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司抽奖看关系的变态与危害
在中国,人际“关系”确实很重要,以致于没有“关系”寸步难行。因此,有人戏称:“关系就是生产力!”这不,从一家公司年终团拜会抽奖小事中便可见关系之重要性于一斑。
有家公司开年度团拜会,安排员工和来宾抽奖,本应是一人一张抽奖券。然而,团拜会开始前,组织者就将大奖之一:六部液晶电视中的一部悄悄留给了关系人。随后,派发抽奖券也是关系唱主角:有关系者一人领到3—5张,关系好的拿到的抽奖券更多,自然就多了中奖机会;而没有关系的却一张抽奖券也没有,自然也就与中奖无缘。抽奖中,有些奖品无人领,可熊是由于时间长,有些人提前离去了,于是,关系再次登场:关系好的人就直接“领”走了这些奖品……
这是笔者的一次亲身经历。虽是一件小事,但揭示了“关系”的重要性!任何社会都需要一般意义上的人际联系,但这种关系的有大作为是一种社会变态,其危害很大。这种“关系”超越法律,腐蚀道德,破坏规则!如果,我们的社会一味靠“关系”来调节和维系,中国社会就会变成一个“关系社会”。
我国正在经历着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工业化、都市化和市场化运动,这种变化自然会影响社会习俗和文化。其中的“关系”文化,就像穿透了柏油路面、水泥广场而蔓生的野草一样,经受住了工业化、都市化和市场化的冲击,顽强地生存下来、蔓延开去,甚至在这种博弈过程中腐蚀、扭曲、改造了市场化进程,使其成为“中国特色的市场化”。具体来说,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人之间的“关系”是靠人情来“润滑”的,在市场经济时代,中国人之间的“关系”则要靠金钱来“润滑”,调节和维系社会的东西依然是“关系”,而非契约或规则。
自古以来,中国人讲人情,重“关系”,本无可厚非,而且只要不逾规违法,其实是一件好事。但了解当代中国社会深层运作的人都知道,如今某些中国“关系”的游走运行,似乎已经远远超越了人情味的层面,“深入”到了规避、破坏规则、道德、法律的层面。中国“反腐”难以深入、甚至越“反”越“腐”的现象,其原因除了制度不健全之外,也与中国“关系文化”弥漫全社会犄角旮旯、浸透所有人血液骨髓有着很大的关联。
无可讳言,“关系社会”其实不仅是一个不公正的社会,也是一个不经济的社会。说“关系社会”不公正,是因为某些不受制约的“关系”运作往往逾规、缺德、违法,而且在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中,每个人享有的“关系”资源往往差别极大,即使所有的“关系”互动都在法律、道德、规则的框架之内运作,有“关系”的人也比没有“关系”的人更能占点儿小便宜,有“高层关系”的人比仅有“低层关系”的人更能捞到大便宜,因而也使那些没有“关系”的人和只有“低层关系”的人有着一种深深的不平之感。
“关系社会”不经济主要是指构筑“关系网”和运作“关系”,也是要付出很大精力,花费很多金钱的。虽然从“关系”运作中有人获益甚丰,但多数人对“关系”的投资却远远大于回报。如果生活中大多数事情都可以通过履行契约、遵守规则而完成,这笔用于“润滑”各类“关系”的费用,则可能有更好的用途。对整个社会来讲,这种“不经济”就更加明显。总之,拉“关系”的成本和代价不菲,不是一个小数。这是对中国人有限的金钱、物质、精力、时间、感情等方面资源的毫无意义的浪费。颇具讽刺意义、甚至悲剧意义的是,其实很多人都知道这种宏观意义上“关系社会”的弊病,但人人更清楚微观意义上自己没有“关系”或没有“高层关系”的不利之处,于是,人人都拼命拉关系、走后门,然而,正因为“关系”资源分配难以平等,也永远不会平等,所以,那些拼命拉关系、走后门的人,或许因偶尔获益而沾沾自喜,更多的情况下却因无法找到关系而倍感沮丧,但沮丧感又激发了寻找关系的更顽强的斗志。于是,就形成了一个更加不公正、更加不经济的社会环境,也颇具中国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