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连宁:公民维权怎能被误读误判?


 杨连宁:公民维权怎能被误读误判?

小外孙从呱呱堕地到半岁男孩,一个看似没有自理能力也没有语言能力的婴儿不但在发育人格,也在印证着BBC《生命奥秘》对于生命趋利避害本能的研究:先是啼哭,后为呐喊,都是孩子在啼饥号寒,在维权。这些看似无语的语言连同肢体语言,其实都在表达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天赋人权。哪些人权?免于饥饿的权利,免于匮乏的权利,免于禁锢的权利,免于恐惧的权利,免于冤屈的权利等等。

若带过小孩,你就不难分辨出孩子这么哭,是要吃奶;那么哭,是要换尿片。他这么闹,是要睡觉,那么闹,是要外出。总之,孩子的哭闹是在维权。你从中不难领悟到:孩子不愿被襁褓捆绑,是天性追求人身自由;孩子伸手抓握,是担心你摔了他;孩子爱吃甜食、拒吃苦辣,是他本能地趋利避害;孩子敏感于笑脸与冷脸,是他本性良善、害怕恶意,等等。总之,因为我们知道人类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感情需求、尊重需求到自我实现的需求,有着“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普适性;因而我们知道,主张自己的权利就要维权。任何对维权的打压,哪怕是国家权力的打压,都是对天赋人权的剥夺。

婴儿每隔两小时就要呐喊。你以为他要什么?他要每天吃10顿。你若按每天3顿喂他,他就会哇哇叫!同理,大众对于房价疯涨的怨怒是什么?是中低收入阶层要免于住房匮乏!房子好几套的官员们充耳不闻,出台的政策是“稳住高价别掉下来”,还说“一旦跌价更没人买房了”——这类饱汉不知饿汉饥的狂言,除了激起民愤,还能有什么后果?中低收入阶层最怕通胀。薪资不涨,水电油气、粮油肉菜却一涨再涨。大众购买力的下降,就是大众被迫节衣缩食,就是大众免于匮乏权利的被剥夺。政府用制造通胀的办法救市,说穿了,制造的其实是对货币购买力和大众消费能力的剥夺。换言之,制造通胀也就制造了低收入阶层的维权呐喊!

权利被剥夺就要维权,因而,权利对权力总要发出呐喊。废止强制拆迁的呐喊是什么?是对政府以国家名义对公民房产强取豪夺的抗议!是公民要捍卫居住权!政府收支要晒一晒账目的呐喊是什么?“阳光财政”的呐喊是什么?是纳税人要自主理财,防止公共财产被窃、被骗、被奢侈浪费打了水漂。反腐败的呐喊是什么?是对公权私用、公器私用、公款私用的抗议。反对“绿坝”过滤网络的呐喊是什么?是公民维护自己免于封锁、免于筛选、免于误导的知情权。8亿农民没有农会,没有维权团体,只有“被代表”,不是基本权利的被剥夺又是什么?农民的全年收成,叫做“一年一次麦子黄”,哪能抵上他们供养的干部们“每月一次麦子黄”——月月支薪?中国财政供养系数举世最高,单位GDP供养人数超过西方国家的10倍。纳税人意识的觉醒是什么?是衣食父母要管教儿子,不能任由被供养的官员们为所欲为。纳税人原本是官员的衣食父母,但专政体制剥夺了纳税人作为衣食父母的主人权利,制造了公民被政府养育的颠倒——采访镜头前,你常见老百姓千恩万谢地“感谢政府”,就是在制造公民被政府养活的幻景。

呼吁政治改革的呐喊是什么?是公民不要“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而要选票里面出政权——以宪政取代专政;也是被剥夺权利、关进笼内的公民要冲破牢笼,反过来把统治者关进笼内。维权不一定每次成功,但每次都有公民权利的点滴复归。免于饥饿是生存权,免于匮乏是生存权,免于禁锢是生存权,免于迫害也是生存权。生存权是经济权利与政治权利不可分割的统一,因而,公民维权怎能被误读误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