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出手时


新闻连连看

新闻一:欧洲现货黄金1015日在收报1372.65美元/盎司201017日国际现货黄金收盘价1131美元/盎司,10个月涨幅超过21%,要知道年初时大家都在议论黄金价格能否登上1150美元/盎司。黄金2009年涨幅超过60%,且屡创新高,更有人大胆预测2010年黄金将进一步上涨73%2000美元/盎司。

新闻二:在2010924日,美国参议院筹款委员会通过了针对中国的对汇率操纵国进行超越WTO协定的报复草案,按照美国一些人的观点,不仅美国众、参两院通过这一草案不是问题,美国总统签署这一草案也只是时间问题。

为求得中美两国之间的妥协,中国已经进行了较大的汇率政策调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从6.821快速上升到6.691。从绝对值上看,升值了0.13元,而从相对比率看,升值了1.95%。我们不要小看这0.13元,如果从目前中国外汇储备高达2.45万亿美金的角度进行测算给中国带来的汇率损失高达480亿美金,约合3100亿人民币。

按照一架416座的波音747飞机价值2.2亿美金计算,这480亿美金可以买218架波音747飞机。

这两条新闻给我们的启示是:国际性的通货膨胀不是预期,而是已经汹涌而来,人民币对外升值和对内贬值也是必然的。

刚性需求

上周与几位朋友聊天,我要求大家对调控力度加大后的房地产市场走向给出判断,几乎一致的看法是刚性需求是一直存在的,不以调控与否而转移。

我接下来又问:到底什么是刚性需求?大家一致的讲法是刚性需求就是指自住。对此,我不以为然。

我把房地产的消费分为三种(当然不专业):居住、投资和投机。

在力度不断加大的调控之下,投机需求受到了最大压制,想依靠银行杠杆挣钱不容易了;对于真正需要解决居住问题的人来讲,尽管调控、尽管有降价的可能,大多数人可能还是买不起房,没有了银行的支持,自住需求的“刚性”也是大打折扣。

非常明确的是,对于缺少投资渠道的国人来讲,房地产几乎是唯一可能对冲通货膨胀的产品,在显而易见的通货膨胀压力之下,投资才是真正的刚性需求。

主见

每每调控到来,不少人就拿不定主意,是买还是不买?总是首鼠两端,总期待有更好的价格出现,期待能够抓到最大的鱼,结果总是临渊羡鱼而失去机会。

面对扑面而来的通货膨胀压力,等来等去只能是失去一个又一个机会,不是有人讲“错过是一辈子的遗憾吗?”,错过2009年的购房时机,就有人讲肠子都悔青了几年的努力都付诸东流了,距离实现买房梦的距离更远了。

面对通货膨胀的压力,我认为现在是一个购房窗口,至少我是这么判断的,当然是否出手还是自己要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