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写了几篇博文,剖析美国霸权与对台军售的相关问题。从认知而言,中美因政治制度的不同,而导致了很多的后疫症。政治制度之间的磨合,需要一个过程。非笔者类所能左右的。写博只是为了一时痛快,由感而发,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来一点说三道四,仅此而已。不是胸无大志,实在是无能为力罢了。对于“8,888,888”这个数字,恐怕自笔者学会打字或者写数字开始,就没有写出过。走在网路上,突然看到了这组数字,而且是美元,有些错鄂。
据媒体报道,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雷文近日宣布,2002届中国毕业生张磊承诺,将向耶鲁大学管理学院捐赠8,888,888美元。这是到目前为止,耶鲁管理学院最大一笔毕业生个人捐款。这笔捐款将主要用于耶鲁管理学院新校区的建设,另外一部分作为奖学金,提供给“杰克逊全球事务学院”国际关系计划项目,以及资助耶鲁各种和中国有关的活动。
乖乖,这不是一笔小钱,可以救活内地一个县的教育事业。因为这笔钱可以顶西部一个地级市一年的财政总收入还要多出不少来。当外国人笑话中国“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常非州”的时候,这笔钱似乎对于渴望解决民生问题的农村,就显更加重要了。可是张磊同学眼也不眨一下就捐了。在“洋人”面前是大大的露了脸。就在他露脸的时候,国内可能又几个或者更多的学生因交不学费辍学了。
张磊先生可能从来没有想到过这些,或许正为自己成为耶鲁管理学院历史上第一大“金主”,而眉飞色舞呢。那个时候,笔者突然看到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雷文先生,竖起大拇指说:“傻的冒泡的中国的孩子,你真是一个‘好人’。”
有媒体报道说,张磊1998年在耶鲁国际经济专业,同时攻读国际关系和工商管理硕士。回到中国后,他以耶鲁的捐赠基金作为初期投资,以3000万美元开创了高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如今他的运营资产已达到25亿美元。
张磊在网上发表自述解释“为什么捐钱给耶鲁”,一是因为耶鲁是中国人都知晓且尊重的名校,耶鲁帮助中国的历史已经有100多年了,很多中国领导人都曾在耶鲁受过教育,他想改变这种单向帮助的情况;二是因为“耶鲁管理学院改变了我的一生,我在这里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仅仅是金融或企业家精神,还有给予的精神”。他之所以选择捐赠8,888,888美元,是因为数字“8”在中国文化中代表了财富和运气。
“某某门”是一个新生字眼。起初笔者没有弄明白,笔者想现在有很多人也许也不明白。告诉大家,这个字眼是从日本电影《罗生门》里演变出来的。“门”相当于事件的意思。过年的一年,“门”事件,在网路上炒的很火。阳历年一过,接着“耶鲁捐款门”就来了。其实,“耶鲁捐款门”一在网路上出现笔者就发现了它。想是弄出一点言论来,却因为拿捏不准,而收起了这个念头。没曾想近几日,网路突然爆炸开来,声讨、谩骂、叫好、反思的声音接踵而来。大家骂张磊的理由很简单,“吃里扒外”、“忘恩负义”、“崇洋媚外”,忘记了祖国和从小学、中学、大学接受的教育。
骂也骂了,气也出了。网友开始理性思考“耶鲁捐款门”了,有质疑中国教育存在的不足的,有质疑中国的教育捐赠制度没有公信力的,这种质疑占了上风。有网友这样说,人家张磊捐的是个人合法所得,怎么捐赠是个人的权利;耶鲁大学曾经给中国培养出一个北大校长马寅初和容闳、詹天佑等一大批优秀人才,狭隘的民族主义是会害人的,况且张磊捐款的目的之一就是“资助耶鲁各种和中国有关的活动”,亦在回报祖国;美国的盖茨基金会曾一次捐赠3000万美元给中国用于治疗结核病,人家美国人认为是在做善事,像白求恩一样,有一种大无畏的国际主义精神哩。
抛开“耶鲁捐款门”事件,网友们对中国教育体制以及教育捐赠制度投了不信任票。有网民指出,“耶鲁等国外著名大学交给学生不仅是知识,还有道德、奉献、创新精神,为学子们创造更多的机会与发展机遇”。张磊就是这样一个受惠者。如果一直在中国读书,很难想象有今日的成就。也有网民指出,捐款首先要保证捐款项目的有效落实,耶鲁可以做到这点,但捐到中国大学或者政府部门就难说了,比如希望工程搞了那么多年,公众的捐赠从来没有断过,但“希望”似乎离公众越来越远,钱真的为贫困地区的学子,解除了后顾之忧,还是被某些人装进了腰包或者在酒桌上给喝了?(文/梁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