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里的博弈


   近日,有一则美国推行全力推行“互联网外交”的报道,中情局突然发觉,通过互联网输送美国的价值观,远比派特工到目标国家或培养认同美国价值观的 当 地 代 理 人 更 容易。——对于互联网在近日伊朗动荡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一位美军前情报官员表达了如此直白的观点,令人颇有些意外。互联网上的冲突似乎在加剧,而美国的意识形态优势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几乎每一次冲突,发展中国家都陷于被动。这一次,美国的确找到了它最擅长的战场。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定于21日发表一份互联网政策讲话。美国国务院媒体办公室说,希拉里将阐述美国政府应对网络时代的战略方针。《华尔街日报》认为,互联网政策可能成为美国今后外交政策的优先目标之一。不知是否真实,但令人惊愕。真是博弈无处不在。经济的,军事的等等。知识产权的博弈是路人皆知的。目的就是为了国家的经济利益最大化。互联网的博弈,其用意在于;输出美国的价值观与自由经济理念。

  据中国信息安全专家李飞分析:“在互联网王国里,美国是绝对的霸主。”资料显示,支撑互联网运转的根服务器共有13个,其中一个是设在美国的主根服务器,另有12 台副根服务器(9个设在美国,英国、瑞典和日本各有一台)。此外,各国都要由美国政府授权的互联网域名与号码分配机构来统一管理全球互联网根域名服务器、域名体系和IP 地址。而且,包括电子器件、高端用芯片、基础软件产品的核心技术也多掌握在美国手中。

      面对美国将网络优势转化为巨大的战略优势,我们该怎么办?互联网的博弈,其本质上是国家与民族利益的斗争。美国想在全世界得到文化认同也是很难实现的,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是互联网内容认同的关键所在。

      任何技术进步都是双刃剑,互联网亦是如此,可以是正义的,也可以是破坏性的,而且在这种力量面前各国是平等的。由于发达国家政治文明比较先进,它被人攻击的可能性少,而发展中国家问题比较多,容易受攻击。所以,发展中国家要尽量做到信息公开、透明、民主,把信息公布在前,尽量避免错误信息占领市场。同时,更应该加强对互联网言论管理,采取技术措施,杜绝那些错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