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证会"在倾听民意时需要有法律监督
李华新
从最初曾被市民寄予厚望的价格听证会,如今已经被戏称为“听涨会”,“被听证”。“价格听证会似乎成了一个‘逢听必涨’的怪圈。究其根源,还是因为价格听证会目前只停留于政府层面,而非法律层面的问题。”昨日,泸州代表团的四川省人大代表王南向我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提交了“关于制定《四川省价格决策听证会条例》”的议案。{http://www.scol.com.cn (2010-01-26 06:15:44) 来源:四川在线-天府早报 }
这样的一个提议虽然是在四川两会期间提出,但是却是有全国普遍意义,因为不仅是四川的听证会已经是“被听证”,也同样是几乎都是成为变相的“涨价会”,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一种令政府感到尴尬的事情呢?就其原因,其实是民意的并不“被尊重”,或是仅是对倾听民意的一种姿态显示,并非是真的需要民意体现在政府的决策之中。
这样的所谓的听证会,实际上几乎都是“涨价会”似乎是一个无需争论的事实,前些日子在哈尔滨的水价听证会上,就有与会者提出这样的听证会,实在就是一次大众认可涨价会的一次发布会,因此才会有去年12月8日出现在哈尔滨的那场闹般的听证。2009年12 月8日,哈尔滨水价听证会正式召开。13名消费者中只有一名退休教师坚决反对涨价,但却得不到发言机会,他甚至向主持人丢了一瓶矿泉水以示抗议。而消费者代表中的一位“退休职工”表示,他是哈尔滨现代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不到退休的年龄。这是对听证会参与者身份的弄虚作假。而更为可笑的是在所谓的水价调整听证,却连消费者代表的身份都有假,这样的听证会听证的结果,有多大可信度也就可想而知了。看来,除了想涨价是真的,别的都是假的。
想想这样的听证会会听出什么来,也就可想而知了。
为什么在四川的两会上,有人大代表会提出这样的一个带有普遍性的提案,这就不由地让人联想颇多,那就是像这样的提案出现在四川的两会,也是具有一定原因的,那就是这里的政治气氛宽松比较具有透明意识,代表委员可以利用这个机会直指政府运作中的一些弊端,而且是这样的议案,也是经过提出者用了两年时间的严密论证才提出的。这两者的结合,才使得提案的水平质量比较高。
据了解, 反复思索各方声音后,这位代表王南终于为听证会为何成“听涨会”找到了答案所在——“因为法律‘缺席’!”一个本来需要使用法律概念进行的听证却原来成为对政府民生工作的一种变相肯定,那就可以想见这样的听证,已经失去了其本意。笔者所在的城市,前些日子,也搞了一次水价听证会,先不说结果也是涨价之外,一个大掉眼镜的现象是在这些听证代表中竟有在校的外地的大学生,不是说要对这些大学生代表说三道四,而是说这个城市的居民百姓,都无法参加涉及自己切身利益的事情,反倒是与此关系不大的学生来听证。那么其听证结果,也就无法使得百姓认可了。而究其价格听证而言,目前,我国主要有三大类听证。行政处罚听证和立法听证均有相关的法律规定,而价格决策听证却没有相应的法律保证。直接导致了价格听证会的效力不大。价格听证的合法性不足。“没有法律的监督,如此一来,听证会必然会走入‘听涨会’怪圈。”
但愿,这个真正具有民生意义的议案是能够引起与会者的关注,能够引起政府高层人士的关注,同样能够引起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的关注,让四川的这一议案走向全国两会,并继续得到到重视,真正做到由此推动听证会履行严格的法律程序,并且制定相应的法律文件,使得听证从程序到各个环节都有法律意识的参与,并且使法律缺席的现象得到纠正,使听证会的法律监督和执行能够到位,则不仅是四川的期盼,也是全国百姓的期盼。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