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梨园--《2010新年京剧晚会》观后感


  

盛世梨园--《2010新年京剧晚会》观后感

      我喜爱京剧的缘由可追溯到我的儿时,那时我的老家全椒县城有大戏和小戏。大戏指的是京剧,小戏是庐剧。当年的京剧团和庐剧团没有剧院,布围子作围墙,晚上照明用的是凤凰街盛家出租的汽油灯,观众的座位是简易的长条凳,票价一角钱。当时的大戏演出场选在石桥南头凤凰小学附近的一块空地,小戏演出场地是现在人武部的位置。当年我光顾较多的是大戏,对于小孩一角钱的门票是买不起的,我总是趁着守门的不注意时,与其他小孩一起偷偷地从布围子下面钻进去看戏。那时全椒京剧团当家的角儿如苏兰君(旦角)、陈少鹏(武生)都是我们这些孩子们心中的明星。看京剧让我学到了一些历史知识,也使我喜欢上了京剧。虽然今天可供欣赏的文艺种类繁多,但我对京剧的喜爱一如既往、情有独钟。这固然与儿时影响有关,但更主要的是京剧的高雅和魅力对我的吸引。京剧的唱词优美,唱腔优美,京胡等乐器的奏出的曲调优美,京剧的服饰、头饰和化妆优美,演员在台上的一招一式优美,总之,京剧太美了!我认为要学好京剧很不容易,唱、念、做、打需样样俱全。和其他舞台艺术相比,京剧演员的功底是最全面的,是名副其实的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不具备扎实的童子功,很难成为角儿。

      近几十年在北京去剧院看京剧的机会可数,主要是通过电视、光盘和收音机欣赏,其效果当然不能与在剧院相比。今年元旦前一位朋友送了我两张国家大剧院的《2010新年京剧晚会》票,让我十分惊喜。从票面注明的演出地点、演出的日期和晚会的名称我可以想象出这台晚会的质量和精彩程度!

      果不出所料,在剧场入口处拿到精美的节目单打开一看,九个节目包含了传统和现代、各行当和流派、一大批熟悉的名家和新秀,太棒了!进入剧场一看,能容纳几百人的剧场观众席上已坐着许多京剧名家,如李维康耿其昌夫妇、孙毓敏、谭孝曾、王晶华等,这些名角也是今天晚会的观众。观众席上还有王兆国、回良玉、刘云山、刘延东、陈至立、倪志福、迟浩田、张万年、曹刚川等国家领导人。节目快开演时,从剧场的中间侧门走进了胡锦涛等八位政治局常委,他们的座位在我们小区的第一排。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到来使剧场的气氛一下达到了高潮。

      1930演出在【春满人间】中拉开序幕,紧接着是流派联唱,一曲“珠帘寨”选段由深得“谭派”、“余派”和“奚派”真传的三位中青年老生名家串唱;【龙凤呈祥】中【洞房】一段,剧中人物孙尚香的五位扮演者分别唱出了“梅派”的醇厚、华丽和含蓄,“尚派”的清凉激越,“程派”的幽咽婉转,“荀派”的柔媚委婉和“张派”的娇、媚、脆、水的风格;由“梅派”后学中的翘楚、中青年名旦李胜素领衔主演的【杨门女将】片段【探谷】集文戏与武戏于一体,充分展示了演员们深厚的功底;“麒派”传人陈少云在【追韩信】选段中饰演萧何,他的唱腔苍劲浑厚,“麒派”味十足。难怪梨园界称其为上海滩“麒派”的“独苗”;由著名老旦演员赵葆秀和兼有“杨派”和“余派”风格的著名老生演员李军联袂演出的【四郎探母】片段【见娘】可谓珠联璧合。晚会演出的几出现代戏也是精彩纷呈,由当今最走红的中青年演员于魁智(老生行当)、孟广禄(铜锤花脸行当)和李宏图(小生行当)携手演出的新编史诗京剧【赤壁】片段不仅展示了他们深厚的唱功与做工,此外由张继刚导演设计,在舞台上融入的许多现代元素也让人耳目一新;新编历史剧【贞观盛世】片段,剧中两位人物大臣魏征和皇上李世民分别由著名演员尚长荣和关栋天扮演。我不仅欣赏两位名家的精彩表演,更有感于晚会的策划者,将这样一个描述唐朝盛世君臣深夜推心置腹对话的故事在这个晚会上展示给我们的国家主要领导人,其用心不言而喻。现代京剧【红灯记】曾唱遍大江南北,家喻户晓。李铁梅的扮演者刘长瑜虽已年近七旬,在晚会上演唱的“爹爹留给我无价宝”选段风采依旧,赢得了热烈的掌声。晚会上的其他节目如【桃花宫】、【穆桂英挂帅】、【英台抗婚】、【桃花村】和【走向复兴】个个精彩绝伦。

      两个多小时的演出结束,我仍不舍离去。这是一场名家荟萃,艺术流派纷呈、精彩唱段迭出的当代最高水平的演出。感谢京剧名家们的精彩表演!还要特别感谢那位送票的朋友!

      祝我们的国粹--京剧繁荣昌盛!

胡锦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在演出结束后与演员合影

   

序幕【春满人间】

                         

杨门女将】片段

                      

赵葆秀与李军合演的【四郎探母】片段【见娘】 

 

龙凤呈祥】中五位孙尚香的扮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