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电价上涨的真实内幕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9日公布《关于居民生活用电实行阶梯电价的指导意见》,就在全国居民用电实施阶梯电价公开征求意见,并就电量档次划分提供了两个选择方案,将基本保障全国70%-80%的居民用电价格保持稳定。征求意见稿将全国居民电价分为三个阶梯,电价实行分档累进递增。阶梯电价可以促进节能降耗,还有助于改变用电越多享受补贴越多的局面,因此,总体上说,它是一种公认的比较合理的电价机制,也是世界各国应对能源价格高涨的普遍做法。

  不过个人觉得涨价总得有个度,绝非价格越高就越合理。像电等公共产品的价格,必须考虑居民的承受能力和电力企业的合理成本。在提倡节约的大背景下,让电力企业亏本经营显然是不合理的。国资委发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国家电网的亏损额高达23.4亿元。近年来,电力企业不断地要求提高电价,尤其是在上网电价提高而终端电价未变之后,电力企业要求涨价的声音更加强烈——这,恐怕才是借“阶梯”而“涨价”的主要动因。如果电网企业的成本是合理的,在亏损的情况下确实应该涨价。问题是:电网企业的成本合理吗?几年前,“抄表工年薪10万”的新闻曾引爆舆论,电网企业的一次“120人的会议3天花费300万元”的新闻也曾被炒得沸沸扬扬。虽然前者的真实性并非得到证实,但电网职工的收入之高是公认的,而“天价会议”则是出自审计部门发布的信息。工资畸高、花费奢靡……如此这般,却把“亏损”挂在嘴边儿,不是很可笑吗?曾有消息称,国家电网公司正在开展大规模降薪,降幅最高达到整体工资的30%,从总公司到各省级电网以及各发电厂,基本上实行年薪制的员工都在降薪的范围之内。但这一传闻并未得到权威的证实。即使属实,“最高30%”是否到位也是一个问题。关键的问题是:公众根本不能深入地了解电网企业的经营状况,对电网企业公布的数据完全无从查证。

  从电力企业的垄断特征来看,所谓的大亏几十亿是有很大水分的,电价上涨固然能降低居民用电量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不过也要综合考虑百姓和企业的承受能力,而垄断企业的自身成本管理和铺张浪费是否也应该清查一下呢?这些值得我们去综合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