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俞正声要对群众讲真话的群众观


品读俞正声要对群众讲真话的群众观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9日谈到群众观点时指出,要群众相信你,必须对群众讲真话,特别是要勇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2010年1月10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转自新华社)

  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的理论基础。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坚持群众观点。所谓群众观点就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以及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坚持群众观点,是我们党在革命和建设中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之一。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强调必须以人为本,这是对党的群众观点的重大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俞正声提出的领导干部要对群众讲真话的群众观点,可以看作是对党的群众观点的进一步深化和升华。很难想象,一个不敢对群众讲真话,不能对群众讲真话的干部,能够真的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以及虚心向群众学习、以人为本、以民为先,等等。换句话说,对群众讲真话,是保证群众观点在实践中得以更好地贯彻落实的基础和前提。一个干部,只有将自己的心掏给群众,在群众面前讲真话,敢于和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主动并自觉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并坚决彻底地加以克服和改正,也便能够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正道上有所作为。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单位党员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实践中、执政中,不可能没有缺点和错误,特别是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不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其结果是丧失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动摇执政基础。承认缺点和错误是自信的表现,是有觉悟的表现,是取得群众信任的第一步,是改正缺点和错误的前提。凡是群众关心的问题,如果我们有缺点和错误,一般都应该公开地作自我批评。

  能不能作自我批评,实际上是能否正确对待“面子”和“位子”问题。有些地方,个别党员干部,包括我们的一些主要领导干部,不敢向群众公布真实情况,不敢不愿对群众讲真话,尤其是当出现一些负面新闻、突发事件时,不能正确地面对并主动对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进行排查、反思和改正,而是像捂盖子一样地捂着,说到底,还是害怕伤了自己的“面子”、丢了自己的位置,也便不可能真正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很多民生问题。此时如果想想人民的利益,想想历史的重任,想想群众的“里子”、“肚子”,自我批评也就不难了,也便能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了。应该说,近年来,上海在处理像“楼倒倒”这样的突发事件中,都能够在第一时间向群众、向社会作出反映、回应,从规划、施工许可、招投标、资质管理、施工图审查、工程监理等各个环节逐一审查,并依法公开严肃处理,充分体现了讲真话的群众观点,也因而赢得了群众的信任理解和支持。

  常言道,言为心声,情为意达。党员领导干部,能不能对群众讲真话,实际上直接反映的是,对人民群众有没有真心情、真感情。讲真话的群众观点的强弱,实质上是对群众感情问题,是世界观和宗旨意识的问题。我们和我们周围的许多人,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早已解决了温饱问题,对一些群众生活之艰难可能缺乏切肤之痛。这些局限,容易使我们以个人的体验代替群众的感知,以发展的艰难作为难以解决民生困苦的托词,以过高的利益诉求掩盖群众工作的不力,以舆论的炒作回避对工作过失坦诚的检讨。因此,我们一定要善于进行换位思考,站在群众的角度,多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设身处地地为群众着想、替群众考虑,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并以此成为激励我们努力发展的动力、战胜挫折的勇气、奋勇争先的志气和改革创新的活力。

  (倪洋军)

相关新闻:

  俞正声:领导干部要对群众讲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