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的汽车市场数据已经出炉,虽然与去年相比有所不如,但是增长30%的速度仍然处于增长周期的高位。甚至有预测中国2010年将超过美国市场最高水平,成为真正的第一大市场。
这种市场业绩的取得有市场内在的自发因素,也就是市场购买的欲望与需求,同时,中国政府政策的优惠和刺激措施功不可没。购置税收的优惠,以及汽车下乡政策的延长,都对2010年的车市增长起到了巨大的促进。
从目前来看,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长速度虽然表面可喜,但是从长期发展的势头和趋势看,这种高速的增长并不需要鼓励。
有许多人都开始预测中国汽车市场的年度产销规模,有人预测3000万台,有人预测4000万台,更有人甚至预测7500万台。
如果按照千人保有量等依据人口数量分析,这种保有量的预测也许有理有据。因为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4倍以上,那么年度产销规模应该是美国年度产销水平的4倍,或者3倍。而美国的年度最高水平为1700多万台,那么中国年产销四五千万应该不成问题。
但是决定汽车市场产销水平的不仅是一个市场问题,还是一个社会问题,比如交通对于车辆的容忍系数,或者说国土面积对于车辆的容忍系数。
假如按照美国的千人保有量计算中国的水平,那么中国的13亿人口应该在12亿台左右。但是12亿台是一个什么水平。
北京市五个环路的总长度为400多公里,加上其他道路,算做1000公里。而12亿台车的长度是多少?按照每辆车3米计算,那就是36亿米,也就是360万公里。而这是多少个北京市呢?就是3600个北京市。如果我们打打折,按照6亿台车计算的话,那么也得需要1200个这样的北京市。
如果按照这样的计算,那么中国岂不成了一个巨大的停车场?
因此,太过于乐观的估计,会最终毁了中国自己的发展。
中国不能像美国那样拥有那么高的千人保有量,因此,就应该提前采取措施,降低年度产销规模和增长水平。
而中国政府为了应对2008年的车市疲弱,出台的一些政策已经起到了甚至超出了政策的效果预期。现在是时候退出了。
2010年将是汽车市场优惠政策的最后一年,这一点必须明确,即使这样的政策决定会引发第四季度的抢购浪潮也要坚定不移。
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长应该回归理性,这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健康,乃至于企业的长期利益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和作用。(张志勇)
(网易汽车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