的以油画为主,还有的以水墨丹青画为主。顾客各有所好,哪一种都有其各自的市场。但是有一个共同点,临摹名画的并不多。只有少数几幅,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梵高的《向日葵》这样的世界名画,除了这些找得到之外,大多数世界名画临摹品的影子,在那些画廊里还是见不到的。原因很简单,临摹难度太大,也很难做到批量。相比之下,请画家创作行画就经济得多。”

  “而这恰恰就是你们千年的长项。我听说千年在印刷专业美术品上是有技术优势的,你们有一项新技术的改革还申请了专利,在特制的材料上,可以印出与油画笔触相符的肌理效果,这在全国都是顶尖的。有这样的技术,印刷中外大家名画的仿制品,在视觉上可以乱真哪。千年可以自己成立画社,还可以开发连锁经营的项目,这样的利润,是不是比你现在的印刷业务要高一点呢?

  李年的眼睛亮了……

  半年后,市民广场

  晚饭后,李年带家人到新建成的市民广场散步。夜幕下,华灯璀璨,一阵阵略带潮湿的晚风拂过,闲适,慵懒。李年挽着妻子的手,缓缓行步,不知不觉,有些失神。

  “哎,你说,”妻子忽然转头问李年:“这阵子,我心里一直在琢磨,这人哪,到底该不该知足常乐呢?”
“其实我也在想这个问题。过去咱们都是一样,说人应该知足常乐,但我发现,人一知足了就不乐。”李年很认真地说。

  妻子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李年解释:“你看,咱当初没钱,咱不知足,咱创业了,咱挣到了钱,觉得生活也很充实了。可创了业之后,最近这两年,咱知足了,怎么样?这问题就大了。现在咱又不知足,咱又创了业,是吧?咱又得到了现在这样的快乐。”

  妻子点点头。

  李年接着说:“所以,真是像阳先生说的那样,知足守业,只是短乐,常乐还是要创业,这么一看,不知足才能常乐。你说是不是?”

  “什么时候你都变成哲学家了?俺都听不懂了。”妻子望着李年,心里满是疑惑。老公说的是有道理,可一起生活了二十几年,这话怎么听也不像是从李年口中说出来的,看来这半年来,老公的学问是长了不少。想到这里,妻子也暗暗感到得意。

  “都说商场无情,可现在我觉着,这阵子你跟我说起的那些商场上真正的高人,其实,那都是有大情义的啊。帮了咱这么多,人家一分钱都没收,咱到底是凭什么呢?”妻子又问。

  李年的心头有些发热,“不是咱凭什么。是凭着对社会的良心。人家救了咱一家,也就救了咱那些职工,这是在做善事。阳先生说了,咱有了钱,心里还想着别人,他帮了咱,咱就可以帮助更多的人……看来,还是要做好人哪。”

  “哎哟,可不是!都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涂,这不知道是造了七七四十九级浮屠了哩?”妻子小声嘀咕着。

  “爸爸!爸爸!您上报纸啦!——”李年的小女儿兴高采烈地跑过来,递过一份刚刚买到的《星城晚报》,李年接过报纸,文化版头条刊登着自己的大幅照片,旁边是醒目的标题:

  《谁持彩链当空舞——千年画社连锁工程成为业界典范》。

  手捧着报纸,李年的眼睛湿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