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销礼仪讲究“度”


推销礼仪讲究“度”

liyipeixun.org首席礼仪讲师谭小芳

 

京都陶瓷的稻盛和夫在北京呼吁“萧条时期,全体员工都应成为推销员。员工平时有不同的岗位,平时都会有好的想法、创意、点子,这些东西在萧条时期不可放置不用,可以拿到客户那里,唤起他们的潜在需求,这件事全体员工都要做。”推销既然那么重要,那么,liyipeixun.org首席礼仪讲师谭小芳就与您分享一些推销礼仪方面的话题。

推销商品首先是要让顾客从购买商品中获得需求满足。顾客购买某产品的过程中需求是多样化的,它不仅要购买产品获得物质的满足更要购买服务精神和态度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推销员应该用规范的礼仪来协助顾客获得此种满足。

顾客至上在推销活动中也必须处处体现出“顾客是上帝”的服务理念。推销员必须时刻站在顾客的立场考虑问题,对顾客报以最大的热情。表现出热情、友好、乐于助人等。在这里,谭小芳老师(预定礼仪培训课程,请联系13733187876)提出一个问题:客户是上帝——大家都知道吧。但这个“上帝”的理念是什么时候来到中国的呢?下面请看谭老师的个人见解,希望各位指正。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前,因为受旧有的配给制度和事业单位不愁生计的影响,国人心理难有商业服务一说。一方面店员觉得卖多卖少一个样,销售热情不高;另一方面,在物资较为匮乏的时代,消费者对消费物品往往趋之若鹜,整个消费过程从来谈不上什么享受。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国内服务行业从业人员服务态度欠佳,便成为由来已久的惯例。www.liyipeixun.org礼仪专家谭小芳老师认为——广开国门之后的这些年,随着竞争机制的引入,服务已经被作为第二种商品在商家的销售行为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了,于是商业销售一切向服务行业的西方老大哥学习,“上帝”这个词想必是在这个时候被顺势引入中国的销售店堂的。

也许是拒人千里的销售方式被诟病得太久了,如今赶上个讲求服务销售热情的年代,礼仪之邦的国人便开始极尽能事了,大献殷勤不说,为了游说顾客购买衣服夸张盲目的赞美之词频频“现身”,谭老师本人就见过这样的情景:某品牌时装店,身材胖硕的某女士在认真地试一件本来已经有意购买的上衣,这时候导购一直不离左右,连捧带夸,身形与衣服如何如何相得益彰,衣服着于身如何如何尽显完美身段等等,几句之后,此女返回试衣间,将衣服脱下返还给了销售人员,临走留下一句话:“我再看看”。这样的销售热情,在稍稍过分的夸赞之下,只会透露出销售人员不客观实际的促销动机,购物者或许会想,她们该不会为了卖出这件衣服,编造一些与事实相左的意见吧?所以,“我”还要再看看。

谭小芳老师也曾见过某销售店经营者总结的洋洋洒洒上万字的商家待客之道,从顾客心态变化到商家销售策略点线面俱全,不知道还有多少这样精于顾客心理分析的商业销售者,在看似无关紧要的服务营销策略上,方能尽显商家的良苦用心,但即便是有这样的“礼仪葵花宝典”在前,我们的很多店铺销售人员仍不能深谙其道。

www.liyipeixun.org首席礼仪讲师谭小芳表示,服务中“度”的把握是一门学问,过于疏远遭人嫌,太近同样令人生厌。说直白一点,服务上如果还是从前不冷不热的老一套,弄不好会被顾客投诉,但过分殷勤的销售服务却容易吓跑顾客。(更多文章请登录礼仪培训网www.liyipeixu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