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的多样性与独特性
主讲:xxx中学教师 何 深
一周强化
一、一周知识概述
(一)写出你的个性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文章写作与修改”的问题,探究一下写作究竟是怎样的一个过程,写作应该掌握哪些要领等问题,从而突破传统高中作文的既定观念,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去享受写作的精神快乐。
多样性是写作的根本特点之一,写作的多样性源于人的多样性,源于每一个个体不同的个性。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芸芸众生,个性不同。日常生活,千变万化。纵使平淡无奇的人物事件,也会因为作者的个性、视角、情绪、立场的不同,而呈现斑斓多姿的形态,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为什么到了我们多数中学生的笔下,生活、世界、人生却成了千人一面、万口一词的文字堆积呢?
个性本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一个人内在的、不同于他人的气质。冷峻深刻者如鲁迅,热情浪漫者如郭沫若,沉静优雅者如沈从文,泼辣调侃者如王朔,伤感多情者如叶赛宁,甚至颓废悲观者如波德莱尔。作文是生活的反映,文章是人格的外化,“写出自己的个性”其实也就是写出“真我的风采”“写出真实的感受”“写出真实的生活”,其实就是让学生写自己,按生活的自然真实来写,按自己内心的本来面目来写。
(二)联想与想象
文章如何写得好,想象和联想是文章腾飞的翅膀。课文第二节一开头给了大家的一则材料。
材料的基本内容是,面对一把大锁,坚硬硕大的铁棒费了大力气也无法打开;瘦小轻巧的钥匙毫不费力地打开了。材料的关键句,小钥匙能开大锁是“因为我了解它的心。”“钥匙”根据“锁心”的凹凸,用相应的凹凸,“心心相印”,轻轻点拨,铁锁就被打开了。显然同学们的联想不能“就锁想锁”,而应该把这个道理联想到其他事物上去。
大家可以从以下多个方面去联想:
1、治病“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2、做人的思想工作,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而应该了解对方的想法,理解对方思想的症结,以心换心,采取相应的方法,才能打开对方的心扉。
3、领导制定方针政策,先要调查研究,熟悉实际情况后,才能产生正确决策,不至于“蛮干”,“瞎指挥”。
4、选拔领导干部要找“懂行”的人,否则“外行领导内行”,工作难以开展。
5、阅读文学作品,要学会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思路意图,就容易理解鉴赏作品的精妙之处。
6、学习讲究方法,采取正确的步骤,就会事半功倍,否则事倍功半。
7、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8、发展经济要依据客观规律,蛮干、盲干费力而不讨好。
9、每个人的心,都像上了锁的大门。任你再粗的铁棒也撬不开。唯有关怀,才能把自己变成一只细腻的钥匙,进入别人的心中,了解别人。
当然,我相信大家想到不只是这么多,大家肯定还有许多更新奇、更有创意的联想。大家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联想可以从一个点出发延伸、发散、串连起多个点,所以联想在作文中起到打开思路,搜集素材,甚至产生灵感佳构的作用。面对题目或话题,如果大家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浮想联翩,那么作文就好写多了。联想部分,大家要围绕一个话题,作多角度、多层次的联想,即“复合联想”。课文中举了“春”“笑”“失败是成功之母”三个题目的例子。
图示如下:
联想题目 |
联想方式 |
联想内容 |
春 |
相关联想 |
花朵、柳丝、绿草、燕子、风筝…… |
相似联想 |
婴儿、花季年华、充满生机的祖国…… |
|
延伸(类比) |
冬去春来、苦尽甘来、死亡与新生…… |
联想题目 |
联想方式 |
联想内容 |
|
笑 |
罗列、归纳 |
笑的产生 |
心理学原理…… |
笑的作用 |
医疗作用、社交作用、教育作用…… |
||
笑的艺术 |
相声、诗歌、戏剧…… |
再如关于桥的多角度多层次的联想:
1、从造桥用料联想:木质→石质→钢筋水泥→是历史的见证。
2、从字型出发:犹如一个人手足俱插于水中→修桥的都是普通的劳动人民。
3、从作用联想:它连接两岸,代表人与人、地区与地区间的沟通→大陆与台湾之间。
4、从比喻义联想:连接人们心中美好的感情:如“鹊桥”“断桥”“虹桥”“魂断蓝桥”“廊桥遗梦”。它牵扯人们的感情→是一条纽带。
5、桥所代表的精神→承受重压,担负责任,人车马在身上川流不息而岿然不动。
6、过河拆桥→过河后,桥便失去了对他的价值,被拆掉。
7、代表尊重→古时先有河,而无桥,怎样渡河呢?是把河填平还是想别的办法?架桥,既过了河,又不使河受到伤害。这体现一种对河的尊重,对自然存在万物的尊重,人想的不是去改变自然,去伤害它,而是与自然和谐相处。
8、天桥,一种在新时代中出现的新的桥,本来是为给行人提供方便和安全,但却有一部分人总是不走天桥,而是横穿马路穿行→人的素质。
9、桥上的特殊故事→一种是桥上总发生一些浪漫的故事,引起人们的美好情感,另一种则是桥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比如南斯拉夫电影《桥》所反映的故事,美国电影《桂河大桥》所述的内容,又如“飞夺泸定桥”的故事。
在实际的思维中联想和想象是难以分开的,但又各有侧重。联想重在对存在的事物的连接,想象侧重于“无中生有”。所谓“无”,是“故事”“情节”,情和理却是真实的,是和“客观”相连的。
教材中所说的“假设法”,是给想象一个“支点”,然后生发开去,表现在写作形式上为扩写、改写、续写、虚拟故事等,借助一个“由头”,想象出合情合理的原本没有的内容。我们所学过的课文,给我们这种想象练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利用已有的“资源”。如对诗歌形象意境的扩写,对历史故事的补充,对小说故事结尾的续接等。如,“孔乙己之死”,“祥林嫂之死”,“假如项链没有丢失”,“还项链以后”,“阿Q新传”,“昭君出塞”,“李白醉酒”,“陶令回家”,“采菊东篱”等等。
(三)学会沟通
在阅读“话题探究”中的故事时,我想大家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相同内容效果截然不同呢?
第一则故事中,盲人看不见外物是人所共知的事实,所以这一表达对读者而论实则等同于“废话”。改后的话巧妙地利用了教堂外的美好春光,与失明老人形成鲜明对比——一是“先生、太太”与他的比较,二是美好景色与老人不幸遭遇的比较,从而拨动游客悲天悯人的心弦。第二则故事中,那位老人首先讲清了事情的原委,否则这将是一件难以理解的事情,然后根据对方的特殊身份——退休首脑,从“良知”、“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成为人类社会前进的一种精神力量”几个方面入手,打动对方,应该说这几个切入点与他们的身份非常吻合,那种崇高的责任感是他们最乐于承担的。另外,这封信语言典雅庄重,书面色彩较浓,再三致以敬意,“请原谅一个异国公民贸然打扰您”,发自内心的尊重,谦恭有礼的态度同样切合话语环境。还有一个微妙的心理因素,与元首们相似的年龄。从而多方面打通了沟通渠道,取得了相应的效果。
因此,要想交流产生预期的效果,读者心里必须装着读者,具有与读者沟通的意识,了解必要的沟通方法。
1、首先要了解你的沟通对象,根据对象情况确定表达重点。从信息传播角度,我们可以把信息分为“必要信息”“次要信息”“冗余信息”。从沟通而论,“必要信息”有两类,一类是对方不知道的,你必须交待清楚;另一类则是根据作者的意图,特别突出强调的内容,这都属于“必要信息”之列。
另外,对象决定表达重点。这里的“表达重点”包括两方面的意思:重点内容和重点表达方式。同时,写作者的视角、身份和表达重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因读者而变,叙述角度、表达内容、形式也会相应而变。
2、对象决定措辞。敬一丹提出自己的语言运用原则:“不同的人群有自己不同的说话习惯,应该使用这些不同的人群在相互交流时共同使用的语言。”在写作过程中,被上升为“尊重读者”的准则。其中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根据与读者的关系确定措辞,二是语体问题,它们共同的衡量标准是得体。
在运用语言时,根据与读者的关系选取相应语言至关重要,包括语气、称谓、谦敬,看似无关重要,但却是实现交流目标必不可少的因素。
3、语境问题。语境是一个修辞范畴的问题,对写作来说,关键是如何使文章适合语境、利用语境,使它为文章增强表达效果,重在一个“用”字。
二、重难点突破
(一)阅读下文,分析文章表现出了作者怎样的个性。
我们为你骄傲
翟铭珺
哥:
你好吗?我是小妹,家里一切都好,爹娘的身体也好,你不必牵挂。
上回收到你的来信,你说你已经成为神舟六号的航天员了。可把娘给激动坏了,她逢人便说她儿子出息啦,跟那个什么杨利伟一样能上天啦。爹虽然不说什么,但也看得出那高兴劲儿。这个消息在咱村子里传遍了。大家都为你高兴,说咱山沟沟儿里也飞出了航天员。真不简单!就连我也沾光啦,在学校里同学们都把你当作偶像来崇拜,不停地向我打听你的事儿。
大家都说:“你真是交了好运啦!这下子全世界都会记住你的名字,你还可以风风光光地衣锦还乡!”这是多大的荣耀啊!可是后来,我在村里那台电视上看到了你们艰苦训练的镜头,才知道你们有多辛苦。看到你们被“吊”在钢圈上不断地翻转,娘心疼得直掉眼泪,说这还不得把人折腾死?还埋怨你写信怎么从来也没提起过训练苦不苦。后来,我在学校里学了关于航天的知识,才知道当一个航天员多么不容易!要经过无数次的测试和训练,层层选拔,才挑选出精英中的精英。在航天的过程中,随时可能面对各种危险的情况,还要克服失重感和其他身体不适。老师说,航天事业承载着中国人千百年的希望和梦想,还关系到国家的荣辱。我们才明白了你的神圣使命是什么,你肩上的担子有多重!我们大家都觉得你是个真正的勇士,我们为你骄傲,也希望你好好加油,圆满完成任务,平安返回。父老乡亲们也等着你的好消息呢,你要为咱村争光,更要为祖国争光!
盼望你早日凯旋归来!同学们还等着听你讲在飞船上看地球的感受呢。
爱你的妹妹铭珺
2005年10月10日
解析:
本题是要让大家了解作文与个性的关系。“文如其人”为人的诚实和为文的诚实是一体的。本文个性特点鲜明。作者以航天员妹妹的身份来与“哥哥”交谈,角度选得巧妙。其次,作者的语言完全摆脱了学生腔,用农家话表情达意,亲切生动。第三,朴实无华感人至深,有些征文写了很多大道理,用了很多华美的辞藻来赞美航天员,固然表达了航天员的景仰之情,与本文相比,就显得逊色。
(二)你想不想拥有一间按照自己的审美观装饰起来的房子?假如请你提出装饰方案,你打算怎么设计呢?请以“我的装饰方案"为题,写一篇文章。
解析:
这一题让大家了解“作文与生活”的关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材料皆源于生活的观察思考和需要。房屋装饰装修是主人个性特征的体现和展现。杜甫的草堂,刘禹锡的陋室,比尔·盖茨的科学之家,演员陈道明的文化之巢都是如此。现实生活中房屋的装修方案当然从自己房屋的户型、面积、职业、爱好、环境、色彩、家具、用料等综合考量,在这个练习中,大家可以不必太拘泥于具体的实用装修方案,而要从写作的角度,尽情挥洒自己对于“属于自己的房子”的审美观和设想,以体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三)写同一件事物,选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就会呈现不同的风貌。请看下面的例子:
(记叙)
悠扬的歌声从这里飞出,琅琅的读书声从这里飞出,无邪的笑声从这里飞出。黑板上是拙稚的绘画(老师不在时的杰作),课桌腿旁,有粗心的同学遗忘的橡皮。课上,本来十分安静,忽然爆发出争吵:“老师,他挤了我了!”“我没挤!”弄得老师啼笑皆非。课下,同学们嬉笑穿梭,老师无法禁止,也不想禁止。黑板对面墙上的壁报一期一期更新,越来越精彩,终于有一天,同学们互赠礼物,依依不舍地分别;这里空了,又满了——新的主人到了。
这就是教室,我小学时候的教室。
(说明)
教室是一种供学生学习的场所,一般由学校统一建造。教室设有讲台、黑板、课桌椅等,以便展开学习活动。今天,大城市的多数教室都装有日光灯、电扇等设备,有的甚至装备了空调,改善了师生的教学与学习条件。由于现在的学生要学习第二语言甚至多种语言,有的教室还配备了录音机、电视机等视听设备,这类教室又称语音教室。此外,为了一些特殊活动,还有各种特殊的教室,例如实验室、放映室,等等。教室多样化,是社会现代化的成果,也为现代教育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议论)
商店有陈列窗口,学生也有自己的陈列窗口,这就是教室。许多老师都曾说过,从一个班级教室的干净与否大致可以看出这个班级学生素质的高低乃至学习成绩的好坏。这话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凡是教室乱七八糟,地上到处是纸屑的教室,上课必定很乱,学生的学习成绩大概也不够理想;如果课桌上被刻得乱七八糟,惨不忍睹,那一定说明他的主人缺乏公德心。“从一粒砂里可以看见一个世界”,从教室的面貌,我们也可以看到许多本质性的东西……
请你仿照上面的例子,在下面的事物中任选一种,写成三个不同的段落。
(1)泰山 (2)长城 (3)黄河 (4)风 (5)月亮
解析:
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多样的写作手法是个性化作文的必要手段。记叙、说明、议论是三种主要的表达方式。了解它们的不同特点和作用,对提高大家的作文能力应该是很有助益的。
叙述:主要是对人物、事件和环境做概括性的交代和描述。它可以把描写的各个方面联成一体,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加深读者对人物、事件的理解。记叙,体现在事件的叙述中,揭示事理,反映人物思想性格。
说明:是对事物与事理进行的解释和介绍,是说明文的主要表现方式。说明的功能是使人了解一种事物或一种事理,给人以新知识、新认识。
议论:就是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和评论来直接表明观点和态度的文字,它是议论文的主要表达方式。在文章中,议论常常从叙述或描写中生发出来,同时又深化叙述或描写的内容。
(四)读下面这首小诗,按要求作文。
门
诗人说: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了。
绿阴把夏天的门推开了。
果实把秋天的门推开了。
飞雪把冬天的门推开了。
我说:星辰把黑夜的门推开了。
坚韧把苦难的门推开了。
真诚把爱的门推开了。
爱把生活的门推开了。
……
到处是开门的声音。
生活中的“门”形形色色,有形的无形的,开放的关闭的,高贵的卑鄙的……门类多样,内涵丰富。选择其中的一种门如“春天的门”“苦难的门”等,选取一个场景进行形象的描述,不少于200字。
解析:
这一题,是对“一种门”被打开情景的想象和描述。首先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小诗“门”的意象。“花朵把春天的门打开了”意思是花朵带来了春天,“绿阴”“果实”“飞雪”等意义相同。而“星辰把黑夜的门推开了”“坚韧把苦难的门推开了”,意思应该是星光照亮了黑暗,坚韧战胜了苦难。
在完成“场景想象描述”之前,我们可以利用这则材料,通过联想想象,作一点儿仿写的训练。例如,可以“仿照句式补充这首诗中省略号的内容”。如:
勤奋把成功的门推开了
努力把上进的门推开了
好问把知识的门推开了
尊重把友情的门推开了
选择其中一种门“形象描述场景”,不管是“春天的门”还是“苦难的门”,都是“比喻”意义的门。想象出的“场景”既要有“门”的特征,又有“春天”或“苦难”的内涵。“春天”,可指自然意义的,也可以理解成比喻象征意义的。“门”是“出入口”,“春天的门”是进入春天的“口”,“苦难的门”是走进苦难或逃脱苦难的“门槛”。沿着这些“线索”去想象“场面、景象”,然后再做描述。体裁上大家自由选择,散文、寓言故事、诗歌都可。
例文:
打开春天的门
撩起朝霞的红窗帘/ 唤醒一颗颗沉睡的心/ 持一把太阳的金钥匙/ 打开春天的门
掀起柳枝的绿屏风/ 看一看画里的梦中人/ 摇一摇月亮的乌篷船/ 驶向春天的门
打开春天一扇门/ 黑油油的土地开了春/ 岁月的犁杖勤耕耘/ 希望就会落地生根
打开春天一扇门/ 放飞儿时的大风筝/ 睁开春天妩媚的眼/ 看不尽人生好风景
(五)阅读下面文字,把你的联想凝练成一段富有哲理的话。
美国田纳西州有一位秘鲁移民,在他的居住地拥有6公顷山林。在美国掀起西部淘金热时,他变卖家产,举家西迁,在西部买了90公顷土地进行钻探,希望能找到金沙或铁矿。他一连干了5年,不仅没有找到任何东西,最后连家底也折腾光了,不得不重返田纳西。
后来,当他回到故地时,发现那里机器轰鸣,工棚林立。原来,被他卖掉的那个山林,就是座金矿,新主人正在挖山炼金。如今这座金矿仍在开采,它就是美国有名的门罗金矿。
解析:
读故事,由故事联想提炼出一段富有哲理的话。由材料联想出道理,找到联想的角度,对内容做些分析。如,故事的主人公举家西迁的目的是找黄金,方法是丢掉自己的去“追风”,结果是失败,原来黄金在自己丢掉的土地里。由此可以概括出,黄金就在自己脚下;脚踏实地才能取得成功;丢掉了自己的立足点就丢掉了黄金。还可以通过假设去联想思考,如“移民”不举家西迁能发现脚下的黄金吗?他为什么在西部没有找到黄金?如果不返回田纳西,“他应该怎么办?
参考例文:
一个人一旦丢掉属于自己的东西,就有可能失去一座金矿。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潜藏着独特的天赋,这种天赋就像金矿一样埋藏在我们平淡无奇的生命中。关键看能不能脚踏实地发挥自己的长处,去经营自己的人生。那种整天羡慕别人的活法而邯郸学步的人,那种总认为财宝埋在别人家园子里的人,是挖不到金子的。
(六)19世纪俄国杰出小说家契诃夫在《打赌》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银行老板和一个年轻的律师打赌——如果年轻的律师能够连续15年深居在一间屋子里,整天看书,闭门不出,不接待来客,老板就愿意输给他一笔巨款。年轻的律师同意了,于是,日复一日,春去冬来,天天坐在屋里看书,哲学、文学、历史、科学、传记、逻辑……什么书都读。15年的期限很快就要满了,银行老板担心破产,顿起杀机。他在一个深夜潜入小屋……
要求:为这则材料续写一个结尾。
解析:
续写故事。材料提供了“条件”,续写的结尾是故事的“结果”,自然联想的“结尾”应该和“条件”是一致的。不同的思考角度会有不同的“结果”,但要考虑到材料已经暗示发展的趋向,推理要合乎逻辑。
参考例文:
契诃夫《打赌》的结尾是这样的:银行老板在一个深夜潜入小屋,发现人去屋空。文人留了张纸条在桌土。说他15年里博览群书,苦读深思,悟出了人生的真谛,视金钱如粪土。因此,决定废弃旧约出走了。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