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白云区“生态+空港”发展格局


区县发展(10-4):评白云区“生态+空港”发展格局

彭澎

 

白云区确立了“生态+空港”发展定位,提出要充分利用生态优势和新白云国际机场的辐射带动作用,发展都市农业、生物医药、物流、会展、旅游服务、总部经济等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并编制了“两圈三带”的物流规划。

就当前来看,我认为白云区要紧紧抓住几大发展热点,如白云新城商贸文化居住区、新白云国际机场配套商贸服务区、白云大道黄金发展带、民营科技园、白云湖区、黄金围现代物流园、帽峰山中央休闲度假区等七大经济发展重点区域。

2020年白云区发展目标是以生态和空港凝聚活力的创新型城区,市级公共副中心和都市生态功能区,珠江三角洲连接世界的重要门户、临空产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其实,这也就是白云区发展的重点。

一是要把白云新城商贸文化居住区当作全区工作的龙头来抓。白云机场从全市来讲,可能是白云区具有唯一性的绝对优势。因此,机场应该是白云区要充分利用的第一资源。只有站在这样一种高度,才会认真把机场这个资源有效地放大。其次,白云区规划中的“轴”和“极”是以新旧机场为坐标,因此,白云区的优势应体现在新旧机场的充分利用上,而不仅仅是新机场的利用。而旧机场将可能发展为白云区的中心商务区,使白云区长期以来找不到自己的中心的尴尬局面彻底改变。白云新城将以广州西部CBD的形态成为全区的一张名片,万达广场、5号停机坪等各种商业设施的开发也将为白云区增加税源和就业机会,提升全区的经济实力和城区定位,作用不可轻视。

二是把新白云国际机场配套商贸服务区建设成空港经济的核心区。空港经济或临空产业涉及很多领域,但白云区应以物流、客流为主导来考虑相关产业的发展时序。虽然机场南出口是客运区,但北出口的物流仍离不开与主城区的衔接,因此,白云区仍可在物流方面产生集聚效应。而客流也可能为会一些特殊经济形态带来机遇,如购物娱乐等,旧机场航站楼的综合开发利用就是有意义的探索。另外,机场服务(包括航空餐的生产、配送;飞机维修、服务等)也将是一大新兴产业。庞大的航空公司、机场人员的相关服务也是第三产业的重要内容,这是旧机场改造为白云新城要继续发挥作用的重要方面。本文提到的各项产业发展并不一定都直接与空港经济相关,但并不妨碍把各种产业整合到空港经济旗下,因为,白云区最具独特性的品牌就是空港经济,把空港经济品牌唱响了,全区各类经济就可以带活了。

三是把白云大道黄金发展带发展为全区主要的发展轴。白云大道紧邻白云新城,是全区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区域之一。在打造为都市服务的“中央大厨房”战略中,可以把白云大道传统的广州人餐厅的口碑重新叫响。作为广州“菜篮子工程”的重要部分,白云区要在放心蔬菜、绿色食品等方面为城市社会发展服务。养殖业也可以从都市型农业的角度来考虑,重点发展养鸡业(包括鸡蛋),服务广州以及香港、珠三角。白云区要从高科技和品牌营造上下功夫,使广丰鸡(生鸡)、太和鸡(熟鸡)等行销珠三角。另外,应该从现代产业的角度,适用高新科技、打造品牌,使新广从饮食风情一条街、太和鸡等成为广州餐饮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是以民营科技园带动产业大集群的发展。白云区发展的三条主线,包括白云大道/新广从、机场高速/旧机场路及广花路、增槎路/广清路都是重要的发展轴,可围绕这些发展轴形成产业带,发挥产业集群效益。其中,除了直接属于空港经济内容的产业之外,也可发展以临近空港为重要卖点的总部经济、创意产业等,这方面,国际单位项目通过对旧厂房的改选,提升区域性质的探索是值得鼓励的。政府要在城市规划、物业资源整合、交通布局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民营科技园及精细化工分园正好在三条主线上,要处理好园区与发展主线的关系,处理好产业集群与产业带的关系。理想的状态是,园区以“二产”为主,轴线以“三产”为主。这有利于循环经济的发展、资源的有效利用。当然,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没有明确的界限,两者可以相互促进。

五是把白云湖区打造为高尚住宅区。白云湖不仅是广州第一大人工湖,也是白云区最有潜力的高尚住宅区。关键是如何处理好住宅与休闲度假的关系。适度开发房地产是白云湖区综合开发利用的必然趋势,因而将湖区的品牌影响力放大的主要方式之一就是提升周边的居住环境和住宅质量。

六是把黄金围现代物流园发展为现代服务业的示范区。一方面,承接批发市场、专业市场向城市周边地区转移,把白云区的批发市场做大做强,并在园区化、信息化等方面不懈推进。另一方面,以中心镇为节点集聚农业劳动力的转移,使市、区的“双转移”融合一起。同时,大力推动在本区有一定传统优势的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等产业发展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其中,物流业因广州北出口是广东与内地主要联系通道可能成为白云区的重要战略性产业,而老市区的批发市场、专业市场最终是要向新城区分流的。在这种意义上,黄金围现代物流园就必须在产业档次上提升,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将之当作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来考虑。

七是把帽峰山中央休闲度假区打造成重要的都市型农业产业。虽然白云区也可以定位为中心城区,但从全市来看,白云区还是“农业大区”。因此白云区要把传统“广州郊区”的概念做大、做强、做美,形成为现代人居的典范、都市人休闲度假的乐地,为广州市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打造新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作出新的探索。同时,推动郊区型产业发展。从传统郊区到中心城区,白云区的区位性质正在发生变化,但“半城半乡”依然是区域形态的主要特征。因此,承接主城区的产业转移,承接广大农村地区的劳动力转移将是本区产业形态的重要趋势,可以考虑把“双转移”的结合点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定位来布局,这应该是“双转移”战略的新思路。如果利用传统产业优势和地域特征优势,在广州打造新的支柱产业的发展格局中,使本区产业发展与本市支柱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将提升本区在全市产业格局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