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账10月15日
照例堵车。
1,发现一些选题素材,开始讨论;
2,讨论新的图片编辑王攀提出的影像版思路,比较靠谱;
3,让办公室准备讲座前期工作,投影、财务处理等
4,催进度;
5,中国周刊论坛第一期,智效民谈清华大学与通才教育。这是第一期,从内部开始。
中国周刊内部的讲座,除了创刊时的培训外,后来也搞过,比如给记者介绍如何掌握摄影技术,这是偏实用性的,
后来读书会上,也安排时间,由同事讲近代史及热点国际关系。
不过,这些讲座,大体是非正式的。
正式的讲座,今天是第一讲,处女秀。
应该说,头开得不错。我们希望,这样的讲座,不进要持续下去,还要逐渐走出杂志社,让读者分享智者的见识,这原本也是杂志的一个使命。
6,晚上志峰来,多日不见了。原本发行部今日聚会,只好拼在一起了。多时未见,虽然开始说少喝酒,但酒一旦开始,控制就基本不由理性了。
状态还可以。
7,织了几条围脖,第一条与五中全会有关,略。
其他有:
“新闻说,苏州和吴江位列创新城市前五名,我相信,但想问一句,还有比失天堂更大的创新么?”
“北京市研究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提到了优先发展公交,用经济手段疏堵等,却未见提高道路设计和交通管理水平。难道北京市认为,北京的道路设计和交管水平,不是导致拥堵的重要原因么?”
“新京在不在、京华后不后,都无所谓。有所谓的是,看后面的数字,这样一张表,晾出来,能让人知道,泰山是人堆出来的,火车是靠人推着走的 ”——此是对世界报业前百名的评价。
“马路边,树荫下,小馆外,小桌一张,三五兄弟,盖饭包子,任秋风徐徐,黄叶飘零,我自甘之如饴。”这是中午吃饭的时候发的。
“此次抗战,乃民族、国家生存之最后关头,抱定牺牲决心,不成功便成仁。为争取最后胜利,使中华民族永存世界上,故成功不必在我,我先牺牲。我既牺牲后,只要国家存在,诸子女教育当然不成问题……余牺牲亦有荣。为军人者,为国家战亡,死可谓得其所矣!1937年10月16日,郝梦龄殉国,40岁。后追授上将。”郝是抗战殉国的第一位高级将领,时为中将。
“专家治国,多是扰民。化用,典出梅贻琦” 智效民中国周刊讲座时根据内容改。
“好的教育,就是为让人有自知之明” 智效民中国周刊讲座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