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名人婚恋》的初稿于2008年寄到北京某出版社,他们在电话中通知我,准备立项出版。过了一段时间,他们又来电话告诉我,此书的审批困难,写的中央首长要报中央组织部审批,写的将军元帅要报解放军总政治部审批,写的民主人士要报中央统战部审批……因此需要成立一个专案组,这样做既费力、费时又费钱,还怕审批不下来,所以就不准备出版了。后来我自己出钱印了少量送亲朋好友,受到热烈欢迎。
近三年来,我对《名人婚恋》做了一些修改和补充。现在电子版有80多万字,有精美插图300多幅。从今天起发表部分内容,请网友们批评指正。
名 人 婚 恋
王先金 编著
目 录
1-1 毛泽东的婚姻 ---------------------------------------------1
1-2 刘少奇的妻子 -------------------------------------------76
1-3 周恩来邓颖超一对模范夫妻 -------------------------81
1-4 朱德的六次婚姻 ----------------------------------------87
1-5 邓小平的婚恋 -------------------------------------------93
1-6 胡耀邦李昭喜结良缘 ---------------------------------101
1-7 瞿秋白与三个女人的爱 ------------------------------107
1-8 张闻天军中恋爱 ---------------------------------------114
1-9 彭德怀与他的两位夫人 ------------------------------121
1-10 林彪的婚恋 ---------------------------------------------133
1-11 刘伯承长征途中结伉俪 ------------------------------157
1-12 贺龙的两位夫人 ---------------------------------------162
1-13 陈毅的婚恋 ---------------------------------------------167
1-14 罗荣桓与林月琴的浪漫曲 ---------------------------177
1-15 徐海东的婚恋故事 ------------------------------------184
1-16 风流将军陈赓 ------------------------------------------187
1-17 谢觉哉的两次婚姻 ------------------------------------196
1-18 曾志的三次婚姻 ---------------------------------------203
1-19 王明和他的妻子 ---------------------------------------206
1-20 乔冠华与章含之 ---------------------------------------211
2-1 孙中山的婚恋 ------------------------------------------220
2-2 蒋介石三妻一妾 ---------------------------------------229
2-3 末代皇帝溥仪的婚恋 ---------------------------------267
2-4 李宗仁海棠戏梨花 ------------------------------------292
2-5 蒋经国的婚姻与婚外恋 ------------------------------304
2-6 张学良的几位夫人 ------------------------------------319
2-7 宋子文庐山恋 ------------------------------------------338
2-8 冯玉祥与李德全的婚姻传奇 ------------------------345
2-9 张治中的“夫人作证” ------------------------------351
2-10 孙科与蓝妮 --------------------------------------------354
3-1 鲁迅的婚姻 ---------------------------------------------358
3-2 郭沫若的婚恋 ------------------------------------------361
3-3 丁玲的爱情生活 ---------------------------------------380
3-4 十世班禅结婚生女 ------------------------------------390
3-5 柳亚子的爱情风波 ------------------------------------392
3-6 马寅初和他的两位妻子 ------------------------------395
3-7 梁漱溟的两次婚姻 ------------------------------------397
3-8 胡风与梅志的爱情 ------------------------------------400
3-9 罗隆基失败的婚姻 ------------------------------------403
3-10 张伯驹与潘素 ------------------------------------------407
3-11 茅盾与秦德君的恋情 ---------------------------------408
3-12 蒋光鼐和他的三位妻子 ------------------------------414
3-13 钱瑛的生死恋 ------------------------------------------416
3-14 曹禺的婚恋始末 ---------------------------------------418
3-15 徐悲鸿和他的两位妻子及情人 ---------------------423
3-16 张大千和他的第四位妻子 ---------------------------433
编后 ---------------------------------------------------------------441
1-1 毛泽东的四次婚姻 (1)
(一) 毛泽东的原配夫人罗氏
1935年毛泽东在陕北与美国记者斯诺谈话,谈到婚姻问题时,毛泽东说:
“我们没有时间来谈情说爱,而且认为时局太危急了,学问的需要是太迫切了;要讨论女人或私人事情根本没时间。我对于女人不感兴趣。”
他接着说道:“在我十四岁时,我父母替我娶了一个十八岁的女子,可是我从来没和她同居过后来一直也没有。我不认为她是我的妻子,而在这个时候,我一点儿也不想念她。”这是毛泽东无意中透露出来的秘密。如果他不在自传中说,谁也无从知道他的第一次婚姻。 1913年的毛泽东
1889年10月20日,罗氏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杨林乡赤卫村楼前门,一位颇有声望的大户人家。罗家经济殷实,田产很多,家庭环境和睦而优裕,罗氏(乳名叶妹子)聪明、贤淑,且知情达理。她在家中排行第二,却是长女,是把持家的好手。
1907年,年仅十八岁的罗氏已出落成一位美丽、端庄的亭亭少女,丰满柔顺,深得乡邻的赞誉。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很喜爱这个有门第,又有能力的女孩。于是向罗家提出结亲的要求。
当时的毛泽东,年仅十四岁,尚未到成熟男子的年龄,但却生得一表人才,心地善良,知书识理,也颇得同乡人们的称道,罗家也很中意这个少年奇才。因此,很快答应了这门亲事。
毛罗两家本是世交。罗氏的父亲罗合楼(1871-1943),名远雄,号德甫,是一个乡村知识分子,但以务农为主。罗合楼夫妇生有五子五女,但仅有三个女孩成人,毛泽东的妻子罗氏是其长女。小名又叫一秀。
罗合楼的妻子也姓毛,生于1869年,卒于1912年,其父叫毛咏堂(1846-1906),又名毛祖植,妻唐氏(1844-1906),家居韶山冲羊楼段,距毛泽东家韶山冲上屋场仅一公里。按照韶山毛氏族谱谱系“祖恩贻泽远”推算,毛咏堂(毛祖植)为毛泽东的远房曾祖父。
罗氏的母亲毛氏,是毛泽东的祖父毛翼臣的堂姐妹,亦即毛泽东的姑祖母。这桩婚姻也可说是“亲上加亲”。
尽管少年志大的毛泽东多次申明自己要继续求学,极力反对这门亲事,不愿与一个大自己四五岁的女子结婚,但父亲毛顺生却极希望早日完婚。
毛泽东的父母按照规矩,给14岁的毛泽东娶亲,无非是出于两个原因:急于传宗接代的想法和劳力的需求。
1907年毛泽东的家境,在韶山冲来说,虽然算得上境况甚佳,但41岁的文氏照看着全家5口人的生活,也颇为劳累。其时,毛泽东14岁,二弟毛泽民11岁,三弟毛泽覃才1岁,家里还请了几个长工和短工,文氏除了照料这些人的食宿,还得下田耕作,工作之重可以想见。在这种情况下,希望毛泽东成亲乃是合理的事,媳妇一进门,无疑可以成为文氏的得力助手。 毛泽东的韶山故居
那时,毛泽东家已有20多亩田地,父亲毛顺生又经营贩米贩猪的生意,加上前一年生了第三个儿子,可谓发财添丁,家业兴旺。长子成婚更是喜上加喜,绝对要好好热闹一番,花轿酒宴,披红戴绿,吹吹打打的老规矩自然免不了。
毛泽东经反抗无效,被迫接受了这门婚事。毛、罗两家很快选择了良辰吉日,按照传统的方式,为毛泽东和罗小姐举行了极其隆重而热烈的结婚典礼。
毛泽东与罗氏叶妹子是在1907年举行婚礼的。
结婚典礼上,毛泽东呆若木鸡。因为父亲胁迫他结婚时说过:“你要不同意结婚,以后就不让你去上学了,让弟弟去上学。”毛泽东一心想要去读书,因而被迫接受了这桩婚姻。在结婚仪式上,他规规矩矩地向每位来宾磕头。新娘被揭去红盖头,虽然端庄美丽,但毛泽东发誓绝不碰她一指头。 笔者2009.3.30于韶山毛泽东故居
罗小姐通过明媒正娶嫁到了毛家,成了毛家名正言顺的长媳,得到了族中人的认同。对于这桩婚姻,虽然毛泽东百般不愿,并发誓决不碰她一指头,但毛泽东的双亲是满意的。嫁到毛家的罗氏,为毛家增添了劳力,也为文氏添了有力的帮手。从此,罗氏名正言顺地成为毛家的一员,无论她满意不满意,她“生为毛家的人,死是毛家的鬼。”她自己恐怕都不会想到,她将在毛家度过婚后寂寞而短暂的生涯。
嫁到毛家的罗氏,虽然从未得到毛泽东的爱情,但对毛家的人却是十分贤慧、孝顺,对公婆极尽儿媳之孝心,她除帮助婆婆做些家务,就是悉心照顾丈夫,对这个小丈夫非常体贴。这时,由于父亲违约,没有让毛泽东继续上学,他已辍学务农。罗氏经常到田间为他送水送饭,并将他的衣物浆洗叠好,用她一颗纯洁的少女之心,关心、呵护着自己的小丈夫,竭尽全力地尽妻子的责任。
可是“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情恋落花”,毛泽东与罗小姐有份无缘,封建的包办婚姻使他们的心无法沟通,自幼即有反抗精神的毛泽东始终不满意这门亲事,尽管罗小姐美丽、贤慧可人,痴情一片,也只能化作涓涓的流水,付之东流。
罗氏于1907年至1910年在毛泽东家生活了3年多。而毛泽东于1906年秋至1909年夏,停学在家,白天参加农业劳动,晚上坚持自学。1909年秋至1910年夏,复学于韶山东茅塘私塾。东茅塘距韶山不远,在这就读期间,毛泽东基本上在家住宿,与罗氏相处生活在一起,而且长达三年多。但不爱妻子的毛泽东,抗拒父母的要求,在三年多的时间里,虽与罗氏同床,但他们却是同床异梦。因为毛泽东发誓:绝不碰她一个指头。因此并没有同她过夫妻生活。
罗氏已是一位20岁的大姑娘,她需要丈夫的爱,可是丈夫并不爱她。没有爱情的婚姻,加之繁重的劳务,使正值妙龄、情窦初开的罗氏,心情郁闷,精神压抑,身体素质每况愈下,但她仍坚持劳作,为毛家的生活操劳。
1910年2月,经过努力,得到母亲支持的毛泽东,正准备告别家园,去湘乡求学之前,体弱的罗氏,不幸患了细菌性痢疾,病情十分严重,尽管毛家多方求医治疗,但也没能挽救回她年轻的生命。芳龄只有21岁的罗小姐,于2月11日(春节后的一天初二)病逝了。一朵本该芳香明丽的鲜花过早凋零了,似昙花一现,没有欢娱,没有爱情,默守的是从一而终的古训,三年的婚姻,她的一腔衷情,换来的只是等于独守空房,“梦啼妆泪红栏杆”,她有丈夫却从没有得到他的爱情,到头来,空悲切,做了封建婚姻的无谓牺牲品。
罗氏在毛家度过了短暂人生的最后三年,怀着无限的惆怅,静静地躺在苍松翠竹掩映的南竹坠山岗上,与她相伴的只有她的公婆,她虽然位列毛氏族谱中的元配之位,但她却没能看到自己的丈夫成为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享受一天幸福自由的生活。未能看到丈夫与他的战友们所开创的千秋基业,更未能享受到新中国带给妇女的翻身解放和婚姻自由。她只留下了那丘黄土,没有热情,也没有怨艾。只是静静地卧在那里,不在乎人间的冷暖和别人目光的五颜六色。
据说,毛泽东在罗一秀去世时,心情很悲痛,写下了《虞美人.枕上》一词。
直到毛泽东逝世十三年后的一九八九年,《湖南广播电视报》才将这首词透露出来。当时该报发表的原文是: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无奈披衣起坐薄寒中;
晓来百念皆灰烬,倦极身无恁。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五年之后,《人民日报》又正式将此词发表。这是经过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校订过的稿子,全文如下:
《虞美人·枕上》一九二一年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烬,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学者彭明道对这首词做了一些解释: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不止是相思之苦,也不止是怀念亡妻的愁苦,这是
一个有志少年在人生道路选择的关键时刻发自内心深处的痛苦。只有这样事关一生命运的大事,才能使青少年毛泽东心潮起伏,直如倒海翻江。
“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这是一种无可名状的无奈。愁苦和烦恼使他失眠了。愈是睡不著,便愈觉长夜难明。睡不著,披衣起坐,但是,何以排解内心的寂寞和苦痛呢?满天繁星,哪一颗能为我指点迷津?哪一颗能照亮我的前程?
通宵的冥思苦想,彻夜的心绪翻腾,答案在哪里?十七岁的少年,难免要“万念俱灰”了。这时,一个远去了的、模糊而又熟悉的身影,忽然飘在他的眼前。如果她还活著,也许可以向她诉说一点什么。可是,现在她已经离他远去。他还能说些什么?向谁说去?真是“欲说还休”啊!此时,寒星渐隐,残月西沉,一个孤独的少年,一个孤独的男人,在人生的烈火里煎熬,在翻滚的心海里徘徊,他,怎能不潸然泪下?
按照这种解释,说明毛泽东对妻子罗一秀还是有感情的。对她的去世,他心中是痛苦的。但时,还有一个情况,毛泽东要出外去读书,父亲就是不让他去。后来,毛泽东趁父亲出外做生意即将回来的时候,办了一桌酒席,把毛麓钟、毛宇居、毛岱钟、周少希等有学问的老先生都请来,(还有他的表兄王季范)。这些人在地方上有一定的声望,大多做过毛泽东的塾师。他们都觉得毛泽东聪敏好学,闳中肆外,志存高远,才堪大用。待毛贻昌一到家,老先生们几乎众口一词,赞成让毛泽东去湘乡读书深造。毛贻昌毕竟也是见过世面、通达事理的人。韶山人有句俚语:没媳妇留崽不住。他内心明白,儿媳死了,儿子去意已决,再也没有什么办法留住他了,不如听从这些有学问的本家长者的意见,让他出门求学,也许儿子日后能干出胜于做米店老板的大事来。
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毛泽东胜利了。这年秋天,他背起简单的行装,走出了韶山冲,走向一片崭新的天地。故至今韶山还有老人说,倘若罗氏不死,毛泽东当年可能就走不出韶山冲——这当然只是老人们带有宿命色彩的一种街谈巷议罢了。
毛泽东从小恨父亲,爱母亲。每当他提及父亲时,总是把他描绘成一个靠巴掌和拳头维持其专制家长统治的人物。毛泽东从小就反抗父亲,并表现出不同寻常的反叛性。
在毛泽东的这次婚姻中,这种反叛特征也是很明显的。因为毛泽东是奉父命,被迫结婚的(当时的社会,谁都是这样的),由于毛泽东反抗性强,内心不承认这桩包办婚姻。但他又没采取逃跑等方式来对付这次婚姻,而是用既默认又不顺从的独特方式。
毛泽东当时只一心想走出乡关,到山外边去上学,长知识,开眼界,根本没想到再结婚之事。
据说,那时的毛泽东爱上了邻村的一位细妹子。那位细妹子长得水灵、温柔,很得毛泽东的欢心,两人有过一段恋爱史,但并没有结婚,毛泽东出外打天下时,与她依依惜别,直到共产党取得政权后的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派人把这位细妹子接到上海见了一面。那时,他们都已是六十来岁的老人了。
在《毛氏族谱》齿录卷十五中写道:“(毛泽东)原配罗氏,清光绪十五年已丑九月二十六日丑时生,宣统二年庚戍正月初二寅时殁,葬韶山南岸土地冲楠竹堕,酉山卯向。”
族谱上把罗氏列为毛泽东的原配,把“杨氏”(开慧)列为“继配”,把“贺氏”(子珍)列为“再娶”。(江青大概是列为“续娶”)可见罗氏在毛家的地位是得到族人认可的。
毛泽东虽然不爱罗氏,但却非常同情罗氏的不幸,实际上并未割舍与罗家的亲情。
1925年2月6日(农历正月十四日),毛泽东同杨开慧携毛岸英、毛岸青到韶山,直到8月28日才离韶山去长沙。在这期间,毛泽东利用搞农村调查和发动农民运动的机会,曾多次到罗氏家拜访。毛泽东首次到罗家拜访罗氏的父亲罗合楼,是1925年3月26日。在这天中午,还在罗家与罗合楼、罗立芳(罗合楼的堂弟)、罗石泉(罗合楼的侄儿,过继给罗合楼为儿子。)和黄可忠(罗立芳的妹夫)等在一起吃饭。
罗氏的两个妹妹,分别嫁给了湖南湘乡市金石镇关王村杉树塘的黄谱臣和韶山冲的毛华村。全国解放后,黄谱臣和毛华村的妻子虽然已不在人世,但毛泽东依然把他们当亲戚看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百忙之中的毛泽东仍没忘记邀请罗氏的堂兄罗石泉到北京参观、小住。
1950年1月24日,黄谱臣致信毛泽东告诉他在广西柳州铁路部门工作,想回乡或到其他地方谋生。3月4日,毛泽东出访苏联回到北京,看到黄谱臣的来信,于5月8日复信说:“一月二十四日来信收到,很高兴。是在广西铁路方面工作,很好,希望你继续努力此项工作,不必往别处,也不必回乡。你的夫人是否仍是罗合楼先生的次女,如是,请替我向她致问候之意。”
1950年5月,毛泽东派长子毛岸英回韶山省亲。行前,毛泽东特意交代毛岸英到韶山后一定要看望舅舅罗石泉。罗石泉得知毛岸英回到了韶山,即从杨林村赶到韶山冲毛鉴公祠与毛岸英会面。毛岸英见到罗石泉,不仅详细询问了罗家的情况,而且临别时还送给罗石泉一盒茶叶和200万元人民币(相当于币制改革后的200元)。
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韶山,26日上午,毛泽东在韶山学校与师生们合影后回到韶山招待所一号楼(即现在韶山宾馆“故园”一号),对中共韶山人民公社党委书记毛继生说,要请一些亲友、乡亲来叙旧,并吃餐便饭。在他指名要请的人中,就有毛华村。毛华村接到通知,因时值初夏,所以赤脚走到招待所,见到毛泽东,激动地说:“毛主席,我是一双赤脚来见您,对不住啊!”毛泽东说:“不要紧,随便一点,好。”并当即叫人拿出自己的一双大皮鞋送给毛华村穿。毛华村说:“皮鞋大了,不能穿。”随后,毛泽东详细询问了毛华村的家庭情况,当问到他有几个子女时,毛华村回答:“我同你算是‘连襟’,前妻生了三个,后妻生了两个。”晚上吃饭时,毛泽东要与毛华村同桌,并热情地为毛华村敬酒夹菜。饭后,毛泽东又与毛华村等座谈和合影留念。
(注:《名人婚恋》最新电子版本约有80万字,有精美图片340幅,有需要的网友,可与我联系。联系信箱:[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