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网讯 古都长安英才辈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大地,各条战线的长安籍名人层出不穷,备受关注。回首2009年,在我们中间涌现出了一大批影响社会,影响世界,推进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大大小小,不平凡的长安籍人物,他们的言行影响着我们,他们的魅力放射着光芒。
为此,以“聚焦长安英才“为主旨的长安人网站继隆重推出了2008年十大热点人物后,2010年初又根据长安人网的 “长安人物“栏目年度点击率,社会影响力,网友关注度等因素,再次特别隆重推出了2009年度十大热点人物。让我们记录他们,让他们影响人们,世界因有他们而美丽,网络更因有他们而精彩。这十大热点人物是--------
杨晓阳
大美术理论奠基人 主政国家画院写新章
入选者事迹介绍:
杨晓阳1958年12月出生于陕西长安,1979年考入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1986年毕业并留校任教,从教授、系主任,一直干到院长。2009年6月调任中国国家画院院长。
杨晓阳主持西安美术学院工作以来,采取深化改革、强化管理、狠抓教学、扩大开放、加强对外交流等一系列措施,使西安美术学院的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成为西安美术学院数十年来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时期。在管理之余,他在教学、创作上不懈努力,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国画《沸腾的黄土地》获纽纶堡第四届国际素描杰作三年展优胜奖;国画《黄巢进长安》被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长期陈列在古代战争馆;巨幅壁画《丝绸之路》陈列在北京八达岭中国长城博物馆,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全周画;国画《黄河的歌》获秦俑杯国际书画邀请展金杯奖;作品《终南竞秀》被中南海收藏;作品《大唐丝路图》被人民大会堂收藏。
近年杨晓阳对美术教育理论和建立中国美术学院教育体系的思考取得重大进展,强调“大美术、大美院、大写意”的中国特色美术教育体系,对中国高等美术院校的教学改革和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杨晓阳2009年6月入主北京,主政中国国家画院, 更是其艺术和政治生涯的辉煌时期,不仅是陕西书画界的骄傲,更是我们长安人的骄傲!
王勇超
投资数亿建起民间博物院 民俗奇人成为海内外焦点
入选者事迹介绍;
出生于1957年7月的长安人王勇超,大学学历,高级工程师,西安关中民俗博物院院长。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4年10月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会理事、陕西省民协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陕西省委委员,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个人。
王勇超20年间投资2.3亿元,抢救性地收藏和保护民居、石雕、砖雕、木雕、生产工具、生活用品等关中民间文物3万3千多件,其中栓马桩竟达8千6百多根,被誉为“地上兵马俑”。
2009年春,王勇超用了六年多时间选址隋唐佛教圣地,南五台山脚下,占地500亩的关中民俗博物院终于建成。令人惊叹的是,院中40院古民居均是王勇超收藏后,将原民居的石砖逐一编号拆除后,再迁建于博物院内的。40座院落,300多栋、上千间房屋,要拆除后重新落户复原,工作量之大可想而之,怪不得有人说他“脑子里进了水”,而有更多的人说他是民间艺术保护神。
有关民俗文化专家表示,关中民俗博物院反映的是人本思想,是关中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和日常器用,具有开拓性和划时代的意义。目前,关中民俗博物院已成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是一个大型公益性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为一体的带动项目,引起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2009年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长春及国家部委领导先后来到关中民俗博物院考察,对王勇超给予高度评价,称其为“关中奇人”。
许小平
当代“名嘴”成功辩护代理百起刑事案
宽严相济消除私怨和解一片各界齐喊好
入选者事迹介绍:
许小平,陕西长安人。个人办有许小平律师事务所,他本人也是陕西十大律师之一。 2009年,许小平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共办理各类刑事案件约一百七十余件,其中经济犯罪及职务犯罪案件约三十余件,担任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的诉讼代理人的案件约十余件,接受西安市法律援助中心的指定,担任被告人辩护人的案件约二十余件,普通刑事案件约一百一十余件。从质量上说,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承办的案件获得成功辩护的案件数量及律师办案的内在质量都有很大的提高。
许小平极其律师所践行宽严相济,刑事和解,民事协商的原则,协助各级人民法院走访当事人和当地政府,就地协商,动情感化,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认真做到审结一案,消除私怨,稳定一片,使刑事案件的审判质量获得广大百姓的认可和称道。
苗 圃
长安女孩迅速蹿红荧屏 刚走完西口又再闯关东
入选者事迹介绍:
老家身在长安,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的苗圃,毕业不久就已经与滕文骥、冯小刚、黄建新等一些著名导演合作拍出了很多优秀的影视作品,并且和李小璐、陶虹、朱媛媛一起被媒体评为“四小青衣”,在演艺世界如飞一般蹿升。苗圃在银幕上陆续塑造出了不少经典的影视形象,圈内的名导名演们对她是赞誉有佳。
2009年苗圃无疑是幸运儿之一,新年伊始,她已备受媒体关注,央视开年大戏《走西口》
骆浩
佳作新篇著作不断 文坛黑马鹊起长安
入选者事迹介绍
骆浩1978年6月生于长安,大学文化,文学学士。现为中国楹联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全国公安文联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公安文联理事。
著名文化人马河声评论说,骆浩的才华在脸上看不出来,在言谈举止和为人处事上也看不出来,朴实无华本色谨慎地竟常常显露出一种“笨”来。骆浩年龄渐长,羽翼渐丰,有古典才子气象,其大造就欣然可期。
骆浩创作的《秦·赋》,辑录了60余篇描写三秦大地的诗赋及古文,周一秦一汉一唐……他顺着历史的脉络一路高吟,从陕西名胜、风光、古迹、祠庙、陵墓、民俗、饮食、特产等八个方面的对三秦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文景观、自然风光、民俗文化用古典赋文的形式加以展现,作白话注解,并对每一个描写对象的历史渊源、产生、发展等背景史料都作考证性的介绍,使读者在时空中溯探漫步,便于阅读理解度。书中收录的赋文或磅礴,或秀美,语言爽落流畅,艺术想象丰富,对描写对象的倾爱如瀑喷涌。涉及天文、地理、自然、宗教、历史、园林、书法、绘画、建筑、生物等诸多领域,读者在欣赏赋文的同时,开阔文化视野,使秦人更加热爱陕西这块厚土,同时能让更多的外地人深入系统地了解陕西。
2009年6月骆浩被陕西省公安厅授予“陕西公安文化十佳人物”称号。2009年9月骆浩获得“西安市文化人物双星奖”称号。
王秋惠
潜心小楷再写精品 书坛女杰获奖连连
入选者事迹介绍
从小便受到家乡造纸文化和当地浓郁乡土文化的熏陶的长安小学校长王秋惠对书法、绘画、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早年曾临习颜体、欧体、柳体等唐楷,近年潜心研习小楷。作品清丽婉转,刚劲有度。
近一年多以来,王秋惠先后参加了陕西省青年书协举办的10名优秀中青年书法家抄经写经展、陕西省首届自作诗文书法篆刻展、第22届世界客家恳亲大会书法展、长安首届土地杯、兴庆公园建园50周年书法展,2009年参加长安青年提名展、西安市、长安区等庆祝建国六十周年书画展、首届陕西佛教文化写经书画展等,小楷作品《洛神赋》获全国第六届教师三笔字书法大赛一等奖。作品曾在《西安城市经济导报》发专版、在《中国书画报》、《翰墨长安》、《西部书画报》、《周至文艺》、《体音美报》等多家报刊以及网站发表,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被中国教育学会吸收为会员,被中央数字书画频道聘为签约书画家。
2009年夏《中国书画报》发表西安评论家赵刚的评论文章说:“王秋惠的小楷取法《宣示表》、《乐毅论》、《洛神赋十三行》的灵动,兼收《九成宫》、《颜勤礼碑》、《前后出师表》的厚朴,同时又大胆地注入魏碑的笔意,彰显出韵如兰、神如松的自我风貌。她的作品,无功利心,多怡然志,无烟火气,多古韵风,非模写仿造可及也!她尊法不泥,求变不躁,运笔果断自信。一线之中,形如流泉,动而不散,逸而归雅;神有清风,吹拂墨气,入目而不遮眼。她熔洒脱、厚重、古雅、纵肆于一炉,使作品呈现出一种江河欲动却静、冰雪将化尚凝的清新境界。此中,展现的不仅是她的审美情趣,更是她的生命质地。”
席酉民
科教精英执教掌舵海外大学 跻身世界突出学术领导名人
入选者事迹介绍
席酉民,1957年生于陕西长安,现任西安交大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英国利物浦大学副校长,陕西MBA学院常务副院长。曾多次赴加拿大、新加坡、美国、日本、葡萄牙、瑞典、英国、法国等欧洲多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香港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合作研究和讲学。
席酉民从1984年起,他先后主持和参加了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50余项,其中国家攻关、重大研究项目20余项;获部、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0余项;出版专著10余部,译著3部,主编和参与撰写著作4部;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研究工作先后多次获奖,主要有1989年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
席酉民经国务院批准从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先后被国家教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荣誉称号。获“中国青年科学家”提名奖。1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支持,被评为“陕西科技新星”和“陕西有突出贡献的留学回国人员”。获第三届“中国青年科学家”管理科学奖。被国家七部委选拔进入“百千万人才工程”。评为“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被邀请进入“世界知识名人录”和“世界突出学术领导名人录”。
耿宝军
举债几十万丢妻为民造福 长安官村演绎郭秀明精神
入选者事迹介绍
西安市长安区太乙宫街办杏元村是翠华山脚下的一个很不起眼的穷村,全村有154户,其中三组、四组共80户住在山上,其余两个组都在山下。村民上下山的路,只有一条人能行走的小路,每逢雨天,小路被雨水、山洪一冲,“山上的人下不来、山下的人上不去”,由于山下已经没地,山上村民整体搬迁的想法也无法实施。修一条能行车的上山路,成了杏元村村民多年来的愿望。
由于不通路,杏元村三组、四组村民的经济来源主要靠种植柿子、核桃,和在少量的坡地上种粮,经济情况较差,不少村民都外出打工。村民虽然对修路热情很高,但受经济情况限制,村里自筹的款项只有二三万元。
耿宝军当了村主任后,一心想改变家乡的贫穷落后面貌,2007年下半年开始,耿宝军开始筹划修路:路基让施工队先干活;材料款,想办法赊;需要启动资金,自己掏钱先垫上;家里没钱了,以个人的名义向村里人借钱……经过两年多努力,路基目前已基本完了,部分路段也开始硬化。全村去年通自来水,也是耿宝军东挪西凑办成的,到现在他还欠下几万元外债。可路还没修完好,村主任耿宝军四处拆借,他把家里掏空了,欠下的施工款,施工方只能找耿宝军要。两年多时间背在耿宝军身上的债务已近30万。
王俊春
不忘恩师教诲言传下一代
资助有志青年成才精神可赞
入选者事迹介绍
王俊春老人身体硬朗、思维清晰。他一生品德高洁,延续着张季鸾先生无私助人的精神。王老没有退休金,但硬是靠着房屋拆迁费和儿女给的生活费设立了“张季鸾助学基金”,他资助过数十位贫困学子,常给他们讲述张季鸾先生的经历。新华社记者徐壮志也是王老资助过的学子,他是“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第一位进入震中的记者,并为全世界传出了汶川县城的首张图片。后来,徐壮志还被中宣部等评为全国抗震救灾宣传报道先进个人。
西北大学教授刘建勋对王俊春老人的作为很是感动,并赋诗一首:“同袍共泽赴南乡,庆云布雨草木仓。王畿凤栖德孚地,公门桃李聚一堂。百花生日育俊艾,岁寒松柏迎春长。华亭鹤唳永在目,诞生万方口碑扬。”这是一首藏头诗,将每句第一个字连接起来就是“同庆王公百岁华诞”。
陈雪峰
网谏民意引发上下齐呼应 高瞻远瞩“指点”新长安
入选者事迹介绍
陈雪峰,陕西长安人,电力工人,网名“汉唐世家”,爱好广泛,在网上创办有“长安新都市”博客,鉴于目前长安没有一家综合性互动性强的论坛,而长安的发展一直在西安本地论坛上得不到重视,其言论在白鸽论坛,古城热线,荣耀西安等论坛上受到钳制,不利于长安区与西安大都市的融合贯通,也有悖于省市政府发展大西安经济共荣圈的施政精神,因此“汉唐世家”在网上独家创立了长安区的“风舞长安”论坛。
热爱长安,关心家乡经济发展的陈雪峰,在白鸽网、西部网、长安人网等多家网站上开辟“论坛”,热议长安建设规划,其观点新颖,论点明确,一针见血,发人深思,其中不少谏言,如“综述长安的人居环境”,“西安地铁规划的一些弊端”、 “汉唐世家总论长安东西发展“,“打造长安水景体系的建设构思和设想”、 “关于长安常宁新区发展潜力的一点分析”,“长安,你何时能灵醒一 下?“等热帖,不仅引发网友的极大关注,更引起了政府决策部门的重视和跟踪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