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景衡与友人交往诗作


杨景衡(13591444)名南,字景衡,号曲江,瑞安二十都人(现仙降镇周苌人)。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瑞安县令黄通雅荐赴浙江乡试,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会试中副榜进士时郎署官,永乐元年(1403年)调任福建左参政(相当于现在的副省长)主管财政、民政。(为官30多年勤政清廉之细节另详)。

宣德三年戊申(1428)夏,杨景衡致仕回乡,晚年在家以耕读自娱。友人称谓他:杨大参
   
杨景衡自小跟随伯父沧州先生学习《春秋》,精通经史,在诗词上有一定的造诣。著有《在朝稿》《紫薇清暇》、《致事清欢》、《归田乐事》诸集若干卷。正统九年甲子(1444),杨景衡病逝,享年86岁,葬于陶山福泉山。黄淮为他撰写“参政致仕杨公墓志铭”(拙编入《黄淮文集》339页。全文详后附)。

 

                      送杨参政之官闽中               

    番阳又说隋文谦,美政还闻宋仲淹。愧我词垣名独滥,起君儒术蚤能兼。

    省中过雨传晨漏,阶下飞花扑画帘。为报闽关文化地,谩劳使节远相嫌。

   永陵注:王褒(?~1416)闽中十子之一。1403年即入翰林任修撰。1404充《永乐大典》副总裁。

 

送杨参政考满复任             

领镇闽南岁月深,每从来使问佳音。才猷已展《春秋》学,囊橐元无暮夜金。

满院熏风看荔子,半帘晴日坐榕荫。于今课最荣归去,早报平安慰母心。

 

                      送杨参政复任  景衡             

    乐两朝士,诗书四岳臣。位崇薇省佐,望属棘行宾。许国丹心旧,忧民白发新。

    闾阎烦抚字,田野迓咨询。考陟虞廷最,名齐汉吏循。驿辞杯溅水,路遶辙堆尘。

    八载仍留霸,三时更借恂。恩分天上客,泽及海滨人。江树遥连粤,关云半入闽。

    儿童歌巷陌,父老拜城闉。邦俗无怀日,官称有脚春。世家伯起重,儒术仲舒纯。

    秉轴丝纶慎,调羹鼎鼐匀。又闻来凤鸟,行见画麒麟。 

 

 送杨曲江大参夺情起复 曲江名南字景衡居洲村仕为福建参政    虞原璩

乔迁薇省向三山,解组遄归守内艰。顾影萧萧双鬓改,倾阳冏冏寸心关。

老臣拟铸金为鉴,圣主先颁玉作环。目极春帆碧天远,云萝烟柳不禁攀。

永陵注:虞原璩(13671339)号环庵,瑞安双桥人,著《环庵先生遗稿》。系杨景衡亲家。

  

                    游 仙 岩                    杨景衡

    飞瀑岧嶢下九天,昙花香度碧岩前。溪山胜赏金围刹,湖海归惭雪满巅。

    绕径松风秋倚杖,一庭江月夜谈禅。南闽秩满归来日,拟向山中听雨眠。

      永陵注:末两句杨大参另作:“何时了却人间事,来共山中听雨眠。” 

 

同杨大参游仙岩               季德

    一榻云房别有天,盍簪已在十年前。关西昼锦还夫子,海上春衣属大巅。

    梅雨潭空龙听法,松林月黑虎依禅。山中胜会知谁数,煮茗焚香话不眠。

 

                      次杨大参《游仙岩》韵           

    锦衣行乐小春天,彩笔题诗绣佛前。好事赞公留杜老,能书怀素共张颠。

    山窗萝月三生梦,涧水松风一宿禅。此日南闽望霖雨,东山哪得尚高眠。 

      永陵注:倪寅,字子宾,号淡庵,又自称菜根生。

 

次杨曲江参政《游仙岩》韵 文粹号樠庵初住仙岩继住能仁寺  

    新承雨露戴尧天,满袖香烟出御前。红药重看开画省,霜松又见映华巅。

仲淹老去仍忧国,苏子年来却好禅。有约仙岩共清夜,上方高伴白云眠。

   

                      游仙岩寺次杨大参韵            虞原璩

    锦衣还自九重天,古刹重游兴倍前。遂有於菟驯石畔,从教白鹤下松巅。

    山光水色天然画,翠竹苍松我亦禅。何日重分云外榻,一溪春雨看鸥眠。

 

                         寄杨曲江大参               虞原璩 

    数见闽人道起居,眉如霜雪体清癯。三山夜月歌谣播,八郡春风槁朽苏,

    红药省中诗句好,紫薇池上看浑无。须公了却商霖事,漫续香山《九老图》。

 

                      杨大参考满便道南旋            虞原璩 

    八闽山与浙山齐,去雁来鱼路不迷。共说骊黄空冀北,独留清白向关西。

    秋风列郡多红树,夜月新居映紫泥。此日宠光荣昼锦,不妨菊径酒重携。

 

                       次韵寄杨曲江大参             虞原璩

    别久常思会晤难,华缄字字玉连环。春归梅屋争先睹,星丽薇垣不可攀。

    诗句沧州红树里,宦情青嶂白云间。论心更待悬车日,共赋淮南大小山。

 

                      和杨大参《元日书怀》          季德

    九重优诏下枫宸,归自闽藩日政春。渺渺征途还倦鸟,振振子姓见祥麟。

    远思白社宁拘酒,太白东山迥绝尘。遥期朝元仙杖晓,五云阊阖丽冠绅。

 

和杨大参《归迥*》诗韵         季德

    高年归兴绕桑田,乞得沧州贺监船。列圣久烦方面寄,全闽独恋福星悬。

    秋风桂露婆娑长,夏日棠阴蔽芾连,进退光明俱合道。讵如师正乐松泉。

         永陵注:“归迥*”费解。疑为“归”之误,简化字可作“归回”。

 

送杨参政致仕归永嘉兼简宗豫      杨士奇

                                                                                    

杨大夫起自章逢儒清涵炯炯冰玉壶平生胸中书万卷上溯邹鲁窥唐虞年未四十游帝都朝朝冠珮明庭趋退陪天官品量天下士区别高下贤与愚缙绅可望不可近大夫自视淡若无出佐方岳薇垣居施政不亟亦不徐春风披拂枯槁苏时雨霑洒惠化敷闽南八郡五十邑咏歌鼓舞连道途列圣相承三十载大夫夷险一节终不渝白发如丝未全老成功而退合天道山林钟鼎固有命得退还应健时好五月燕南雨晴早清莺啼满绿杨烟舞蝶翩翩弄芳草大夫拂袂出都门我往饯之心懆懆逸翮争骞银银云蹇驽尚恋天闲早雁荡秀拔东海堧夫容作花浦屿妍谢公旧游清境在解绂可以长周旋何须吴歌越舞酣高筵何须丹砂玉屑图永年但令俯仰无愧天任情随意合自然武英学士清无恙鹤氅云巾日来往太史行将望聚星定在斗城华盖上

永陵按:杨士奇《送杨参政致仕归永嘉兼简宗豫》《四库全书》1238册《东里文集》319页。该文中有关黄淮情事不过三十余字,而可以见到杨景衡、杨士奇与黄淮三者之交往,特记之。因故未及作点校,读者自宜。

 

参政致仕杨公墓志铭               

 

福建左参政致仕杨公,以正统九年六月廿一日卒于里第。将葬,其孤瓛奉执友素庵徐公所述事状来请铭。淮弱冠辱公订交,涉历仕途,离会靡常,而夙契弥笃。淮移疾屏处田里,公亦获遂休致。顷者,屡承书约,纵游名山胜景以豁老怀,以乐余龄。谁讵意斯约未遂,而讣音及之矣。感今思昔,痛彻心膂,铭墓之托,其曷敢辞?援笔按状而为之序曰:

公讳南,字景衡,以字行,世居闽之长溪潋村。五世祖龙桂,宋绍兴请浙漕解;淳熙中,兄宗旦赴温之瑞安知县事,与之偕行。因得执经于止斋陈先生之门,遂卜居汀湾而定居焉。学业日富,博通群经,缙绅尊之曰东湾先生。二子,长东鲁,习《书经》;次严,习赋,并中景定三舍,选入大学,升上舍。东鲁生武烈;武烈生瑜;瑜生艮,是为公之高曽祖袮也。祖暨父皆以公贵,封太中大夫福建左参政。祖母某氏,赠淑人;母赵氏,封太淑人,赵实宋宗室永阳郡王仲瑰十一世孙,两浙运使崇贺之曾孙也。

公资禀英秀而敏慧。少从伯父沧州先生学《春秋》。既而沧州应博学荐,公卒业于前进士秦府长史栗斋林先生刻志为文,濡毫伸纸,滔滔不汩,先生器重之,谓诸生曰:“他日必胜重任”。

太祖高皇帝下诏求贤,郡邑交荐,以亲老辞。洪武庚午(二十三年,1390)邑令黄君通雅知公,力以明经荐,领浙江乡贡,会试中副榜。时郎署缺官,擢任兵部司马主事。丁内艰,起复,特升吏部稽勋郎中,未终考,用大臣荐,超升福建左参政。

永乐壬辰(1412)以微累谪居滦河。适际太宗文皇帝亲征胡虏,亟于用人,户部尚书夏公原吉、兵部尚书方公宾,荐公优于才,驿召还京,命总督粮饷。既班师,复任。寻丁内艰,而夺情之命遽下。

宣德戊申(1428)以年登七秩,上疏乞骸骨。上悯其老,许之。公自筮仕以及于兹,殆四十载,善政居多,摭其大者言之。

其首郎署也:惟时高皇帝惩胡元纵弛之弊,严以励下。公小心谨慎,罔有偾事,英声奋发。

其拜参也:闽为雄藩,控制八大郡,经常庶务,素号繁剧。长贰推公才识超迈,悉倚重焉。况乎地濒南海,路当要津。伏遇文皇帝入正大统,仁恩覆冒,万国归心,梯航贡献,岁无虚日。朝廷遣中贵偕公卿大臣,率海艘赍敕往劳,供需之费动以亿万计。公从容赞划,适中肯綮,事集而民不废业。营建北京,国之大事,命下江右采木,俾福建协相其役。监临者独驱闽之邵武等府下民赴役,疲而颠仆,狼藉于道。公闻之,若疾疢在躬,合僚寀筹议,而亲董其事。核丁产、均道里,更叠接运,不日告完,而远乡不预,欢声洋溢乎四境。漳州盗发,逮捕株连,诬服者众。公辩析奏闻,廷议斩其渠魁,而流其党与,下台宪覆谳,众莫能决。公乃阅旧牍,原情辩论,诖误者咸得释免。汀州千户之母,为姑所诬,狱成,公察其情有可矜,按问诬有左验,遂获免死。朝廷重贪黩之罪以励廉耻,公按行郡邑,廉知漳州知府李诚、侯官知县佗振等七十余人,污滥无检,列奏,正其罪而黜之。由是部属官僚肃然惩劝。福宁管屯百户何清,纵戎伍侵夺民田。公至其境,民遮道诉。公乃究其实,请命于上,百户削夺,田归其主,而民无复暴横之患。公行部所至,遇学校及先儒祠宇倾圮,即命有司葺理。公暇,辄诣学宫,集师生为之讲经史、论心术治道,戒诸生毋□事浮华,务敦实行,感慕而兴起者众。宋大儒龟山杨先生宗绪凋瘁,仅遗一息,流于浮屠。公深悯之,喻以大义,勉令蓄发,加以衣冠,聘良家女以配之,俾承祀事。逢掖之士,皆忻跃感叹,以为龟山之幸遇也。

公临事详审周密,利有当兴者,虽劳必为;害有当除者,虽难必革。八郡无不感悦,故尝督馈竣事之日,上临轩慰谕:若曰福建民庶望汝之来,如饥渴之于饮食,汝亟往毋怠。朝之公卿大夫,悉皆歆羡,公仰荷知遇之隆,致身图报。

然而,暮景侵寻,恐贻靡禄之诮,不得已而有乞骸之请。燕饯都门,相知各赋诗为赠。少师东里杨公赋《长歌》赞美,甚至其末章云:“武英学士清无恙,鹤氅云巾日来往。太史行将望聚星,定在斗城华盖上。”

公之硕德望重,固可与陈、荀比论,然亦波及区区,为可愧也。公生平温和粹美,孝友之行形于家庭,人无间言。父早亡,风木之悲,常见于词色。太淑人在堂,道远弗克就养,因名其廨宇曰草心堂,以寓瞻恋之私。

既遂归田,筑一室避諠,别号曲江外史。时与二老弟,燕间和乐,以协手足之情。旦夕集子侄讲论经史,从子昕得传《春秋》家学,中浙江乡荐,今为国子上舍生。

公平居寡言,遇知心友剧谈雄辩,缕缕若贯珠。所作诗文有《在朝稿》及《紫薇清暇》、《致事清欢》、《归田乐事》诸集若干卷。尤善行草,人得片纸,珍藏以为佳玩。忽遘微疾,笑语如故,启手足而告终。

溯其生之年,元至正(十九年,1359)己亥五月廿九日,享寿八十有六。配曹氏,封淑人。宋少傅礼部侍郎文肃公叔远之八世孙。柔嘉端静,妇道母仪,各尽其道,妯娌取法焉。后公九年生,先公十四日卒。子男四,长煜,早亡;次瓛、次昙、次曙;女一,适鲍端曙,侧室黄出也。孙男十有一,奎、垕、□、坦、培、筠、塽、致、墀、增、垌。女二,长适丁仞。曾孙孙男三,铨、镇、镜。

瓛等卜以是年十一月某日,奉二柩合葬于集善乡福全山之原。呜呼!公以文学政事历事四朝,秩居三品,年跻上寿。德泽着于当时,声光垂于后裔。可谓五福全备,而哀荣始终者矣。

铭曰:

伟矣杨公,才与时逢。乡闱擢秀,郎署登庸。

出佐大藩,式毗式倚。祗服有严,竭乃心膂。

沈几默运,赞划靡遗。扶纲振纪,恩威并施。

按行郡邑,旬宣妪煦。盎若春熙,沐如甘雨。

孰为奸贪,我其斥之。孰为廉勤,我其植之。

黜浇镇浮,兴灭继绝。颂声载途,群情胥悦。

暂蹶霜蹄,受荐聿升。督馈塞垣,复命彤庭。

天子曰嘻,尔民尔思。亟往就职,饫其渴饥。

公拜稽首,钦承罔怠。嘉惠益深,颓龄莫制。

得请于朝,解组南归。苍颜白发,金带朱衣。

逍遥林泉,十有八载。鼓缶兴歌,倏焉遐逝。

婉兮贤媲,懿行允臧。生者偕老,没者同藏。

我铭匪谀,勒诸墓道。遗泽在人,子孙是保。  

栗斋先生林温,字伯恭。着有《栗斋集》。

此指三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之事。

 另外,金幼孜有《赠杨景衡致仕还永嘉》全文详见《四库全书》1240584页。

 

以上文献来源、出处,未作一一列举。温州知省斋存有副(抄)本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