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课教师:当代中国最底层的英雄


——答《中国财富》杂志记者问

Date:2010-1-2517:09:20

刘老师,

您好!我这篇文字标题大致为《道德投资者》,主要分为1、他们为何而来2、他们缘何而去3、他们留下的世界,主要采访您及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教授冯兴元,计划还将采访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的官员,分别从文化学者、经济学者及官员角度去分析清退代课教师一事。下面是采访问题,不及之处,望见谅。

 

1、1992年之前,在民办教师尚未进入主流媒体眼界之内,您就关注民办教师的生存状态,一部《凤凰琴》让全国人都看到了民办教师的艰辛,但时过18年,在代课教师即将被全部清退之时,而你又在这时候,推出在《凤凰琴》基础上续写的长篇小说《天行者》,您这样做,是不是有比先前更为深刻的看法?

答:民办教师也好,代课教师也好,他们都是当代中国最底层的知识分子,如果没有这些被某些人认为是水平不高的乡村教师的启蒙,二十世纪后半叶的中国乡村,只能是更加荒芜,而直接的后果是,中国向现代化迈进的代价会更大,进程会更艰难。早先的《凤凰琴》是部中篇小说,她所产生的影响在于我们心存感动。而到了长篇小说《天行者》这里,虽然感动还在,但更重要的我们发现自己的内心充满感恩。这一点很重要,实际上,需要对乡村教师表示感恩的应当是整个国家。

 

2、《凤凰琴》中您提出了民办教师的问题,却没有给出如何解决的方法,近二十年过去了,您是否找到破解之道?

答:我在小说扉页上写了一句:“献给二十世纪后半叶在中国大地上默默苦行的民间英雄”。实际上,我们的政府应当认识到,这样一群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是只有这个时代才会出现的民族英雄!!!只要国民意识有了这样的清醒,何愁没有破解这道难题的办法! 

3、当代课教师被清退后,山区教育尤其类似于是界岭小学那样的学校将如何进行正常的教学活动?虽然那样的学校学生不多,可教师更不多,但都是不可或缺的,我们难以想象那样的环境中让小学生翻着山路去中心小学念书,可您认为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总不能让家长像城里的家长一样去接送吧。

答:坦率地说,清退代课教师,与当年清退民办教师,是无知者的一种无耻行为!天下教育,有什么能比启蒙更为重要?我在《天行者》中写道,这些处在最底层的乡村教师,什么都缺,就是不缺对孩子们的感情。中国乡村教育最缺乏不是教师,而是这样一种扎根的精神。只要我们没有能力将每一座大山搬进城市,只要我们没有能力将每一片荒原搬进社区,管治者任何野蛮的清退都是一厢情愿的,只要有孩子需要启蒙,那些最爱孩子们的乡村知识分子就会站出来。所以,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管治者有良知的回应,当代课教师这一名词,像民办教师的称谓那样从社会政治的术语中清除后,下一步就有可能出现名符其实的“私塾”,真到了那一步,也许就应当清退那些教育部门的“老爷”了。 

4、当孙四海们二十年后再次经历余校长的苦痛,我们如何去报答这些高尚的灵魂?那些走出大山的公办教师也许会回到山村,但城里的教师会钻进大山踏实搞教育吗?

答:悲哀就在于乡村的一切法规,都是那些只将乡村当成旅游点的来制订的。作为知识分子组成部分的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一切的乡村奇迹的酝酿与发生,本应当首先归功于他们。然而,荒诞让历史与现实一次次地无视其伟大得不能再伟大的贡献,以至于沦落为作为名词都不允许存在的地步。我敬重一切前往乡村任教的人,不管他们是以何种理由,也不管他们心怀何种想念,哪怕他只在某所学校里呆上一个星期,只有他教会孩子们几十个字。虽然偶尔会有些感人事情发生,我却更相信历史上那场轰轰烈烈的知识青年大返城运动,那是人性最大的真实。不管那些一台座驾就可以养活几百乃至上千乡村启蒙者的教育界官员是如何想的,能够最终解决乡村教育难题的还得仰仗,对乡村有着与生俱来深情的扎根者。

 

期待您的新作!谢谢  

胡群

《中国财富》杂志社记者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榆树西里36号南楼二层(邮编:100086)

电话:010-82671591-832传真:010-62116560

手机:

msn:[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网址:www.zgcaifu.com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