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裕隆的四不缺与四缺


文/罗裕

十一长假前,汽车界的一桩产业大事便是东风与裕隆的联姻。

东风裕隆系通过重组东风杭州汽车有限公司而建立,该项目基地位于杭州萧山临江工业园区,总投资规模将达34亿元人民币。项目一期建设规模为年产各类乘用车12万辆和配套的12万台发动机,产品涵盖SUV、MPV和新能源汽车项目,尤其是新能源汽车项目将成为发展重点。

东风裕隆的合资,最主要的看点在于,这是ECFA签订后两岸合作的首个大型经济项目,双方也首次提出了要携手打响“华系车”品牌。

我不禁想问,东风裕隆能否扛起华系车的大旗?

笔者分析,新合资公司首先不缺产品。

由于作为台湾最大汽车集团,裕隆汽车拥有57年的造车经验,且是日产在台湾的代理商,擅长车型改装。因此,新合资公司似乎不愁先期导入车型。

据东风汽车副总经理、东风裕隆项目负责人的周文杰透露,基本产品已有8款,每年投产2款车。每款车都做了传统动力和电动车两种动力计划。

另外,此前有媒体报道,东风将向裕隆采购日产中型轿车蓝鸟。因此,东风裕隆除SUV、MPV车型外,甚至会导入轿车车型,并与东风日产、郑州日产等做很好的车型互补。

其次,新合资公司同样不缺技术。

除了裕隆本身的造车技术外,台湾历来在电子产业领域实力不俗,在研发和生产混合动力汽车与纯电动车的电子系统部件拥有相当技术积累,而汽车电子领域恰是大陆车企的短板。正因为此,未来东风裕隆的车型品牌“纳智捷”很可能将主打科技牌。

第三,新合资公司不缺资金。

本身东风裕隆项目是借用处于空置状态的东风杭汽改造,等于盘活了这部分资产,因此初期工程的投入资金并不需要很大。合资双方也已经明确表态,未来将增资扩股,

第四,新合资公司也不缺产能扩充的可能。既然合资双方未来有强烈意向增资扩股,因此产能扩充应当确有保障。

笔者认为,横亘在东风裕隆面前的挑战,也不可谓不小。

首先是品牌。

Luxgen这一品牌在去年年初刚刚在台湾发布,至今不过2年的历史,在中国内地更只能算是一个全新的汽车品牌,Luxgen品牌如何得到国内消费者的认可,将来要走的路确会比较漫长。

更何况Luxgen的中文译名“纳智捷”,读来略显拗口了些。

其次是定位。

东风裕隆宣称其品牌纳智捷主打的是高端市场。但单单凭借外型、内饰和配备的电子装备,自诩“世界第一部智慧科技车”的“身份”,就想一步迈入高端品牌之列,难免会遭遇到力不从心的尴尬。

纳智捷的前后都已经是布满了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的精兵强将,纳智捷作为一个新生儿,想要从中突围并非易事。

更何况,定位还将连带到定价。定价高了,消费者不买帐,定价低了,又与自身的高端品牌定位不符。

纳智捷毕竟是一个新品牌,所以在品牌的溢价方面并不具备任何优势。

再者是核心技术。

纳智捷虽然结合了多国技术,有着超乎想象的电子科技装备以及豪华配置,但毕竟不是最核心的技术,总是能见日产和通用的影子。而日产和通用本身都已在中国市场扎根多年,因此纳智捷的科技牌或许较难脱颖而出。

第四是渠道。

尽管东风有着很强的优势,但东风毕竟“多子”,而且还有自己的亲生儿子风神需要重点关照,很难兼顾过来。

而裕隆在大陆的乘用车销售网络目前几乎是一片空白,可以说是重起炉灶,要想迅速做大做强,尚待时日。

综上,东风裕隆打出“华系车”的口号不错,一个让两岸同胞为之骄傲的“大中华”汽车品牌确实令人向往和期待,但能否真正扛起这面大旗,却有待至少两到三年的检验才行。

(by danieluo)

(独家供稿新浪汽车,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欢迎广大网友指正、赐教,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