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文君v s薛涛 玫瑰与兰花


  才女的存在,让文化界不时散发着幽幽的清香,芬芳而浓郁。闭上眼,冥想卓文君、薛涛、花蕊夫人、黄娥她们的文字,字句间无不蕴涵她们才华的魅力。对那些有如晶莹水滴在阳光下折射五彩光芒的中国汉字,有了更深的体味。情绪就像螺旋体,不停地将思维在卓文君和薛涛文字停留,只因卓文君的爱情故事成为绝世经典,薛涛的才气同比宋代李清照。这让我想起,百花争奇艳,独表这二枝。无怪唐代诗人元稹写出“锦江滑腻峨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如果说,将卓文君对爱情的执着和勇气用代表生命的激情与冲动、勇气、爱情的玫瑰来形容,那些薛涛的才气和高洁,则可以用花语淡泊和高雅的兰花比喻。

 


  同为巴蜀历史出名才女,我们以终极PK为题,呈现两位不同朝代才女的精彩人生。抛开背景差异,抛开评论家或历史学家的质疑,玫瑰与兰花,给出女人幸福的暗喻:卓文君是多情而果敢的,她在困境、执着、浪漫中创造佳话。薛涛是睿智而高洁的,她在智慧、才气、诗行中谱写人生。

  卓文君,中国爱情史上最耀眼的明星,琴诗双绝,貌美聪慧,家富新寡、勇敢果断、叛逆独立、不慕虚荣、卓尔不群。西汉时期崛起,与才子司马相如演绎的爱情故事当称为西方的罗米欧和朱丽叶,但让我们称道和赞许的是,卓文君最终用自己的智慧和真情换得了完美幸福的结局。

  尽管离过婚,卓文君依然是中国上最具魅力的才女之一,夜奔的传说将她的勇气和对爱的执着及对幸福的追求,描述的入木三分。玫瑰并不娇贵,它对生长条件的要求十分低,耐贫瘠,耐寒、抗旱,当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私奔的那晚,可曾想过后果,可曾想过生计。玫瑰所展现出的一种隐藏于坚韧中的绝代风华,不正是与卓文君的眼光和魄力相符。《说文》中有:“玫,石之美者,瑰,珠圆好者”就是说“玫”是玉石中最美的,“瑰”是珠宝中最美的。卓文君的美,是来自于她为了自己的幸福,做了很多女性不敢做的事情。她的个人魅力如香味芬芳,袅袅不绝,引得司马将她比喻为芙蓉,即“敷布容艳之意”,圣洁高雅。

  卓文君的传奇在于她的经历,经过了家庭的压力和来自社会的非言,她依旧用自己的力量去支持自己爱的人,即使她经历过一段艰难时期,这丝毫不影响她那过人的才华,并没有在生活的压力下消沉。我们惊诧于她的毅力和对待生活的态度。用玫瑰在历史上代表的生命的激情与冲动,纯洁与美好,还有爱情、智慧、崇高的含义,形容卓文君在合适不过。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文君文化形成的产业链,让这朵玫瑰总是在众多的花海中,成为最出彩的那个朵。

  薛涛难得有一个“诗伎”像她一样红到发紫,并成为历史女才女。唐代诗人,也称之为“扫眉才子”,美艳敏慧,8岁能诗, 精通音律,擅长书法,声名倾动一时。热情,充满活力,特立独行,以过人的美貌和才情的风格出现在唐代欢乐场。短短一年时间,将“女校书”之称谓就声名远播。薛涛的才华让她身处声色场所,却让人尊敬,以致“纷纷词客多停笔,个个公卿欲梦刀”(《寄赠薛涛》,这在当时的年代,是一件很匪夷所思的事情。后人将她与着名词人李清照同比,其才华可窥一斑。“绿叶淡花自芬芳,深山庭院抱幽香。惠质不堪逐流水,露华何妨润愁肠。何人轻步踏小径,几杯残酒倾三江。怜花还需解花语,花魂诗魄传潇湘。”(《兰花咏》周天侯)这首赞兰花的诗,与薛涛的境景颇有几分相似。

  薛涛的才华让人惊诧,着名诗人元稹、自居易、刘禹锡、杜牧、王建等皆与相唱和,这让我们看到了当时社会薛涛的才气逼人。《宣和书谱》称她“作字无女子气,笔力峻激,其行书妙处,颇得王羲之法”。

  她我行我素,个性鲜明,不拘泥小节的个性展现无疑。其自造的桃红色的小彩笺,称为“薛涛笺”, 晚年则以女道士装扮,足可看出其内心的淡泊和高洁,薛涛即是巴蜀四大才女,还与刘采春,鱼玄机,李冶,并称唐朝四大女诗人。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诗称道:“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蕙质兰心一点也不为过。

  薛涛称奇的原因是,她的作品中有思想深度的关怀现实的内容。这在当时的社会,特别是对女性来说,是堪称稀少的。”《四库全书总目》认为她的《筹边楼》“托意深远”,“非寻常裙屐所及”。 望江楼、薛涛井、吟诗楼、薛涛酒、薛涛豆腐干等以她命名的建设或是小吃,足可看出她对后世的影响。

  链接:

  黄娥:明代女文学家,字秀眉,四川省遂宁市人。杨慎之妻,世称黄安人、黄夫人。父珂官尚书,自幼博通经史,能诗文,擅书札。政德十四年(1519)与杨慎结婚不久,慎谪守云南,长达30年之久,长期留居夫家新都区,管理家务。在天各一方的离别期间,以《寄外》诗闻名当世。又工于散曲,在明时已有刊本《杨升庵夫人词曲》5卷,又有《杨夫人乐府》,但其中多与杨慎《陶情乐府》所收者相混。近人将两人之作合编为《杨升庵夫妇散曲》,风格缠绵悲切,有“曲中李易安”之誉。 她博通经史,擅制词典的才名为艺林传颂。丈夫状元郎杨慎对自己妻子的才学叹赏之极而致于崇拜,称黄娥为“女洙泗(女孔子),闺邹鲁(女孟子),故毛语(女毛公)”

  花蕊夫人:后蜀主孟昶的费贵妃,五代十国女诗人,青城(今都江堰市东南)人,也号花蕊夫人。幼能文,尤长于宫词。得幸蜀主孟昶,赐号花蕊夫人。成都也因花蕊夫人而得名“芙蓉城”。    其宫词用语以浓艳为主,但也偶有清新朴实之作,如“三月樱桃乍熟时,内人相引看红枝。回头索取黄金弹,绕树藏身打雀儿”这一首,就写得十分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情趣;其《述国亡诗》亦颇受人称道,实难得之才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