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维:加息抑制通胀的前提是血祭房价(经济评论)


洪维:加息抑制通胀的前提是血祭房价(经济评论)

 

洪维

 

央行宣布自2010年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根据央行规定,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2.25%上调至2.5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6%。如果以一套100万元贷款的房产为例,以等额本息的还款方式贷款30年,且利率选择目前5年期以上的基准利率6.14%来计算,加息后每月还款额将从原来的5957元增加至6086元,即每月增加129元的成本。而二套房在按利率1.1倍计算后,月供则为6489元,比加息前增加了145.6元。如把首套房与二套房相比,两者从加息前月供相差386元,上升至402.8元。这是我国央行时隔3年后的首度加息。央行最近一次加息是在2007年12月,2007年为应对流动性过剩和通胀压力,央行曾先后6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2009年9月起,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央行又开启了降息空间,5次下调贷款利率,4次下调存款利率。

前一段时间,市场忧虑一些不确定因素,如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特别是欧洲债务危机对我国出口的影响、房地产市场调控对投资的影响等可能引起经济大幅回落。从现在看,欧元初步稳定下来,并且德国和法国的经济复苏比年初预测的还好一些,欧债危机对我国出口的影响有限,国内消费和投资仍保持着较高增速,即使是房地产开发投资今年前9月增速仍高达36.4%。因此,今年中国经济仍将实现较快增长。

在房地产政策的影响下,炒房资金由于出路被阻因而对股市抛出了橄榄枝。股市和楼市之间通常呈现正相关,但目前一堵一疏的特殊时期,二者开始呈现此消彼长的负相关关系。

从目前监测到的情况看,最近确实出现楼市资金转移股市的迹象,不过这种转移刚刚开始。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当一种投资渠道被抑制时,投资者必会将目光投向另一种投资渠道。因此,投资者“弃房入股”是正常的市场反应。房市资金已经入市,不过还不能肯定是否出现大规模的资金转移。如果未来股市持续走牛,再加上房价出现大幅下跌的预期,预计有更多的炒房资金进入股市。

如果按照长期贷款成本来计算的话,购利息方面的支出不容小觑。而另一个导致购房者观望的因素是,在加息政策的影响下,房价或许会有进一步下调的空间。随着物价上涨,我国“负利率”已持续7个月之久,这不利于存款人增加收入、扩大消费,也可能导致居民强化投资股市、购买住房等意愿,不利于银行体系资金稳定。这些新涨价因素包括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输入型通胀压力、货币信贷仍在高位运行、房价大幅攀升后抬高日常消费的成本等。25个基点的加息虽然无法彻底改变负利率状况,但释放了一个强烈的政策信号,那就是央行有决心管理好通胀预期。

在这样的背景下,控通胀显然比保增长更为迫切一些。这时,有一个现象再一次引起我们的强烈关注,那就是房价高涨之际,随之而来的则是通胀的扑面而来,为此,加息是管理通胀预期,而房价则是通胀的七寸,只有通过不断加大力度的加息并进入加息周期,房价才会快速下降,中国通胀风险才会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