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吴艺珍为啥让农民杨宗才不舒服?


 县委书记吴艺珍为啥让农民杨宗才不舒服?



2009年12月3日,网帖“一个‘贪官’女儿的自白”引起社会关注。发帖人是吴芳宜,旨在为父吴艺珍鸣冤。吴艺珍,湖南邵阳城步县原县委书记,被农民杨宗才举报违规批地,致使国有资产流失。2008年12月31日吴接受纪委调查,被认为受贿终止其全国人大代表资格。(22日新京报)

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4562/10820747.html

吴艺珍被双规后,不仅自己觉得很“冤”,而且其女儿还开博自曝家庭生活窘况为其“申冤”,更有42名县人大代表联名上书省纪委为其辨称“属政治排挤,受贿与渎职指控不实”。而农民杨宗才则因为吴艺珍让他感到“不舒服”而与之较上了劲,大有不将他扳倒誓不罢休的意味。

吴艺珍到底有没有受贿、是不是渎职,自当由司法部门调查审理得出权威结论。我们不妨来看看,一个自认为比其他官员清正,并受到42名人大代表力挺的县委书记,吴艺珍到底为啥让被誉为“维权斗士”的当地农民杨宗才感到“不舒服”,或许能够得到另外一种启示。

从报道不难看出,当初杨宗才之所以与吴艺珍书记结上椽子,是因为他接受农民委托,讨要被县里克扣的18%补偿款时,其他领导还推这推那,而“他直接说县财政现在没钱,县里也是按市政府文件办的,说我要是去告,就随便告。”吴艺珍没给他“回旋的余地”,几次都碰了钉子,也许让他感觉到县委书记的傲慢。

吴艺珍也承认县政府克扣了补偿款。但他说,钱款使用的方案是上一届政府定的,而且那些钱都用作县乡村三级公路指挥部的办公经费。新官要理旧帐,上届政府定的方案,对的当然得坚持,既然是错的,就应当纠正,而且,尽管这笔钱没上自己腰包,而是用于地方经济建设,但如果以牺牲老百姓的利益为代价,群众当然“不舒服”。

城步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财政紧张群众未必不能理解,但为了县庆50周年,一下子耗资1.1亿元大搞竹城公路、新行政中心、儒林广场、南山广场、城镇给水等26项面子工程,虽然费了不少心思,“一年的努力赶上过去十几任官员做的政绩”,无论你如何表白“不愿搞这些工程,劳民伤财”,但因此而停发补偿款,群众是不可能买帐的。

而吴艺珍书记的另一“委屈”、“冤情”似乎就更难以让人苟同了,他向记者抱怨:你去城步看看那些官员的住宅,动辄数百平米的小别墅,开着名车,为啥没人问他们的正常收入能否支撑他们现有的生活。在自己的辖区和权力范围内,对于自己眼皮底下的腐败,听之任之不去主动查处,责任不在你在谁,而民众最痛恨的恰恰是官场腐败,大家不信任甚至不欢迎你,又有啥好怨的?

如此等等,无论杨宗才是职业举报人还是普通农民,也无论人班子里是不是有人排挤你,但你没有把民生放在第一位,甚至为搞面子工程而置民众利益于不顾,而且还有诸如修改违规批地文件的把柄握在别人手里,陷入被动那是很正常的事。这些不但值得吴艺珍本人反思,同样值得其他为官者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