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该享受到的优惠政策没有享受到,6日上午江苏省兴化市民张云来到兴化市政府“反映问题”,门卫见“事情不大”,拒绝让其入内,双方发生争执,后来传达室数个门卫一拥而上,将张云摁倒在地殴打,造成其左手等部位受伤。(据2010年1月10日《人民日报》)
据报道,6日下午14时许,持有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职工张云自谋职业,当他到工商机关办理营业执照时,却被要求再缴纳300多元的“政府代收基金”,而按规定,他不需要缴这笔费用。为此张云在女友陪同下来到市政府“反映问题”,在大门口被门卫拦住了。保安不仅训斥说“你不好进。政府只管大事,不管小事!”“政府大门不是让你说进就进的”,还在争执中,将张云摁倒在地殴打,尽管其女友扑倒在地死死抱住他,哭喊着求保安别打人,但这样的局面还是持续了10多分钟,张云左手等多处受伤。兴化市政府保安的所言所行,确实发人深思,令人发指。无论如何,这是一起不应该发生的故事。
自古衙门朝南开,有理没钱别进来。尽管笔者不晓得这个兴化市政府是个什么级别的“庙”,但其衙门作派可是足够大的了,就连看大门的也敢信口狂言“政府只管大事,不管小事”,“政府大门不是让你说进就进的”,甚至胆敢殴打上访群众,这事恐怕也不是偶然的,说不定此前他们对多少上访群众说过这样的话,做过多少次殴打上访群众的事?看来,对于兴化市政府卫门殴打上访群众事件,仅有信访局领导打电话道歉恐怕不能了结,而是要真正作为解决“为谁服务,为谁当官”问题的良机,举一反三,强化政府机关为民人服务思想观念。
由此笔者联想到了中南海,要说衙门的话,中南海可谓中国最大的“衙门”。然而,中南海作为共和国的心脏,它的大门永远是向老百姓敞开的,每时每刻都在向960万平方公里的庞大“躯体”输送着新鲜的血液,向13亿人民传递着党和政府的深切关怀。老百姓从中南海听到的声音也一直是这样的:“人民万岁”;“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是国家主席,你是清洁工人,我们只是分工不同,都是人民的勤务员”;“群众利益无小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中南海的大门是面向广大群众的”…… 这些简短、质朴的话语,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执政为民理念更深刻地理解,是对人民政府与人民群众关系最形象地诠释,也是他们爱民亲民心声的真实表达,听起来让人感到温暖、亲切、实在。中南海成为人民政府形象的典范。
从理论上讲,人民政府接受人民群众的委托,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宪法同时还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经常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这进一步表明,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人民才是政府的主人,公务员是人民的公仆。既然是人民的政府,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包括公勤人员)的心目中,就要有人民的观念,时刻装着人民群众,设身处地为人民群众的利益着想,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常怀为民之心,常听忧民之音,常思益民之策,常办利民之事”,确保“人民政府的大门是面向人民群众的”。
然而,类似江苏兴化市政府那种“小衙门大官僚”的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有的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唱得比歌都好听,可行动上却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甚至把人民给予的权力作为谋取私利的工具;有的张嘴闭嘴不离亲民爱民,关心群众疾苦,而实际上却是作风霸道,与民争利,甚至严重欺压勒索群众;有的表面上联系群众,虚心纳谏,但内心里厌烦群众,脱离群众,听不进群众的建议,甚至对上门求助的群众扯皮推拖、敷衍塞责,等等,使政府机关在人民群众中的公信力和形象大打折扣。
其实,老百姓也能理解“大官好见,小鬼难搪”现象,对于这起政府门卫保安殴打上访群众事件,能够客观公正地看待,不会因为在政府门卫发生了不文明现象,就认为整个政府机关就一团糟。但是,门卫是政府的门口,更是政府形象的窗口,是人民群众认识和感知政府的第一视点,保安人员的形象关乎政府的形象。尤其是保安在政府门口动手殴打上访群众10多分钟竟然没人出面及时制止,怎么都说不过去,也容易让人产生各种联想。因此,对于政府机关的公勤人员绝不能疏之于教、疏之于管,防止因为“一粒老鼠屎,臭了一锅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