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这是《每日经济新闻》10月22日刊登的一篇文章,原题目为《行业人士揭“恶性营销”流程
“网络黑社会”被指毫无道德底线》。文中有谢晓萍记者对我的电话采访。以下是全文内容。
推手们策划话题、制造事件,并招募大量人力来引导舆论,网络论坛弥漫着新营销方式的硝烟---上最热闹的天涯社区论坛发帖子,一些不知真假的消息有可能是某种组织在背后操控,而“恶意营销”、“网络黑社会”也成为公关界最为热门的关键词。
什么是“网络黑社会”?“网络黑社会”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什么力量在背后推波助澜?
网络打手的由来
“网络打手的出现,使原本前景无限的网络营销行业蒙上了阴影,也让这个行业背上了恶名。”北京某公关公司高管黄明(化名)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
何为网络打手?《每日经济新闻》通过搜索关键词看到以下文字:“‘网络打手’,在中国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网络营销行为,通常是一些公关公司雇佣的枪手,他们在论坛、博客上使用各种片面、偏激而具有扰乱视听功能的文字来诋毁竞争对手。一些想要提高流量的网站也会有枪手去同类型的博客网站留言攻击,以期待将流量引入他们的网站。通常网络打手以谩骂、诽谤为主,语言通常比较夸张。截止到2009年年底,并没有专门的法律对“网络打手”进行监管。”
黄明指出,网络打手群体多以公关公司或营销公司的面目出现,他们明里打着“论坛营销”或“网络营销”的幌子,实际上却做着帮助某些企业打击异己的事情。仅在北京,从事”网络打手“生意的公关公司就多达数百家。
这些网络打手力量有多大?黄明表示,从事网络营销的公司可以让一个企业的负面消息在一夜之间在网络上满天飞。”他们通常的做法就是,搜集企业的负面东西,重点挑选一到两个切入点,重点把这件事情炒作起来。大的事件负面信息一天增加几千条,小则也是几百条。”
“对于企业来说,网络营销的成本相对于低廉,却可以达到广泛度极高的关注度。”黄明指出,网络营销这种低成本的营销方式正越来越受到企业的认同。不过,由于市场不规范以及利益的诱惑,也让网络营销走上了一条“畸形”的发展之路。
黄明指出,由于许多知名企业明里做品牌广告,暗里地做“恶性营销”打击竞争对手的“需求”,数量庞大的“打手公司”也由此应运而生。
服务流程曝光
一位曾经就职于某营销顾问(北京)有限公司员工小李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接到“恶性营销”的案子,就开始制作类似于“背景”、“策略”、“手段”、“传播话题”、“媒体名单”、“预算”。
小李指出,“恶性营销”主要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寻找事件的曝光点,策划事件,第二阶段再将策划的选题通过发帖的方式遍布像天涯、百度贴吧、猫扑各大论坛网站;第三阶段,由于事件的“影响力”,引发平面媒体的跟风报道;第四阶段,制造正反矛盾言论,将双方的矛盾推向制高点。
据小李透露,这类打手公司的利润率高达50%,主要的利益链条包括:网络打手--论坛版主--各网站编辑--媒体。“一般接到具体的案子,都会有比较清晰的分工。”小李表示,最底层的就是发帖的水军,这类水军发帖子通常是5毛一条,行业规则统称“五毛党”,主要是学生,兼职员工或者社会闲杂人员,分布全国各地,平时通过QQ群发送指令,每个帖子少则0.1元,多则0.4元,
“剩下的就是公司内部的事情了,都有具体明确的分工。”小李表示,项目组拥有各个角色的人物:专门策划人员、项目经理(负责监管全部流程)、写帖子人员、媒介,媒介看完帖子来选择论坛,最后交给下边的水军。
“这个行业还处于比较黑暗的产业。”黄明指出,传统公关公司一般不会同时接竞争对手的业务,而在网络营销公司中,这种现象却非常普遍。“许多网络营销公司往往是两面拿钱。”
上述现象也得到了小李的认同。小李表示,网络营销公司相比较于传统的公关公司,没有太多的道德底线,所有的行为均为利益。“有的时候,两个互相掐架的公司,都是客户,一个组做这家,另外一个组做那家,有些甚至是同一个组的两个不同的人负责,大家甚至都在办公室中商量着来。”
据《每日经济新闻》了解,做一次所谓的大规模的网络攻击,一般大的公司要价在30万-50万之间,除去网络打手的雇佣费用,还需要支付许多网络版主、媒体等发稿费用。
为了确保宣传效果,就要求帖子能够长时间置放在醒目位置,使帖子成为置前的“精华帖”。这对于网络营销公司来说,是最保险、最便捷的办法,就是买通各个论坛的版主。
“有些人气旺的论坛和网站,不少版主其实与公司都有默契的利益交换。”小李表示,“一个所谓的‘精华帖’,悬挂在头条一天或两天,版主可获得1000元到2000元的报酬。”
此外,网络营销公司还需要负责客户的删帖工作,据小李透露,删帖的费用最高,上则几百、几千,主要看网站的影响力。小李表示,除去上述费用,一般来说,一般的网络营销公司的利润大约在50%左右。
争议的网络营销
“网络打手所所作所为,从本质上来说是通过一些手段来左右舆论,这种做法的最大危害就是破坏了舆论公正性。”互联网业内知名人士,著名IT评论家贾敬华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
资深媒体人石兆认为,网络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进入的门槛低,任何言论都有发表的空间。但也正因如此,在可信度上一直是成问题的。如果没有传统媒体的介入,即使某些言论在某个时间点上大量涌现,也难以成为真正的公共事件。
易观国际互动营销研究结果显示,“网络推手”的互联网营销组织为广告主提供互联网营销策划及执行,这种基于“炒作”性质的营销,存在大的风险与隐患,包括对广告主品牌损害的风险、对媒体公信力损害、以及政策监管的风险等等。
易观国际分析师玉轶说,“炒作”性质的营销,短时间可以催化舆论关注并从中引导,为广告主带来短期价值。但是营销过程中的舆论无法受广告主及“推手”控制,舆论很容易失控,这些问题可能为广告主带来公关危机。
据《每日经济新闻》了解,目前国内法律对网络删帖的监管规定还处于空白地带,对此,贾敬华表示,网络打手的横行,对中国现有法律体系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由于国内目前没有相关法律约束网络舆论传播,一些低劣的手法已经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笔者建议,政府监管部门应该尽快针对网络舆论传播立法,保障舆论的真实性。
“网络黑社会”根本没有道德底线
评论
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