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lk or Roll to School Day及随想
10/7/2010
今天是美国时间的10月6日星期三。早上送儿子上学时,发现儿子学校的校园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校园里的几个长条形石桌旁边,一群一群小朋友正排着队领着什么东西,有几位老师也张罗着分发纸张、铅笔什么的。我有点纳闷,这与平日里不同。美国人平日里送接小孩上学放学,大多是车来车往的,因此,校园四周街道上都会停满车,虽然挺有秩序的,也不鸣笛(绝对禁止),但也少不了吵杂的汽车马达声。少数家长,诸如我等之类,会站在校园里,直到孩子被他们的老师迎接到教室里去,但大多数家长把孩子送到校门口后就会直接开车走人。不过今日情形有点不同,我发现路边停靠的车辆少了许多,校园里也多了许多家长,也多了许多自行车停靠。
原来今天是Berkeley学区的Walk or Roll to School Day。挺有意思的,这一天,学校会号召学生以步行或骑单车来上学,校园里的长条石桌上,摆的是一些奖品,铅笔什么的,分发给那些步行或骑单车上学的孩子们。
有人称,美国是个车轮上的国家,这不夸张。汽车是美国家庭最基本的代步工具,不管你干什么,也不管你有钱没钱,哪怕是吃低保靠政府救济,也都开着车到处晃荡。在美国买车非常便宜,美国也得天独厚,有这么大的地方、这么多的资源让美国人耗费。但显然美国人也都知道这并不好,尤其对孩子,所以才有这样专门的Walk or Roll to School Day,我想目的不过是要孩子明白多走路、多运动的好处。
但如果把美国人的汽车消费模式照搬到中国来,我估计那时世界末日也差不多就到了。我们都知道北京、上海很堵,所以当今的城市化模式需要从思路上去革新。以重庆的统筹城乡建设为例,依我看,如何解决城市人口的膨胀带来的城市交通堵塞问题,恐怕还真是重庆未来城市化发展的焦点问题。土地的集约化经营,是重庆城市化的基本动力,因此才有近期大规模大动作的户籍制度改革,这都是好事。但从资源、环境承受力上看,至少有两点从现在开始需统筹考虑。其一,重庆的私家车政策只能逐步限制而非鼓励,且这种限制,不仅是数量上的限制,而且是动力、排量、运行线路上的规范和限制。但这得在公共交通领域有思路上的变革,在笔者看来,重庆直辖市的未来定位是“重庆大都会区”(Metropolitan),由此,大众化捷运系统(Mass Rapid Transit System,MRT)应该是未来巨型重庆最主要的公共交通体系。其二,城市化最重要的不是让农民减少,而是破除依附在户籍身份上的不公正的城乡二元体制,也即,重庆的户籍制度改革,最重要的是让农民、在城市务工的农民工、原有的城市居民以及新近“农转非”后的城市居民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平等地享有实质性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权利。这是问题的关键,有些权利连上下几代都是城市居民的市民都享受不到,更何况新来的市民。然而实现这个目标并不容易,因为即便同是城市居民都存在等级分离,更何况是城乡居民的分离,典型的是公务员、事业单位从业人员以及国有企业从业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上的严重等级分离。中国目前最大的问题不是“市民”或“农民”称谓或身份的问题,而是依附在这个身份上的实质性权利和社会主张的问题。在中国目前的当下,除了某些偏远地方外,市民不见得比农民日子过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