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文化经不起“大师”的折腾


  什么是文化: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文化具有民族性。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连续性,决定文化的发展也具有连续性和历史继承性。
  文化承载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和历史传承,本应是应该十分严肃而认真的问题,可在我们现在的这个现实社会存在着太多的娱乐性,其中将文化也进行着娱乐化,这其实是很不应该也不严肃的。
  前些日子看报纸,关于山东组织的一个出版展览,在开幕式上邀请些所谓的文化名人,其中有两人是百家讲坛的名嘴:易中天和马瑞芳,他们在开幕式的论坛上讨论起这么一个问题:如果王熙凤嫁给曹操。这真是风牛马不相及的问题,好似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的《关公战秦琼》极具讽刺意味,将现在社会的浮躁心态体现无疑,更把文化也很可悲的娱乐了一把,真不知道现在的文化人是在做什么的,难道他们只能靠这个为生并出名吗?不过易中天先生现在确实有语不惊人不罢休的娱乐姿态,上次还说什么大学是养鸡场。其实我博客中早就说过,易中天早就不是什么学者而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明星而已。包括前一阵子闹出负面消息的于丹,一成名就不知道自己姓字名谁了,就飘飘然不可一世了,以为他们是“大名人”“大学者”了,其实非也。当我看见这篇报道时,真是内心有种说不出的滋味,虽然现在社会流行国学热,可那都是表面的热闹,而非真正静心做学问来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贡献的,都是挂着国学的幌子,为自己的出名树碑立传而已。
  静下心来思考,就韩寒在博客说几句话而已,都能引起新闻。就每天新浪博客首页推荐的什么专家,号称什么头衔等。有必要吗?社会是很浮躁,难道大家要被忽悠、被蒙骗吗?那些什么专家等,说的大都是谎言,废话。要务实做事,照理讲真相或真理只有一个,新闻以真实性为前提,假如混淆黑白,指鹿为马也就只能称假新闻或伪新闻了。
  在我看来,甘地说得极好!相比较而言,世界经典著作,如《老子》、《论语》、《孟子》、《圣经》,印度古代宗教典籍,体现着更纯洁、更健康、更善良、更磅礴的人性的盲目崇拜,可以休矣!立足于仁爱、公平正义、保护生态环境、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的经济学,是到了全面提上日程的时候了!
  我感到现代人的一个误区,是过于强调理性的力量了。现代人漠视人的情感,漠视人的道德和信仰,认为这些东西经不起理性的检验,因此是没有价值的。他们的口号是:一切要经过人类理性的审视,来断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来断定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我觉得理性的作用决没有人们常说的那么大,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最高级的智慧不单单地建立在理性上,理性的知识分作物理,历史,化 学,以及诸如此类的尘世科学,最高级的智慧不建立在上面。最高级的智慧只有一种科学——整体的科学——解释全部创造物和人在其中地位的科学”。在我看来,人类之所以被称为万物之灵,之所以能得到幸福,之所以能和谐相处,与其说是因为人类有理性,不如说是因为人类有人性!是一种有同情心,有正义感,知道羞耻,重义轻利,有灵魂向度的存在物!是一种以爱和信任来对待异己,而不是用暴力和谎言来对待异己的存在物。人们认识真理,固然有赖于理性,但更重要的是依靠人性,正如爱默生所说:“真理要靠全部人性来把握”。我倒是觉得,那些知识过于渊博、智力过于发达的人,往往离真理更远,而不是更近。他们知识和智力的叶,过于旺盛,遮挡住他们的树干和树根,结果反而使他们思想之树窒息。而那些智力程度并不出众,知识也并不丰富,却有一颗质朴无华的心灵的人,往往离真理更近。正因为如此,基督耶稣说:“父啊,天地的主,我赞美你,因为你把这些事向智慧和聪明的隐藏起来,却向婴孩显明”。
  真正静心做学问来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贡献的,都是挂着国学的幌子,为自己的出名树碑立传而已。中国的文化经不起所谓“专家、大师”的折腾。一成名就不知道自己姓字名谁了,就飘飘然不可一世了,以为他们是“大名人”“大学者”了,其实非也。最伟大的真理,不是用耳朵倾听的,而是凭一颗晶亮的良心倾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