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锦波:出国留学要三思而行
——美国首位华裔市长谈谈中国“留学热”
据人人留学网报道:英国的中国留学生人数在非欧盟国家留学生总数中位居第一,高达近2.8万人。而且剑桥正积极增加招收中国高中毕业生……日前,记者综合哥伦比亚《时代报》等媒体报道发现:全球留学生总人数中,有14%是中国留学生。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出国留学人数最多的国家。中国教育部公布的17万多名在外学者,在美国有10万人之多,超过欧洲、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等地的总和。
广州日报9日14日说 “低龄留学生应制定周详求学计划”。是否中国的教育有问题呢? 为什么这么多学生要出国留学呢? 为什么欧美国家没有更多的学生来中国留学呢?
针对上述中国学生外出留学热情高涨,大量人才留居美国的现象,美国首位华裔市长黄锦波博士近日发表评论,警告中国学生及家长在留学问题上要三思而行。
一思:该到哪里去?
对于中国海外留学生数量近年来稳居世界第一的情形,黄锦波博士分析认为这首先与中国是第一人口大国有关系,但这层关系并非根本原因。
黄博士说:“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后中央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教育的领导策略,大大提高了出国受教育的学生数量,尤其是近年来全国范围内的大学持续扩大招生,这才是中国留学生在世界遍地开花的根本原因!很多家庭富裕的学生觉得外国的教育与机会更强更好,也是最直接的原因。”
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外出留学者出国之前的思想,并非学成之后留在外国工作和生活,而是想增加自己在中国的社会竞争力。“现在每年大量的大学生毕业涌入社会,就业压力非常大,如果找不到好工作,考研和留学是比较好的出路。”
对于留学是为了增加竞争力观点,黄博士表示,留学并不一定就能增加能力,因为现在世界各地都有很多虚张声势的“野鸡大学”,招生中国留学生目的只是为了金钱。而很多人出于急功近利的心理作怪,进了野鸡大学发现上当后,为了脸面非但不会进行拆穿和投诉,有些是考不进入正牌的好学校,所以还会帮助骗子美化自己的学校,瞒骗国内的亲戚朋友老师同学——等到几年后,回到国内找工作时,用华而不实的海归名头骗招聘单位。
“前段时间出现的唐骏假学历事件,显示出不正规学校问题很严重,对准备出国的中国学生来说存在很大隐患。”黄博士说,“中国学生出国前,一定要先弄明白,自己该到哪里去留学?去什么国家?去什么城市?选哪所学校?这一系列问题回答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留学质量。”
那么,该怎样来处理上述问题呢?黄博士的建议也很简练而明白。
“去比中国更发达的国家”;
“去与自己的专业性质相符合的国家或城市,比如学时装设计就去巴黎, 学航天,核能或是医科就去美国, 要学中华传统文化或中医就留在中国”;
“选择正规大学,想知道哪些是正规大学可以打电话问外国的教育部或搜寻网络信息”。
二思:什么时候去?
对于中国的海外留学生出现低龄化的趋势,黄锦波博士表达了自己的担忧。黄博士认为,出国留学至少要等到高中毕业以后,基本达到18岁的成人年龄。
对此,黄博士解释说:“如果十三四岁前就出国留学,在其还没有具备中国文化的时候就融入六七年国外的生活,很容易被外国文化同化,不仅在现实环境、还会在心理环境中变成一个准外国人。心理环境的变化不仅代表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淡化,也容易导致中国情怀的丧失。”一个在外国独立生活了后半生,不能打入外国的主流社会,不能融入外国文化的人,就会选班长都选不到,是一个不太聪明不成功的人! 父母花费这么多外汇值得吗? 不如留在中国念大学! 相反的如果您的小孩很快就进入外国文化的主流社会,父母就该有心理的准备:人才外留,您们可能失去了您的小孩。
有一个真实而又残酷的留学故事,印证了黄博士的这个观点。
梁晓东(化名)妈妈跳楼的消息,曾一度在澳大利亚中国留学生群体中流传,父母们应引以为戒。梁晓东父亲早逝,具有一定社会地位和能力的母亲对他寄予厚望,她宁愿自己多承担压力也要为儿子创造更好的成材环境——于是,她不惜重金将梁晓东送到澳大利亚读书,这年梁晓东刚12岁。独自在国外过起寄宿式艰苦独立生活的梁晓东,感觉被抛弃一般,甚至有些怨恨母亲。随着时光的推移,梁晓东逐渐适应了澳洲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后,对母亲的感情渐渐淡漠了。
大学毕业后工作一年,还与有钱的澳籍华人结婚并有一个小孩。难得一次假期回国期间,梁晓东不喜欢母亲做的菜、不喜欢母亲的语言习惯、要住在酒店,甚至对母亲表达关心的方式感到厌烦。小孙子更难接受婆婆的教养文化!工作忙? 多年不回家一次,过节也没电话,有也没什么好谈! 一心将儿子作为自己最大希望的50岁孤独母亲,对梁晓东的变化,感到心灰意冷无所适从,最终酿出不理智的跳楼自杀悲剧。
十几岁小孩在美国留学念中学的学生,大多是读书未成先受害,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1、大多沦为成绩不好的学生,考不进知名大学。 (你的小孩能与当地有父母家庭温暖照顾,文化、英语都比他更有优势的学生比较吗?)
2、大多青少年学坏容易学好难! (能孤独寂莫生存多久? 不少学会烟酒、吸毒、有的怀孕、有的被迫入党团帮派! 那些父母说我的小孩不会的,就更会,越乖的孩子越容易被外力控制!)
3、美国大部分的中学教育水平低于国际水平,公立学校一般不收外国留学生! 为何要不惜重金送年幼的孩子离家出国念不多好的中小学呢? 父母不想与小孩多几年相处,让他们享有正常家庭关爱自然成熟,从而拥有更健康的心理吗?
父母选择少年时就送孩子出国留学,也许要先问问这是什么的爱?是什么的投资? 小孩能成才的机会有多大?在考虑好这些问题之前,不要轻易做出早送没成熟的子女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孤单奋斗学习,过早将他们推入可能引发畸形人生的处境! 想一想这与违犯童工法规有多少不同? ——这几句看似夸张离谱的话,包含着深沉的忧患意识。
黄博士提议中学毕业后能考入出名的美国大学才出国留学是最值得的,因为这些留学生已是18岁后成年人,英语水平更好,自主独立生活能力更强,社交自卫经验更多。最重要的还是他们是大学的留学生了,美国的大学大多是好的,出名大学的大学生都是高才生,尤其是医学院的学生。所以大学时期才前往美国大学深造的中国留学生,学有所成的概率较高。
三思:回来做什么?
对于海外留学生来说,完成学业后首先面对的问题,是留在国外还是回中国工作?
“中国教育部公布的17万多名在外学者,在美国有10万人之多”的现象说明,很多优秀华人学者选择了留在发达国家工作——那么,回国的留学生优秀吗?
大量的“海龟”(海归)成为“海带”(海待)的事实,说明回国的留学生综合素质不容乐观! 优秀的毕业生在美国或中国都容易找到工作。如果出国留学几年回来后沦为待业一族,不如不出国,
对中国来说,优秀的留学生选择留在国外是一种损失,人才外流! 同时大量“海带”的产生又增加了中国的就业压力等社会问题。由于大量的优秀华人学者居留美国,导致中国渴求人才,近年常有各界领导出国招聘这些优秀学者回国服务。但是与其“不绝于途”的前去招聘,不如加大国内的科研和工作环境优化投入,同时从薪水福利等多方面吸引优秀学者主动回来。
优秀的海外留学生自问“回来做什么”后,选择不回来,显示出中国的科研和工作环境还有待改善。近年有很多优秀人才也回国了,但这并不能充分说明中国的科研和工作环境已经改善——他们回国是因为金融经济危机,在美国失业的人太多了。
出国留学前,应该先问自己“回来能做什么”? 留在中国念大学一定不好吗?
有过出国留学经历的著名人士有孙中山、蔡元培、邓小平、钱学森、钱伟长、杨振宁、李政道、黄锦波等,他们的卓越成就令人惊叹!但是,大家也应看到这样一个事实,万民敬仰的胡锦涛、温家宝、贾庆林、习近平等中央领导都是在国内上的大学,但他们正以自己的学识和智慧带领着中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还有那些千千万万的企业家, 五百强的总裁, 好的校长,导师,科学家和尽忠尽责的省市领导及公务员, 他们大部份都是中国大学生, 没有出国留学!
黄博士的结论:大学教育只是将来事业成功的入场票,入场后成功与否要靠懂不懂做人的原则、有否有天赋、是否有才华、有否有出众的人事交际能力、是否善于运用社会经验的同时调整个人性格——富有勇气的乐观性格注定胜过悲观的懦弱者! 更重要的一点体现在是否有智慧把握时势机遇,用逻辑与魅力创造自己的机会,成功的机会才会更高!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大学都没念完,华人首富李嘉诚压根没有念过大学的事实,有力印证了上述的观点。
“智慧源于天贼、源于灵感、源于学习、源于思考。智慧是一切成功的源泉!”
大学教育只能给学生基本常识而不是智慧,因为全国的同级同学都读同样的课本,学习同样的资料。考试只是考查学生的吸收和了解资料的能力而分高低,考到95分的不一定比75分的学生聪明有智慧!
新闻报道有父母用了几十万元请特别教师,在孩子每天放学后课外补习两三小时备战高考。这些学生考出好成绩是应该的,考试不好就是投入很多的金钱却打了败仗,不仅丢脸还会丧失志气! 可能他们的天赋、智慧、灵感往往已被喂进脑袋的常识淹没了,从没有发现自己的天才! 从小就是书呆子! 相反的我很欣赏贫穷学生自己勤奋好学,虽然没有课外补习,但凭借自己刻苦耐劳, 深思熟虑的学习方式和自信的临场发挥, 一样考入名校。 你说哪种学生更聪明更有智慧呢?
出国留学对自己的人生是一件大事,对家庭也是一笔很大的开支,还要离乡背井。今天的中国已和上世纪初不可同日而语,对于留学,中国学生及家长应该三思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