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人自扫门前雪
在我的印象里,“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句谚语,常常被用来形容只顾自己,不管别人的自私行为。其实,这句话的原意是要大家各自都管好自己的事情。
记得小的时候,社会都在倡导雷锋精神,学校里自然也都是要求学生们做“好人好事”。那时候,冬天下雪了,我们很多时候都是拿着笤帚跑到学校去扫雪,而自己家住的院子里面的雪只好留给老爸来扫或者不扫。因为,在学校里扫雪是会被老师看到,而受到表扬的,而在自己住的院子扫雪是不会受人表扬了。而这种投机取巧式的好人好事,也常常成为了抨击别人“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式自私自利的最好武器。
不知,是不是我的道德水准降低的缘由,最近,我越来越觉得“好人好事”固然值得提倡,但我们更应推崇“各人自扫门前雪”式的务实精神。在一个社会群体里,如果大家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社会也就“和谐”了许多。
就事论事,还是拿扫雪来说吧。
在德国,冬天下雪的时候是很多的,所以几乎家家都备有半米左右宽的木质雪铲,每当下雪后,每家都会有人出来铲雪,不仅在自己家院子里铲出一条通道来,而且还在自家院子外面的人行道上也要铲出一条通道,以供过往的人行走方便。由于作息时间的不同,每家出来铲雪的时间会有先后,先出来清扫人行道上积雪的人,多是扫到与邻家院墙的分界线后,也不会越雷池一步。后出来的邻家扫雪人更会把这雪中的小道接通。所以大雪过后,人行道上就会出现一条宽窄不一的小路供行人通行,小路的宽窄则取决于每家使用的木铲的宽度不同。
这大概就是典型的“各人自扫门前雪”的情景。但作为一个制度,每家每户都在遵循着。我在德国是租住在别人家里的,扫雪显然是房主的事情。我家的房东是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身体还结实。每逢下雪,常常都是她出去扫雪开路。偶尔有时候我们起来的早一些,也会出去用大木铲推出一条行走的路来。但往往过后,房东老太太会拿一盒巧克力放在我家门口,以表谢意。
今年元旦,北京也下了一场不小的雪,大雪过后,满城银装素裹,很有诗情画意。人们纷纷出来拍照,但是扫雪的人却很少很少。大马路上有市政的洒水车在撒融雪剂水,但人行道,就没有人来管理了。有些单位虽然把大门口的那一块区域的雪扫干净了,但是沿着院墙外面往两边去的人行道却很少有人清理。我住的小区管理得不错,大雪过后,小区的保安不仅把院子里路面上的雪清理干净,也把院墙外人行道上的积雪铲出了一条小道,以方便我们出入。但很多地方的人行道是无人管的,行人走起来很滑。更有甚者,清理马路积雪的人,甚至将马路上的积雪“清理”到人行道上来堆放,在他们眼里,车似乎比人更重要。
老天爷很公平,下雪的时候,汽车道上、自行车道上、人行道上都会下上,然,行人、自行车、汽车都不希望自己的道路上有积雪,那么积雪怎么清理和处置就成了问题。在北京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形:管理道路的工人,为了保证道路交通的安全,把马路上的积雪推到路边绿化带中;可能是由于积雪中含有大量的融雪剂的缘由,管理绿化带的工人唯恐融雪剂侵害到自己管理的花草,又纷纷把堆在绿化带里的积雪扔回到马路上去,让汽车碾压。于是我们看到的是大雪过后很多天,马路上又到处是掺着融雪剂的污雪,搞得马路上狼藉不堪。
现在很多单位都有所谓的“应急预案”,不知他们有没有编写下雪时的应对方案。其实,只要有一个切实可行的“个人自扫门前雪”的方案,下雪就是一种自然的现象,完全不必“应急”。相反,如果没有日常的行政管理的制度,“应急”只会成为添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