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急于推广衍生产品
衍生品(Derivatives)来源于化学衍生物(Derivative),衍生物来源于母体序列。那么衍生品的母体是什么?那当然就是金融了。所以我们习惯将衍生品称为金融衍生品。关于金融衍生品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1994年8月,国际互换和衍生协会(International Swaps and Derivatives Association,ISDA)在一份报告中对金融衍生品做了如下描述:“衍生品是有关互换现金流量和旨在为交易者转移风险的双边合约。合约到期时,交易者所欠对方的金额由基础商品、证券或指数的价格决定。”
金融衍生产品通常是指从原生资产(Underlying Asserts)派生出来的金融工具。由于许多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在资产负债表上没有相应科目,因而也被称为“资产负债表外交易(简称表外交易)”。金融衍生产品的共同特征是保证金交易,即只要支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就可进行全额交易,不需实际上的本金转移,合约的了结一般也采用现金差价结算的方式进行,只有在满期日以实物交割方式履约的合约才需要买方交足贷款。因此,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具有杠杆效应。保证金越低,杠杆效应越大,风险也就越大。国际上金融衍生产品种类繁多。活跃的金融创新活动接连不断地推出新的衍生产品。金融衍生产品主要有以下下种分类方法:(1)根据产品形态。可以分为远期、期货、期权和掉期四大类。(2)根据原生资产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即股票、利率、汇率和商品。(3)根据交易方法,可分为场内交易和场外文易。就像排列组合一样,这些不同的区分和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组合方法就会产生种类繁多的衍生品,而且衍生品与其他的工具组合又会产生新的衍生品,要一一介绍衍生品在一节课里面是不可能的。在这里只能简单的给大家讲解一下金融衍生品的原理,帮助大家认识金融衍生品。
金融衍生品虽然有各式各样的定义【1、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对金融衍生品的定义是:一般来说衍生交易是一份双边合约或支付交换协议它们的价值是从基本的资产或某种基础性的利率或指数上衍生出来的 2、本文对金融衍生产品的定义是:金融衍生品是一种价值取决于基本标的(Underlying)变量的金融工具,主要包括远期、期货、互换、期权以及它们与其他金融工具经分解组合形成的混合金融产品(HybridProducts) 3、所谓金融衍生品是指其价值由标的资产、利率、汇率、市场价格指数等衍生而来的金融商品.它包括期货(Futures)如外汇期货、利率期货、股票指数期货 4、所谓金融衍生品是指在传统金融工具如货币、外汇、存贷款、股票、债券以及在商品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与这些普通商品和金融工具价格密切相关的、新的投资工具 5、所以,金融衍生品是指其价值由现货市场基础金融工具的价格派生出来,并支付一定保证金签订的金融合约.金融衍生品市场主要包括期货(Futures)、期权(OPtion )6、金融衍生品是指以物质形态为基础的特质商品的派生形式.金融衍生品市场是在实物商品市场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市场的高级形式,它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实物商品市场的发展】。,但我觉得罗伯特.L.麦克唐纳(Robert L McDonald)的定义最为准确和传神,他在《衍生品市场》(Derivatives Markets)这么说:“衍生产品可以看做是对某种东西的打赌”。在他的著作里他是拿两个人之间打赌一年后玉米价格来说明金融衍生品的特性。照这么理解,我们国家的衍生品交易在明清时候就已经开始了。那时的晋商买卖青苗的做法就是赌气候影响歉收还是丰收,而且买卖时还要向农民支付定金,条件与交易内在的形式与现代的衍生品交易毫无二样。
衍生品交易的流行主要是因为期货交易,期货交易所签订的合同是一定时间之后的。在这段时间里究竟会发生什么不可预测的事情导致期货合约的损失,大家都没底。因此才产生了要寻找发生意外时,怎么才可减少损失的最佳途径。保险是大家可以想到的。说到保险,要先仔细的讲解一下保险的效用和功能。
保险在理论上来说也是一种衍生品。它是金融银行业的衍生产品。保险利用的是大概率来覆盖小概率。例如假设发生车祸的概率是千分之3,而平均的修车费用是一千。再假设一个城市有一万台车子,那么一年发生车祸损毁的车子就是30辆,全年的损毁车辆维修费用是三万元。这样保险公司就可以设置车辆损毁险,规定每两车子只要每年交五元,在车子发生问题时,保险公司负责维修费用。假设全部车子都保险了,那么保险公司就有两万的毛利,毛利刨去人工管理费用就是利润了。保险公司的运作要比这复杂得多,但原理就是用大概率事件来覆盖小概率事件。即用低费用的大概率(1)来涵盖高费用低概率。这就是全部保险公司运作的机制。
金融衍生品的表现形式是合同或契约。合同与契约签订的是约定条件下的权益支付。签订金融衍生品协议的最初目的是为了防范风险。初始的金融衍生品只是个体间的相互保证或赌博。由于衍生品获利容易,吸引了大量的投机者和即溶机构加入其中。随着规模逐渐扩大、市场逐渐成熟成熟。由于引进了银行和保险公司参与,使得金融衍生品安全性和可操作性大大增加。者反过来又大大的促进了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由于衍生产品必须依附于金融行业(操作平台、保证、保险、资金流动等等),因此不用多说,人们只要说衍生品就知道是金融衍生品。
要了解衍生品交易首先要了解做市商的盈利模式。先说做市商,做市商是那些从希望卖出衍生产品的客户手中买进衍生产品和向那些希望买进衍生产品的可客户卖出衍生产品的中介机构或交易商。为了赚钱做市商定出了一个差价:他们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在获利方式上看,做市商有点像杂货店,低价进货高价出货,赚取差价。做市商必须有向别人随时提供报价的能力,而这样的能力不是一般的公司和集团就可以随便拥有的。初始的期货合约报价是那些生产的龙头老大,就像南非报黄金生产价格、沙特报石油价格一样,不管人们怎样捣乱,需要多少数量的黄金和石油,南非的生产商和沙特的生产商都可以供应。
最初的衍生品只能是单一的商品供求,后来由于银行和保险的介入,就有专门经营衍生品交易的公司出现,这些公司往往有政府或财团的背景,如高盛(有财团和美国政府背景)摩根(有大财团背景),由于专业化,衍生产品就可以提供多门类的商品。这发展路径,就好像商品开始由大厂家提供来销售,品种有限。可是发展到后来,专业化了,出现超市来经营,超市可提供的商品就可以有成千上万种。要满足随时报价的条件必须是有大能力的,要不然,价格报错就很容易导致破产。世界上有决定性报价能力的是巴克莱、高盛、摩根、三井,这些经营集团团看起来好像不一样,但在共同利益前提下经常联合行动。如搞垮巴林银行、中航油都是由巴克莱、高盛、三井联合行动的。中信泰富、国储铜遭受大损失也是由于对手是巴克莱、高盛和三井。在他们强大的操控价格能力上,我们只能遭受损失。如果不是有利可图,巴克莱银行就不会化大的代价建立全球企业数据库来监测全球各行业的原料供应和产品库存。
做市商提供平台给各个参与者尽兴交易,一般提供的事电子交易平台。人们在交了保证金之后就可以开户进行网络电子交易。对于一般小额的交易单子,做市商都会自动承接确认成交。做市商的利益是收取买卖差价。在一般情况下交易的买卖是均衡的,即使有多出的差额,做市商可以全盘接受,因为他们内在收取众多的买卖差价后就已经有一定的承受风险的资金能力(类似股市,空手套白狼。知识比股市多了一个功能就是接单,但接单也是有条件的)。碰到大的行情,衍生品的交易会一边倒,这就形成了大的单子。做市商在承接大的单子的时候,会寻找一些保险机构或其他相同的做市商来共同分担风险。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国储局认为抛售大量的铜可以压低市场的铜价时却遭遇铜价大幅飞涨。国储局的操作人员不明白衍生产品的风险分销原理,国储局的大单子面临的是全世界的做市商,当然是越抛售铜价越高。几十万吨铜在一个国家来讲是大的筹码,可是面对世界大资本集团那是小菜一碟。本来参与衍生品交易是为了保证低交易成本和免除风险,可是衍生品交易却为世界上众多的参与者设置了陷阱。既然“衍生品是对某种东西的打赌”那么久具有了赌博的性质,十赌九骗,在赌博中遭受欺骗是经常发生的。
衍生产品,如汇率好像是由市场交易直接影响。但实际上却可以具有政府背景。大家看美元的汇率是根据美国政府的需要实行上下浮动的。就美元的货源来看谁也没有美国政府多,因此谁也左右不了美元的价格。那些政府手里的美元,如中国政府手中的美元资产,是不可能去参与衍生交易的炒作的,参与的一些企业和集团他们的私人的美元怎么都有限,不能左右价格的。说起来,各国的主权基金对于操控期货市场的价格是有威胁的,因此美国才会立法限制各主权基金的衍生品交易。美元的汇率基本就是由大的做市商决定的,而政府的出手(要大政府)才可平抑汇价。大家经常看到日本央行干预汇率,而向俄罗斯、泰国政府干预汇率则掉进了资本家们设置的陷阱。
衍生品交易的做市商是获利无疑的,就像股市的交易机构,收取双向的手续费和差价,而且你报价的交易单,能否成交还要做市商确定。往往在打的变动前,做市商会关掉交易平台终止交易。在看期货交易时,人们只要看差价大不大就知道这只商品的价格变动大不大。差价大的就会有大的价格变动,因为每一样衍生品的设计都是依照科学原理设计的,价格变动的可能大就需要有大的差价来平衡弥补。这是期货交易的一个主要原理。期货交易的另一个原理是:把握庄家。每一样商品,如果大家都认定要降价,一边倒得操作,那么做市商是肯定受损失,考虑到市场和经营时有大的做市商决定的,做市商不可能损失因此,不能随大众要跟随庄家。这好像赌球跟庄家的立场是一样的。
衍生品的设计利用概率来确定毁约可能性和赔付的可能性,可能性小则费用低。但是数据推导的多次烟花也可能发生问题。如房屋抵押债券,经过分拆打包后分为优质的(违约低概率)和劣质的(合同违约率高)。但大家知道概率只是说明一种可能性,该发生的还是会发生,低概率的事件有时也会发生。这是概率原理。看由雷曼引起的金融危机。雷曼是世界有名的大公司,不能赔付好像是不可能的极低概率事件,很多的银行因此热衷于推销雷门发行债券,结果像香港就因为雷曼债券激起极大的民愤。可是回归到雷曼倒闭以前,可以说很少有人对雷门的资信有质疑。可是次贷危机,引起了众多投资人放弃投资利益,进行资金赎回。结果雷曼就因为大量的资金赎回而资金短缺,导致破产。(因为雷曼的自有资金少而由于原来的经营业绩好大家信任,因此获得了大量的投资资金,可是资金都投出去,不可能一时回款,遇到大量赎回则倒闭。这好像是银行将民众的资金放贷,遇到挤提倒闭一样。)概率只能表示趋势,但无法准确的预测生活事件。科学的计算方法和大的银行及保险公司的介入和参与。令衍生品市场看起来安全可靠。
但是,大家要仔细考虑:整个衍生品市场的利润来源于什么?大家都获利究竟利润从哪里来?从宏观经济来讲,利润的来源只能来源于生产企业和资金流转的加快和节省。衍生品能提供的便利只能是减少风险,而套现和节省资金则效果不明显。只是大家都以为在衍生品市场里可以轻易获取利益而热衷参与。这就像我国民间的标会,表面上看起来标会有很合理的经济理论:“将资金运用于最能长早利润的企业或行业”。可是在实际操作中,很多人为了利益在无法完成高利息支付的情况下就用高的代价将资金标来使用,结果最终导致标会的断链。而衍生品表面上看可以分摊风险,但利益链条的过分扩大,而实际的产生利益的生产企业却没有那么多的利润可以来支付整个庞大衍生品市场的利益,那么在整体的衍生品市场就必定有环节要出现不能支付的现象,而一旦有这样的现象出现则会发生多米诺骨牌效用,大量的资产就会蒸发。资产是不会蒸发的,只是由于众多的企业在这个圈子里获取利益,而很多的利益根本无法落到实处,只能挂靠那些虚的资产。一旦发生断链,则就会发生资产蒸发问题。这次国际上因为衍生品发生金融危机,现统计的已经造成了三万亿美元的损失。
事实上,我们国家虽说没有开放衍生品交易,但衍生品的经营也经常发生。很多的衍生产品备用来规避政策管理。如在宏观调控时会限制贷款的规模和额度,可是有些明白的人就会利用金融规则而来规避。如签订债券回购合同,将资金借用,规定子啊一定时间里回购债券,归还资金(利用的是银行或投资机构的信誉来套取资金)。还有银行里的承兑汇票,在贷款额度有限的情况下,给企业开大量的承兑汇票拿到别的银行抵押或贴现则可规避贷款限制,而银行的账面上不用体现。照道理来说中国人是很适合搞衍生品交易和虚拟经济的。大家知道只要股市开通则就有大量的中国富豪利用股市发财(李嘉诚、黄光裕),只要西方的经济规则在全世界公平实行,中国人肯定会大大优于西方人。只是现在的衍生品市场是由西方人控制的,没有话语权。随被人规则游戏则难免吃亏。因此国家不能给予和国际接轨,不能急于推广衍生品市场在中国的发展。因为中国的规章制度在很多的方面与西方不一样,一旦在中国实施则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麻烦。还有,合约票证化,提供了干预金融管理的渠道。层层演变的合约,如果又有可以变现的渠道,那么等于将金融的制导权益部分的交给了西方的大资本家。俄罗斯和泰国就是吃的这个亏,我们要警惕。评级机构是别人的权威,游戏规则由别人来设计。人家已经有多年的游戏经验然后邀请我们参加游戏赌博,大家都知道精于游戏和不精于游戏参加游戏赌博的结果是什么,不用多加说明了。
开放衍生产品市场虽说有见地商品交易风险的效果,但一旦开放则会变异,有益于衍生产品的赌博性,会吸引大众参与赌博,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极为不利。而各种交融工具的开发和运用则会消弱中央银行对金融的控制能力。现在可看到的开放衍生品市场的好处就是可以促进金融业的部分技术(交换流转)但金融业也会因为“邯郸学步”而失去了自己的主调。
不能急于推广衍生品交易
评论
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