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宏观经济
(一)央行上调人民币存贷款一年期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
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6%;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据此相应调整(见附表)。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调整表 单位:% |
||
|
调整前利率 |
调整后利率 |
一、城乡居民和单位存款 |
||
(一)活期存款 |
0.36 |
0.36 |
(二)整存整取定期存款 |
|
|
三个月 |
1.71 |
1.91 |
半年 |
1.98 |
2.20 |
一年 |
2.25 |
2.50 |
二年 |
2.79 |
3.25 |
三年 |
3.33 |
3.85 |
五年 |
3.60 |
4.20 |
二、各项贷款 |
||
六个月 |
4.86 |
5.10 |
一年 |
5.31 |
5.56 |
一至三年 |
5.40 |
5.60 |
三至五年 |
5.76 |
5.96 |
五年以上 |
5.94 |
6.14 |
此次加息呈现五大特点:
一、与以往的27个基点不同,此次利率调整的基数为25个基点,这是在与国际惯例接轨。
二、采取不对称加息,时间越长,利率越高。很明显是在吸收存款的同时鼓励投资,这是为保增长所提供的加息方案。
三、长期存款利率大幅提高,这是两年以来的首次通过价格形式回收流动性,可以说是货币政策的重大转向。
四、此次加息美国并没有加,是中国推行独立的货币政策的开始。
五、在公布三季度经济数据的前两天加息,暗示三季度的通胀可能已经非常严重,除了加息已别无选择。
韩志国判断,此次加息只是开始,由于CPI进入上涨通道,政策也应该进入加息通道,只有政策出手不断收回流动性,才能抑制通胀,同时对调控房价至合理水平起到助推作用。
(二)9月CPI同比上涨3.6% GDP同比增长10.6%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9%。其中,9月份CPI同比上涨3.6%,环比上涨0.6%,涨幅创23个月新高。
初步测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26866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6%,比上年同期加快2.5个百分点。其中,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6%。
(三)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清查结果出炉 两万亿元存风险
全国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清查基本结束。结果显示,截至6月末,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余额为7.66万亿元,较今年初增长0.08%,其中发现有问题的地方融资平台贷款2万余笔,涉及贷款金额约2万亿元。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隐患主要集中于地方财政的代偿性风险。
依据清查结果,第一类能够依靠项目现金流偿还本息的融资平台贷款规模占全部贷款余额的24%;第二类是第一还款来源不足,必须依靠第二还款来源覆盖本息的贷款,有4万亿元左右,占比约50%;第三类贷款项目借款主体不合规,财政担保不合规,或本期偿还有严重风险,例如贷款挪用和贷款做资本金,占比约26%。
政策性银行和大型国有银行仍是平台公司的贷款投放主力,政策性银行贷款约占平台贷款整体的30%,大型国有银行约占4成左右,而中小商业银行中,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平台贷款合计约占26%。
二、行业经济
重庆房地产秋交会成交量跌六成
重庆秋季房地产展示交易会
三、银行新闻
渝前三季贷款有冷有热 短存长贷期限错配风险隐藏
在超过1万亿的贷款中,80%是中长期贷款,贷款中长期化趋势突出可能引发的错配风险已引起人民银行的注意。不过,中长期贷款在三季度有所回落,短期贷款增速则连创新高。经营性贷款则达到了近两年来的较高水平,占三季度各项贷款增量的22.18%。
信贷总量猛增的同时,不良资产率并未升高。截至8月末,重庆银行业不良资产率为1.17%,较年初下降0.34%。各银行共取得了174亿元的净利润,较年初增加69亿元,增幅65.7%。
贷款结构调整
经营性贷款是三季度信贷增长中的一个“亮点”。短期单位性经营贷款增加了43.5亿元,占当期短期贷款增量的62%。单位中长期经营性贷款增加了47.08亿元,经营性贷款总数达到90.58亿元。显示出信贷投放进一步向产业发展倾斜,为产业经济调整和加速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增幅继续放缓。截至9月末,以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为主的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余额为1958亿元,环比增加44亿元,低于前两个季度的增速。
从总量看,房地产开发贷款依然强劲。截至8月末,重庆的房产开发贷款余额为949亿元,同比增加了31%,增速超过总的贷款增速11个百分点。重庆市统计局的数据也显示,同期全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各类到位资金2109亿元,其中国内贷款370亿元,增长107.3%。
错配隐忧
重庆的贷款呈中长期化趋势高企态势。9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达到10304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为8321亿元,占比为80.7%。由于重庆正处于大建设、大发展阶段,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比较多,所以贷款呈这种态势。
部分中小银行为追求资产的高收益,偏向于中长期贷款,而该类贷款主要投放到固定资产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贷款的政策风险与市场风险比较大。由于短期资金过量用于中长期贷款,银行必须寻找更多的并且更稳定的短期资金来支撑中长期贷款,而该类资金获得难度比较大。在银行总体存贷比超过80%的情况下,已经有部分银行反映头寸偏紧。一旦发生贷款损失等情况,由于期限错配,将使银行流动性压力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