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上海汽车的独门“落子”之道


解析上海汽车的独门“落子”之道

\周丽君

据报道,荣威350将于今年上半年上市,MG6已于09年底上市,荣威550也于08年中期上市,再加之前的荣威750MG7,以及MG3,上海汽车的双品牌战略日渐丰满。据乘用车联席会统计显示,09年,上海汽车销量增长超过160%

至于目前的成功,相信由多种因素促成,笔者以产品布局为切入点,做简单分析:

由高端切入,形成品牌效益,带动主流车型销售。

20071月,上海汽车荣威系列第一款自主品牌荣威750正式上市。当时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荣威750是一款真正意义上的进入中高级市场的高档车,是上海汽车全力打造的国际品牌第一款中高档轿车的上市销售,将对国内中高级轿车技术标准带来深远的影响。

荣威750为上海汽车树立了一个非常高端的形象。为荣威550等后继产品的下探拓展了空间,赋予了荣威550更多的高端品牌形象,确保了价格的相对稳固。

荣威550上市,进一步丰富荣威品牌的产品矩阵,推进上汽产品线从单一到多元化的发展进程。也充分显示了上海汽车征战国内中级车市场的强大信心。MG品牌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由高端切入,并非上海汽车一家。不过,目前为止,上海汽车“占领制高点,形成猛虎下山之势”的战略是最成功的,诸如上海汽车荣威550的月销量已经维持在七八千辆,成当下主流车市中,唯一能与合资主流品牌思域、速腾等旗鼓相当的车型。

究其原因,在于上海汽车相对强大的技术实力。以荣威750为例,集合了大量高档轿车所采用的先进技术,六位一体主动安全控制系统(ABS+EBD+CBC+MSR+TCS+VSC)、全球最先进的Dual-Bus串行双总线电子结构、冲撞力感应自动车门开启系统、智能自动雨刮、水平自动调节氙气大灯、智能定速巡航控制系统(CCS)等。荣威550也继承了这一传统,采用了城市调教的赛车级四轮独立悬架底盘系统与1.8T高性能全铝中冷涡轮增压发动机相结合,搭配 Tiptronic 5速手自一体变速箱。

所以,战略可以一样,但结果并不见得一样,关键取决于企业实力。正因为如此,即将上市的荣威350被寄予了更大希望。

由学习借鉴,到以我为主,实现整合资源与独立造车的能力。

在荣威55020086月上市时,有人曾评论:“如果说荣威750是上汽在罗孚基础上前进的一小步,那么全新的荣威550就是上汽独立行走所迈出的一大步。”在整合造车资源,与提升独立造车能力方面,都有了显著提升。

荣威550由曾担任莲花Elise S2跑车首席设计师,上海汽车英国技术中心总经理林德瑞先生(David Lindley),领衔国际知名汽车设计公司——意大利博通(BERTONE)顶级设计师团队,整合全球资源,携手SIEMENSABB等世界顶级车用设备供应商全新打造。

除了整合全球造车资源的能力有显著提升外,独立造车水平也是如此:

基于自身研发实力,荣威550的碰撞标准达到欧洲五星碰撞标准(NCAP),同时首次运用刚在欧洲、北美市场推广实行的行人保护系统。高刚度加固型USD一体式车身、SCS九位一体主动安全系统及侧气囊与气帘等安全配备,为驾乘者提供固若金汤的驾乘环境,使荣威550的安全性能领先同级车型。

MG6“全球车”的产品定位,以及新基准的产品定位,对展示上海汽车整合资源与独立造车能力的锦上添花。

之所以上海汽车,在短短几年时间,很快实现了由学习借鉴到自我创造的华丽转身,关键在于一个强大的研发团队。目前上海汽车已形成上海和英国两个成型的研发基地,无论研发水平,还是团队规模,都堪称本土车企中的翘楚。

由跟随潮流,到形成自身汽车文化,提出独立见解

大量本土车企只为造车而造车,上海汽车等则是少有几个提出独立观点并付诸实践,以及出有成效的车企之一。

荣威550 “D5全时数字轿车概念的提出,再加独特的产品设计与风格,赋予了荣威550鲜明的产品个性,自然更便于寻找到一个更为精确与忠实的消费群体。荣威550都符合25-40岁之间,具有独立思维、文化宽容、社会责任感,站在时尚科技前沿的城市中坚人群的价值观和生活理念。也充分展现了上汽对于未来汽车行业发展方向的探索。

2009年底上市的MG6,第一次强有力的提出了“全球车”的概念,是上海汽车第一款面向全球市场设计、生产和销售的自主开发新车型。至于即将上市的荣威350,或将在原先基础上,提出更为前卫的概念。上汽集团总裁陈虹表示:“把汽车和互联网嫁接在一块,将创造新的市场,这正是基于探求未来人们对汽车生活的需求的思路。荣威350将冰冷的机器和3G高速网络的有机结合,将智能网络信息化、灵活舒适人性化、动感驾驭激情化融为一体,极大地拓展汽车的设计外延。”

三流的车卖销量,二流的车卖技术,一流的车卖文化。目前,上海汽车的品牌文化已凸显时尚概念与品质生活。如能锲而不舍,不断丰富自身文化,相信上海汽车会获得更持久的竞争力。

 

据乘用联统计显示,2009年销量接近10万辆。2010年,则预计突破20万辆。或许用不着三四年时间,就将进入本土车企第一销售阵营。

想保证博客的稳定与信息安全吗?快来,一键备份博客大巴文章到新浪博客!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