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过剩的“钢坚强”PK“调结构”——银行信贷与股市IPO是调结构、促转型的源头所在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 董登新(教授)
笔者按:2008年并未发生金融危机的中国,却实实在在地爆发了以“两高一资”(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行业产能过剩为标志的“实体经济危机”。以钢铁、水泥等为代表的传统支柱产业是“产能过剩”的典范,尽管产能严重过剩,但它们扩张依旧,找贷款、上项目,依然如火如荼,无所顾忌。这大概就是后危机时代,中国实体经济仍将要面对的危机吧?2010年“调结构、促转型”的口号喊出来了,如何调?如何促?关键在政府,源头在银行和股市。
特别提示:目前中国钢铁产量分别是美国和日本的5倍,相当于世界十大产钢国的总和。2009年,产能严重过剩的中国钢铁行业,仍在进行“产能扩张”的最后挣扎。试问:从今往后,中国钢铁行业是否能像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的日本和美国,它们两国的钢铁产量40年来几乎一直都处在1亿吨的水平线上,不再增长?
官方数据显示,在2009年“一揽子”政策特别是投资的拉动下,业已严重产能过剩的钢铁行业不是“猪坚强”,却是“钢坚强”。就在2009年上半年,中国钢铁全行业仍是严重亏损的,但当年8月份粗钢产量竟创下历史最高记录,6——10月份生产水平达到年产6亿吨水平,预计全年产钢5.65亿吨,同比增长13%,而与此同时,全球钢产量除中国外则累计减产23%。
截止2009年11月底,我国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尽管下半年以来企业实现盈利,但同比仍下降67%。也就是说,中国钢铁行业明知产能过剩,却仍要拼命扩张产能;中国钢铁企业明知没钱赚也要加大马力生产。这叫什么?这叫让利润、不让市场!地方政府说:不!这叫让税收、不让GDP!
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12月我国进口铁矿砂及其精矿6216万吨,高于11月的5107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也超过80%,并且创下历史次高水平。而2009年全年,我国进口铁矿砂及其精矿6.28亿吨,同比增长41.6%。这就是危机时代中国产能过剩的优秀、杰出的代表——“钢坚强”!
事实上,中国对世界铁矿石的需求是巨大而惊人的。以央企——中建材集团为例,2004年,它进口铁矿石仅为280万吨、2005年进口铁矿石也只有315万吨。而处在危机中的2009年,中建材铁矿石进口量估计高达1500万吨至1600万吨。据媒体报道,中国的钢厂尤其是央企的老总们目前都在悄悄前往必和必拓、力拓、淡水河谷、FMG等矿山考察、洽谈业务,准备试水2010年的铁矿石价格谈判。这一阵势颇有点类似“温州炒房团”或是“温州炒煤团”,令人担忧生畏。国内专家据此推断:2010年铁矿石价格涨幅至少在20%或30%左右。
据专家推算,2010年钢铁生产成本的上涨是必然的,预计行业成本在2009年基础上会上涨300元/吨以上。2010年钢铁产业的特点是高产量、高库存、低价位,钢价会围绕行业平均成本上下波动,钢厂“暴利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取而代之的将是“微利时代”。
与“钢坚强”十分类似:产能严重过剩的水泥行业,更是扩张无度、无忌。2008年全国水泥产能18.7亿吨,产量14亿吨。截止2009年9月底,全国新建成投产和在建生产线400余条,总产能约6亿吨,水泥产能严重过剩。
另据媒体最新报道,川渝两地水泥“大跃进”。重庆市水泥行业协会调查,从2007年到2009年的三年间共核准34条水泥生产线,总投资高达171亿元,预计将在2012年左右全部建成。届时重庆将新增水泥产能5400万吨/年。然而在四川,仅成都、绵阳、达州、广安4个地区的水泥生产线,如果都建成投产,产量将超过5700万吨/年。他们共同目标是挤占川渝市场。类似的例子在全国较为普遍,比方,2008年“保增长”以来,葛州坝集团仅在湖北省内就新上马了5条水泥生产线。
以钢铁、水泥等传统支柱产业为代表的产能过剩,大多发生在“两高一资”行业,然而,这类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行业在产能过剩后却仍能拼命扩张,它们并不惧怕行业风险和政策风险,道理何在?动机何在?
因为GDP挂帅的政绩考核机制,只要银行信贷扩张的配套支撑,不需要科技创新,不需要研发投入,这些行业产能的扩张在快速做大地方GDP、增加地方税收上能够立竿见影。这是“调结构、促转型”的口号无法抗拒的诱惑,即便明知是社会资源的浪费、透支后几代人的利益,但为保住在位政绩和乌纱帽,他们在所不惜。这可能就是后危机时代,中国实体经济仍将要面对的危机吧?
由此看来,“调结构、促转型”,解决问题的唯一出路,仍然要从源头入手,实施严格的政策控制。众所周知,中国企业历来都是单一依赖银行贷款来进行扩张融资的,但随着资本市场的进一步扩张,股市也成为了产能扩张的重要源头。因此,我们有必要站在产业政策布局的战略高度,严把银行信贷与股市IPO两个“融资”关口,将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排斥在融资大门之外,严厉控制“两高一资”行业的公司上市和银行贷款,借源头之力确保“调结构、促转型”战略的推进。
最后提示:昨天央行决定,从2010年1月18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为增强支农资金实力,支持春耕备耕,农村信用社等小型金融机构暂不上调。这一政策信号主要有两重含义:其一,2010年第一周全国商业银行居然放出天量贷款6000亿元,这是一个恐怖的消息,央行对商业银行的放贷无度深感忧郁;其二,回笼市场流动性,表明央行对今年的通胀预期增强,调控压力增大。2009年4万亿中央投资加上10万亿贷款投放出去之后,2010年宏观调控难度及银行风险系数正在加大。
产能过剩的“钢坚强”PK“调结构”
评论
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