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代表与市民代表


人民代表与市民代表

文/范海辛

上海官员一不小心,又闹出了一个笑话,在人代会上设立了市民代表。粗心的人也许会奇怪,这怎么是笑话呢?让更多市民关心人代会岂不是发扬民主吗?

问题就在这民主上。试问,人民代表岂不是上海市民的代表?既然有了人民代表,另外再搞什么市民代表,不是画蛇添足吗?如果上海象广州一样,有许多黑人侨民,那么广州在开人代会时让外侨旁听、设外侨代表,这还说得过去。上海虽然外侨数量比广州少得多,但多少也有一些,让他们旁听打工地的人代会,虽不涉民主,但起码能扬我天朝国威,令这些蛮夷番鬼心悦诚服。

然而讲究实事求是的上海官员不是这样想,他们不搞锦上添花的花架子,而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存在的问题出发,于是叠床架屋,又在几千人民代表外设了34个市民代表。据说此举实际效果很好,政府为这34位市民代表提供了官费手机,并将手机号在一定范围公布,结果这些代表的官费手机几乎被打爆。

此事折射出了现有的人民代表代表性不足、功能下降。每个给市民代表打电话的屁民心里不免要想,那些人民代表哪里去了,为何不能公布人民代表的手机号码?我选过哪一位人民代表?屁民的这些问题是隐藏在市民代表后面的具有颠覆性的问题,已然属于敏感话题了,令我等小市民很是胆战心惊。

按理说这些尸位素餐的人民代表也是靠选票上去的,但这个选票的含金量却及其有限。照屁民的话来讲,这是“领导选代表,代表选领导”的结果。注意,这里的两个“选”字意义不同,领导选代表的“选”字是挑选的选,后边的“选”字才是选举的选。这又叫“少数人从多数人中(挑)选少数人,选出的少数人再选(举)更少的少数人”。这当然也是民主,只是这等民主比起普遍的民主——多数人选择少数人,那是差得不能以道里计了。

市民代表之所以大受欢迎,说明现在的人民代表已成了一种官衔,代表自身也蜕变成了官员。现在的市民代表如果能成为制度,若干年之后新的官员不得不在市民代表外再设一种“屁民代表”。这下开起人代会来很有路易十六时代的样子了——第一等级、第二等级与第三等级,三个等级济济一堂,可谓群贤毕至、咸与和谐,这该是一种何等辉煌的景象啊!

201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