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融:“逐鹿岂止在中原”


—— 专访美国正道汽车董事长仰融

美国当地时间2010119,前华晨汽车董事长、现任美国正道汽车(Hybrid Kinetic Motors Corp.)董事长仰融与意大利乔治亚罗-意大利设计室(Italdesign-Giugiaro)在美国阿拉巴马州首府蒙哥马利正式签署一项为期四年、总额达五亿美元的合同,由乔治亚罗设计公司为正道汽车开发设计新一代多燃料的混合动力汽车,新车组装厂将设在阿拉巴马州鲍德温郡贝米内特市。签约仪式后,仰融及其团队接受了【中国汽车要闻】China Automotive Review总编辑邢文军、【21世纪经济报道】资深记者王康、【经济观察报】资深记者王秋风、【中国企业家】杂志执行总编李岷和资深记者杨婧的专访。在座的正道汽车团队高管包括副董事长黄春华、首席执行官王川涛、法律顾问夏廷康等。——编者
 
 
 

 正道汽车LOGO

【中国汽车要闻】
:您能谈谈正道汽车logo的含义吗?
仰融:我的汽车生涯起源于金杯,是金杯把我带入汽车行业。中华的logo造型就是起源于金杯,我把金杯的造型美化成中间的“中”字,中华的logo就是这样出来的。对于正道汽车(H Hybrid Kinetic Motors)的logo,它是一个HK缩写的造型。国家把我变成一个香港公民,所以我对香港的缩写HK情有独钟,由此找到以H和K打头的Hybrid(混和)和Kinetic(动力)作为汽车公司名称。HK在logo中间美工成轴对称,轴对称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一个核心,邢先生您看,我可以说一点可能不该说的话,汽车工业的兴衰可以看logo是怎么定位的,我从中悟出一个道理,非圆即尖,当今能留存的汽车企业是奔驰、宝马、奥迪、大众、丰田等和它们的logo,除此以外的logo是否还能维持?我不知道中国的易经是否可以从logo上说明这个汽车工业100多年等到今天为什么会这样,我觉得应该回归五千年文化,中国是古典文明的国家,中国的这种文化对世界工业将会产生一个什么影响,可以看你logo如何结构,当然这个答案还需要等待。
 
【中国汽车要闻】:和古钱币有联系?
仰融:当然是有古钱币的内涵,有中国古代的兵器里的戟,但是中国人的外圆是一个混元为核心。本人又是基督徒,所以在整个logo里面你能找到基督徒以十字为中心的内涵。
 
21世纪经济报道】:您是怎么想到做正道汽车这个项目的?
仰融:这个构想应该说有3年多了。我在2006年曾经向媒体陈述过,我不再搞汽车。后来一帮朋友们忽悠,说我在中国生产汽车和组织汽车项目的方法可能非常适应美国,美国没有许可管制,你不需要去跟政府管理部门打交道,如果方法得当,你可能得来全不费工夫。我重新考虑了这个建议,于是今天通过这个活动正式向世人展示:我回家了!我又回到了这个行业。2002年离开中国回家,因为我家在美国,今天我回归这个产业。汽车行业是一条不归路,一旦回来,那可能一辈子就做这个行业了。
 
21世纪经济报道】2002-2006年您都在干吗,在反思吗?
仰融:你说不反思是不现实的。第一,因为当时有人给我泼墨,我要表示自己的清白,所以说走了3年半的诉讼过程。但是诉讼当时有几种选择,一种是侵权诉讼,另一种比较激烈一点的诬告。我选择了一种不疼不痒的侵权诉讼,这种诉讼在美国很难有一个完整结果出来。我想表明我的清白,我也不算老,还要做点事业的话,你不能给我泼一身脏水,所以我提起诉讼以示我清白。中国有关地方政府至今为止没有展示过我出来时候指控我的有关证据,所以我今天出山也没有碰到任何障碍和阻力,我在这里是合法的商务运作。反之,我得到了这个新的汽车技术和和决定回归汽车行业之时,想到十三、十四亿中国人民也应该享用这个技术,应该把这个技术回归中国。所以在中国十几个开发区里面选了三个基地,今天你们见的三个开发区(合肥、天津滨海和宁波杭州湾)就是被选中的,那下一步就是从规划上考虑这三个基地与美国进行配套,这个计划正在往前推进。我们将在中国做大的总成,在美国搞总装,这样在中国就不会“闯红灯”,也没有许可证的问题,如果中国政府认为应该也在中国生产,到那时候再说,条件成熟再说,或者去创造条件,那是地方政府的事。
 
21世纪经济报道】:您的计划像围棋一样很周密很完整,当时想这个计划的时候是怎样一步步完成的?
仰融:我做事有计划、有步骤不假。但是说2006年以后就想出完整的一份战略部署的话,我也不是天才,也未必,但这并不是说我走一步看一步。该做的计划全凭上帝的指示。
 
【中国汽车要闻】:您的这步棋能不能这样看?就是说您在美国的运作是由于受中国运作条件不成熟所决定的,也就是说假如可以在中国运作,正道可能没有必要在美国建基地造车?
仰融:这倒是个原因。因为我前半生的经验告诉我,我在中国得到很完整的产业运作的过程有难度,必须与时俱进,我唯一的出路在美国。反之,华人在美国是否能够在制造业方面取得成功,还没有人做过。不妨我带领一批美国的华人把手伸向底特律,尝试一下华人在美国涉入制造业的可能性。
 
【中国汽车要闻】:为什么不用美国人?
仰融:没有说不用美国人。
 
 

 正道汽车副董事长黄春华

【中国汽车要闻】
:那么现在你的团队高管从王总到副董事长全部都是华人,这主要因为要考虑未来在中国市场的顺利运作吗?
仰融:这个问题不完整。我认为我现在搞这个团队不是为了眼前利益,他们被我的精神和经历所感染,我要去感染一个美国人可不容易。美国三大汽车导致今天的格局,本人今天回归汽车行业属于同行不加以评论,但是我认为勤奋的中国人一定能够在美国这片自由土地上涉足这个行业并获得巨大成功,我已经预见到了成功的到来。你们今天看到的序幕是我成功的开始,一个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我的这个开始非常好,势头也非常的强劲,采用的方法都是金融产业相互交融的一个混合体。我们在香港公告的若干个方法也是前所未有的,基本属于开创性的。
 
【中国企业家】:您介绍一下沈阳基地的情况。
仰融:先说沈阳,沈阳不是一个整车基地,也就是零部件的一个基地。整车是需要有目录,我没有目录,以前搞中华我是闯了一个大红灯,这次我是不敢碰了,守法了。那么零部件基地的选择,因为中美两国的量是非常之大的,要确保成本的优势,是不会采用中国汽车工业传统的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这不符合经济规律。试问今天中国的民族汽车工业企业在多品种小批量的指引下获得盈利了吗?我是多品种、大批量,我采用的技术模块是走了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同行没有走过的路,这样就能确保我这个汽车工业能够与众不同,能够有很好的回报。所以说,沈阳当地政府专程跑到美国,希望在发动机、变速箱方面合作,他们发动机原来老的企业有许可,不需要审批的,来的是大东区的政府,我在大东区工作了11年,所以在沈阳四个开发区中最后选定了大东区。
 
【中国汽车要闻】:祁玉民见过没有?他对你的评价不错,你将来回购华晨有可能吗?
仰融:没有。我想,但他们未必答应。华晨没有成本,我去收购了,他感情上也不行,我仰融就变成胡汉三了。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华晨汽车所走的路没有超越我以前所定的方案和方法,这个不是说要否定他的。如果没有我当时把宝马谈成功,今天或许它就不存在了。今天他唯一的支持是宝马,我不是自吹自擂,没有我仰融,宝马是不可能落户在沈阳的,那是我精心策划的结果。这个策划的过程有的属于国家机密,最后是总理拍板,但整个过程是非常惊险,那是一个点都不能疏忽的。
在我跟宝马谈判的时候, 在上海申华大厦见面,公司九个董事的座驾全部换成宝马,形成一排,宝马的人来了一看,哇,是卖的?我说不是,为了来迎接你们的到来,我要求我的管理层把奔驰都换成宝马,以示管理层统一思想,下定决心跟你谈,我说请问有哪个公司的管理层有如此决心呢?他说除了宝马你是世界第一。这样就拉近了距离。
沈阳中华的四大工艺:冲、焊、涂、装全是德国的,冲压是德国舒勒的,焊接是德国库卡的, 油漆是德国杜尔的,总装是德国申克的,他摸摸设备说跟我在慕尼黑总厂的设备是一样的, 我说就是为你准备的,当时我想拉他跟中华共线生产,把四大车间的主任职位都交给德国人以提升中华品质,我也想提升他宝马的品质。他问我如果发生冲突、产能不足时你满足谁的需要呢?我说满足你的需要,生产以你为主,最后跟他谈的是非常地愉快。
宝马项目的来历始于1999年,当时保定中兴汽车李董事长请我去,希望我收购他的企业。他1993年学华晨,到加拿大上市没有成功。我带了一个小组去了,在总装车间看到一辆宝马车,我说李总你这车哪来的?他说宝马提供的,宝马想和我们合资。我问谈了多长时间了,他说谈了三年了,在中国谈了8年了,每个汽车厂都去过。我想宝马能跟你合资怎么不跟我合资呢?我也不吭声,我把这个厂收购了。收购以后我调出3年和宝马谈判的记录,读了三天,在北京丽都饭店,见了宝马的首席代表董显铨,他向宝马总部发出访问中国的邀请。宝马的人考察中国的时候,我包了架飞机,请他到四川、河南、沈阳看我在中国的发动机、汽车、拖拉机,看了以后呢他们很吃惊,说怎么不知道还有个华晨汽车。
此后深入跟宝马谈判,一直到项目谈成。期间有的领导说不同意宝马和华晨合资,宝马马上派人跟我说董事会意见是如果不让跟你们合资我们就放弃中国的合资项目。我说要是这样的话,我们就共同努力,中国五千年文化,家长作风制,比他大一级的人说了算。只要两个人,党内家长江泽民和政府家长朱镕基没有说No,就有可能。这个努力的过程是非常痛苦的,但是实践检验是成功的。今天支撑华晨、支撑沈阳汽车工业的就是宝马,而且把德系配套体系引入了沈阳,大东区得到了甜头。我在大东区时超级守法,什么叫超级守法呢?就是说税务局到年底说税收有差额的时候让我提前交税,后来查我有没有问题,有没有偷税漏税等等时,结果查出来叫预缴税。所以说我还是对得起我在中国十几年。
 
【中国汽车要闻】:刚才您提到中兴,中兴还有华晨的旧部,跟他们合作有可能吗?
仰融:是的,肖伟就是华晨的。但这个已经没有必要,因为已经不涉及许可证问题。而且它的工业设备基础水准太低,没有意义。
 
 

 正道汽车首席执行官王川涛

21世纪经济报道】:在中国你需要公告目录吗?
仰融:我选中的三个开发区里面有一个是有轿车许可的,是谁还不能告诉你,还不能说,因为还没有得到对方的同意。但是在三个选址里面有一个是有许可的。另外,我不是以外资来进入中国的,我是以中国的A股上市公司来跟他们中中合资。仰融不是A股公司的股东,也不是A股公司的董事,这样就基本上避开了目前敏感的名字话题。
那么怎么拥有这个A股公司呢?怎么拥有这个主体呢? 我们会在中国成立一个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去帮助投资者管理这个企业,管理权在我们的团队手上。我们的黄春华副董事长将出任中国第一个股权基金管理公司的董事长。王川涛将出任具有轿车许可目录公司的CEO,或者叫兼任。在这个团队里面没有我这个名字,当然我也不会对他们指手划脚。因为我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都是他们的事情。
 
【中国汽车要闻】:中国始终在变化,您估计还有多长时间仰融的名字出现不出现都没有关系?
仰融:这个不是我说了算,要让他们说对不起是很难的。但是他们查了三四年没有查到证据,这是他们没想到的。我搞中华轿车目录没花一分钱,你信吗?这是没有过的。本人属鸡,有人叫我铁公鸡,就这么来的。总之,如果我那个时候就是有一点闪失的话,让我以后发生的事情将有无法弥补的遗憾。所以,我认为我在那个时候很冷静,我冷静到饭都不请。我不会像其他人那样背着一麻袋钱去公关。我不,我要凭智慧,当然也有一点关系或渠道。但这个关系与渠道是靠智慧,而不是靠金钱。
 
21世纪经济报道】:之前您是很牛的一个人,做了很多的事情,突然之间从一个领袖,变成一个普通人,有落差吗?
仰融:我在国内的时候是相对虔诚的佛教徒。我的老师是中国高级藏学院的校长,所以也经常参加他们的一些活动。我回到美国三个月后,做了一个大梦。密宗莲花大师拉着我的手,上了天庭,把我交给上帝,说他的任务完成了。我醒过来跟我的太太讲,结果两天后,朋友拿着圣经从华盛顿到我家里来祷告,他们怕我想不开,劝我,不要再发愁了。做了这个梦之后,我在2003年2月份的第一礼拜参加了艾森豪威尔总统发起祷告活动。从此我每年参加这个盛会,不同宗教、不同风俗、不同政界、不同国籍的人以上帝的名义一起祷告。经历了这么些事情,认识、接触了基督教以后,感到特别的一种豁达,所以也不是说假话,我没有任何怨言。之所以我水落石不出,对事不对人,有他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条件。这个事情的发生,可能就是你不走,可能不是这个局面,换一个地方,也不是这个局面。我今天不能来谈后悔的问题,有人说,你有那么多精力,还不如来研究些产品吧,一起向前看。我本人可能是性格问题和脾气问题,也是有多种原因。也不能都光是政府的原因,我可能也有一定的原因。
 
 【中国汽车要闻】:个人是什么原因?如果回过头来,这个历史能不能重新改写?
仰融:如果让我俯首称臣,投降,认可一个地方政府来做我的领导,我的性格是否适应这个管理的。如果不适应怎么办?考虑这方面的问题比较多一点。如果我预见早晚有一天要分手,那还不如早分开。在资产交接过程中,中央明确说给我30%。我跟有关领导一起参加的交接会议,结果在强调权益的时候否认了。如果这都可以随意改变否认,那么以后怎么合作呢?第二个分歧,已经启动的宁波MG-Rover项目要叫停,我跟人家的合约都签了,你怎么叫停呢?当时黄春华副董事长是宁波投资项目的副总指挥,我是总指挥。后来想,拿辽宁的钱到外面投资,就变成了拿辽宁的钱进行资本外逃投资,那宁波也不是外国。对我的你第一个指控是2002年6月18日给国务院的报告,说我是携款五亿人民币外逃。有一个常委就在后面批注说“要有真凭实据”,在“五亿”后面打了个问号。
 
 

 仰融与中国汽车要闻总编辑邢文军合影

【中国汽车要闻】
:曾经有报导说,宁波这个项目如果还放到辽宁,可能你就不会出事了?
仰融:如果这个项目放在大连的话,肯定没有问题!但以后有没有新的分歧很难说。接管华晨汽车的人不懂汽车,尽管他们的市场从意识有改变,但是跟沿海城市比还是有差距。在当时的环境下,确实宁波给我的诱惑太大了,第一是那座跨海大桥,当时有个当地的投资者由于资金缺口退出了。他也不看好这个项目,但我看好。我希望得到大桥的控股权,当地政府说可以给,但条件是帮他搞一个汽车项目。我说你有吉利,他说吉利产品层次不是很高,希望我去做。那么我就开始跟政府谈条件,宁波给的条件在辽宁是拿不到的。在当时认识水平上,我认为政策条件是汽车工业项目成功的关键,这是现实。当时合资的话,享受的政策是五年免税,五年减半,土地4,333亩地,政府通过奖励计划给的。再一个是给我金融配套,可以发挥我的长项。当时沈阳金杯投了5个亿,上海华晨投了5个亿,变成了10个亿,在宁波成立了中国正通控股公司。这10个亿进去加上土地估价10个亿,一共是20亿。发行了40亿的信托凭证,变成了50亿现金。几大银行参加我们的项目,一比一配套,一比一就变成了100亿。拿出10个亿搞了一个发动机公司,发动机公司再发行了30亿的可转债,就成了40亿,一比一配套结果就又增加到80亿。总资本就变成90亿加80亿等于170亿。我们决定把英国伯明翰长桥的MG-Rover的四大工艺生产线搬进中国,包括25、45、75、新45产品和发动机全部作价拿到宁波,作价160亿人民币,占49%,我们占51%。在这个合资方法上,也是没有先例的,我们占大股。同时经英方同意,他的160亿资产可以给我做160亿融资的抵押。任何一个合作伙伴都不会签的,我拿了他的资产做融资抵押后,结果变成了330亿资产。年产100万辆整车和100万辆发动机,出口30万辆到欧洲市场,出口的时候打MG-Rover的商标,在中国和亚洲销售的时候打中华二代品牌,这个也是从来没有的。跟上汽合资的大众能打上海牌吗?跟一汽合资的奥迪能打红旗品牌吗?这是禁区,只有我们能行。你辽宁说这个项目不好,结果后来上汽和南汽打架,英国政府甚至出了个800页的报告,称一个中国女商业间谍导致了MG-Rover的破产。这个女同胞的父亲是南汽的高层。
今天来看,上汽打的主力自主品牌就是荣威,荣威就是来自MG-Rover,也是上汽现在卖得最好的。南汽和上汽合作就是为了跟这个25,45和75 打架,结果两家合并。今天上汽的主力就是荣威,真的有话语权的就是这个产品,其他合资企业里中方都是没有话语权的。管理层、董事会都是人家说了算。
 
【中国企业家】:现在的这个项目,风险最大的一条是什么?
仰融:我用五点来概括:第一点,受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全球汽车工业如此萧条,我和我的团队凭什么回到这个行业?第二点,我们回到这个行业的技术优势是什么?你总要比人家有特点吧。第三,车子生产出来了怎么卖第四点,你的后续技术。第五点,你钱从何来?汽车工业靠从我们的管理层掏腰包是做不出来的。你必须解决这五个问题。所以我不知道你们在座的朋友这五点想听哪一点?
 
【中国企业家】:第五点,钱从哪来?
仰融:中华轿车虽然是乔治亚罗设计的,但他们是根据我的要求设计的。乔治亚罗有个为东安设计的产品也没有成功。我和乔治亚罗一起设计中华,一起做模型,最后造型是我签字的。今天中华还在生产。一个设计大师的伟大就在于他的造型和企业家对造型的共同确认,以及产品市场的寿命。今天中华还在生产,它基本上没有超出我和乔治亚罗当时的造型理念。
回到你有关钱的问题。出来以后没有钱马上回汽车业的可能性很小,只能寻找商机,同时调整心态。在这里的华人都经常说回到中国如何发展,我说有本事在美国就能露两手。我这个人就是不怕挑战,寻找商机的时候呢,因为这里移民比较多。虽然我92年移民美国,但并没有移民的签证经历。我认为移民可能是个商机,我给黄春华副董事长打了个电话,他说我带你去调查,他一直陪到我现在。我们开着车到加州考察投资移民的项目,就是50万美元的投资项目。到洛杉矶考察,再到加州东部考察。我们知道美国在91年就颁布了一项投资移民法,地区性中心就可以办理,不需要直接雇员,间接产生劳工雇员就可以。发达地区移民需要100万美元投资,欠发达地区50万。
 
【中国汽车要闻】:投资移民项目的资金来源,作为正道汽车的投入将会占多大比例?
仰融:三三制。投资移民项目占三分之一。中国的战略投资者比如A股公司,我们管理层去管理的公司,它的融资包括代表地方政府的融资占三分之一;香港资本市场和美国资本市场融资占三分之一。
 
21世纪经济报道】:移民和香港美国资本市场的融资之间有没有重复?
仰:没有重复。我讲到,投资移民占到了三分之一,战略投资占到三分之一,中国的A股公司占三分之一。中国的A股公司投资是指什么呢?我把中国和美国两个国家的运作看做我整个产业无国界的全球化运作。比如说发动机、变速箱、悬挂、车桥等我在中国完成。如果是在美国做的话,就是我来投资,如果是在中国完成的话,就是中国公司在投资了。这个计划占三分之一。
 
 

 1月19日仰融携正道汽车与乔治亚罗签约

【中国汽车要闻】
:上午的发布会,美国阿拉巴马州开发署主任说,正道投资应该最少在10亿至15亿美元,这个数目必须要到位,才可能给予政府优惠。这个数目应该不包括国内A股公司融资吧?
仰融:我现在让乔治亚罗开发整车的合约是4亿欧元,还不含皮卡和卡车,也不含碰撞样车,大约需要2.3亿欧元。我们还在谈判,我们认为太贵。60万欧元一个样车,一共要撞380辆样车,加上发动机动力组成的开发,已经超过了10亿美元。今天在这里签的合约,就应该算我们在这里投资的。但是说实话,我们远远超过他们要求的数字。美国给我们的优惠政策是达到这个10-15亿美元,优惠政策才生效。我们的投资会超过他优惠政策的标准。
 
【中国汽车要闻】:这是第一期的要求。
仰融:所谓第一期,就是在投产之前,完全要达到这个数字,我们将远远超过这个数。
 
21世纪经济报道】:请问这个10亿美元是怎么来的?
仰融:我们投资移民计划是超过10亿美元。我们的两千个名额没问题,保底两千个名额,完成不了这两千名投资工资发50%,当然他们认为远不止两千名额。第二,陆续有战略投资到来,他们投入我们项目的数字将超过两亿美元。其三,这10亿美元基本上是总装工程,相关零部件没有投入是不行的,所以中国的三个开发区提供的投资资本,将超过三百亿人民币,不会影响我们2013年的运作。
 
【中国汽车要闻】:我们到2013年承诺阿拉巴马州当地雇员大概在4,000人?
仰融:应该超过四千。他们要求不低于4,000,我们的一期计划实际上预期是5,800人。
 
21世纪经济报道】2,000个名额移民都来自哪里?
仰融:最大的客源是墨西哥,第二是中国,第三是俄罗斯,第四是韩国,第五个是印度,主要五个地区。
 
 

 仰融团队与乔治亚罗设计室共同为正道概念电动车揭幕

【中国汽车要闻】
:关于产品,我们现在走的路线是用天然气,现在对可替代能源有争论,一种是天然气,还有就是现在的插入式和电动车,如比亚迪。我们和纯电动及插入式电动车相比,在产品的技术和成本方面来讲有什么优势?
仰融:第一,替代能源来讲,完全替代不可能,未来20年依然是混和动力占主流。混合动力方面,就是油电和气电混合,而我们是气油电三合一,并在美国申请了专利,全球第一个使用三合一来完成整车开发。插入式电动车本人不看好。第一,电池的能量密度还没有科技突破;第二,重量还没有减到能够承受的重量。价格上还不能说有竞争力,6万美元,8万美元,谁买?同行不评论同行。但比亚迪在中国卖得还没有超过100辆。我认为10-20年内,除非电池业有重大科技革命,不然的话不可能成为主流。现在即便是把奔驰和保时捷送给我,我也不能要,为什么?因为它不能满足2012年欧盟提出的二氧化碳排放标准,如果送给我的话,也已经来不及了。为什么?它的车子是没有用的。要减重25%,要使用高强度钢板,那他的冲压都没有用了,焊接都没有用了,还要采用大量的激光焊接,那么这个产品有什么用呢。他们的核心动力总成,他今天的发动机已经不能适应2012年的欧盟标准。
 
【中国汽车要闻】:如果说现在的电池技术在2010年或是2011年有了突破,解决了安全、成本和续航里程问题,那会不会给你们的产品造成一个冲击?
仰融:你电从何来?中国的电主要来源是煤,如果把它分解到车,车节能了,但电厂在冬天闹气荒和电荒。如果中国的5,000万辆汽车保有量,到5年10后,达到一亿辆全部用电的话,这些车使用的电要从何而来呢?这要增加多少电厂?这又是一个不能被忽略的问题。其他像风能等又还不能在一个经济成本下运行。
 
【中国汽车要闻】:从成本来讲,目前我们将来汽车的成本在美国市场是什么价钱?
仰融:我讲了我的车是日本车的价钱,集美国人的理念,德国人、欧洲人的技术或质量于一体,五星级的碰撞标准。如果是用汽油的时候排放小于120克/公里,天然气的话小于100克/公里,油电混和时小于60克/公里,气电混合时小于47克/公里。这种竞争力,在碳减排上我们可以从联邦政府那获得补贴。我们采用了大规模经济批量生产技术和方法,虽然采用了很多高科技,但我们成本没有增加。从两方面看,一个动力总成,常规的汽车工业是根据车的大小来配置发动机,我们是不管车的品种,我们的尺寸标杆是奔驰的标杆,就是从D-class、E-class、S-class 、SUV、MPV、Minibus、皮卡、卡车等都采用的是同一发动机。这个同一发动机的排量根据的是欧盟制定的燃烧汽油值碳排放小于120克的规定,也就是说,超过1.5L的发动机都将达不到欧盟标准,除非是能把车做小了。我们要保证车子比奔驰车的尺寸还要大,发动机出奇的小,马力却又出奇的大。所以我把1.5L汽油燃烧时是每公里排放120克二氧化碳。这是倒算的标准,所以我们的发动机不能是1.6L,不能是1.8L,只能是1.5L。那怎么配置呢?奔驰4.0 S-class的混合动力汽车是286马力,采用大量超轻结构,但是它的二氧化碳排放达不到,因为它采用的是1.8L发动机。我们采用是1.5L发动机,达到了排放标准,但是我们马力比它大,我们混合动力汽车的马力是408个马力,它是286个马力,它的马达功率比我大,但马力比我小,这个在全世界没有。我们的变速箱是获得世界专利的,是混合动力的专业变速箱。还送5万英里的免费天然气卡。
 
21世纪经济报道】:三个开发区,天津、合肥、宁波的定位是什么?合肥是整车吗?
仰融:都可以说是整车。但前提是解决许可证问题。谁解决问题,就是谁的。而且规模也给它。
 
【中国汽车要闻】:如果300万辆的话,三个地方都有规模,也都有公告,三个地方都考虑上整车?
仰融:当然。按照中国的审批程序,如此节能环保的产品,报上去也会批。第一,是中资不是中外合资,审批简单:第二,远超过国家发改委20亿投资规定;第三,产能的要求是15万,我是100万。这三条是都要达到的。而且生产的是环保节能产品,没有理由不批。
 
21世纪经济报道】:那正道汽车在三家A股企业中的股份会有多少?
仰融:这个敏感资料不能提。我讲的百分比的话,你网上可以查出来,也可能影响股价。
 
21世纪经济报道】:战略投资者投资你的项目不需要抵押吗?
仰融:我们开发新产品,人家的产业基金用到产业上,产业生根开花后就可以上市,上市以后靠这个赚钱。我们采用了新的方法,在中国基金管理公司和产业基金里面,我们又是第一个提出,我们直接把基金直接投入到A股公司中去,定向投资,变成一年后可以流通,由A股公司承建节能环保的项目。
 
21世纪经济报道】:当地政府也是用种子基金去收购A股的上市公司?
仰融:不是当地政府,完全是我们管理的投资基金去收购的,地方政府占20%股份,5年后退出。
 
21世纪经济报道】:现在种子基金总规模是多少?
仰融:我们已经规划了三个50亿的基金,而且这三个里面都有政府的股份。政府投资赚钱有什么不好呢,又是投给他们本地的。他们已经有很成功的运作,已经尝到甜头了。
所以我们是第一个以外资形式在中国成立股权基金管理公司,黄春华兼任这个基金管理公司的董事长,已经有美国的大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准备加盟我们的基金建设。
 
21世纪经济报道】:当年用10亿撬了330亿,现在用多少亿撬多少亿?
仰融:应该是进步不是退步。
 
 

 正道汽车法律顾问夏廷康

【中国汽车要闻】
:正道汽车是中国的自主品牌吗?
夏廷康:正道应该是是全球华人的品牌。在去年9月24号在阿拉巴马召开了第一次新闻发布会后,仰总当时感慨,填了一首《虞美人》,其中一句话是:“逐鹿岂止在中原”,要“开拓越重洋”。
他当时的两个感悟就是“决战何须上疆场”和“创新必兴”。第一,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他认为现在已经早超越了过去。第二,他的视野已经从过去在中国做自己的事业变成了在全球,已经不限于在中原了。(以上根据录音整理,未经访谈者和被访谈者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