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谈到,中国古代没有管理学,说的有三层意思:一是针对工业化和企业管理而言,中国还没能来得及搞出管理学来;二是中国古代的管理哲学达到了很高的顶峰,但主要集中在治理社会和国家的范畴;三是古人对商业是很鄙视的,尽管孔子也慨叹“沽之乎!沽之乎!”,但文化人绝不屑于谈经商,更不可能专门著书立说谈怎样去打理生意。
中文词语的另类解读 此前谈到,中国古代没有管理学,说的有三层意思:一是针对工业化和企业管理而言,中国还没能来得及搞出管理学来;二是中国古代的管理哲学达到了很高的顶峰,但主要集中在治理社会和国家的范畴;三是古人对商业是很鄙视的,尽管孔子也慨叹“沽之乎!沽之乎!”,但文化人绝不屑于谈经商,更不可能专门著书立说谈怎样去打理生意。中国古代有思想的人的管理理念和思考大多零零星星地表现在一些杂记和随笔里边,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是,一些词语的本身就很有一些管理学的意味。 “管理”:“管”是官的头上带个斗笠,引申意为约束、监督、控制;“理”则是治玉时需要找到玉石的纹理,引申为梳理、指导、服务。其实这是“管理”最为至要的解释,管理需要在控制和引导两端下功夫,尤其是“理”的方面。 “制度”:制约的度。现在,多数企业理解的制度可能过于宽泛了,几乎所有的管理规范都叫制度;我认为制度应该是借助激励和约束的手段是员工按岗位要求遵守流程和程序的方法,激励包括表扬、奖励、提职等,约束包括批评、罚款、解职、开除等。但所有的方法,不能打击面太大(所谓“刑不犯众”),应该被激励者众、被惩罚者寡。西方人力资源流行的“10855原中国古代有思想的人的管理理念和思考大多零零星星地表现在一些杂记和随笔里边,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是,一些词语的本身就很有一些管理学的意味。
“管理”:“管”是官的头上带个斗笠,引申意为约束、监督、控制;“理”则是治玉时需要找到玉石的纹理,引申为梳理、指导、服务。其实这是“管理”最为至要的解释,管理需要在控制和引导两端下功夫,尤其是“理”的方面。
“制度”:制约的度。现在,多数企业理解的制度可能过于宽泛了,几乎所有的管理规范都叫制度;我认为制度应该是借助激励和约束的手段是员工按岗位要求遵守流程和程序的方法,激励包括表扬、奖励、提职等,约束包括批评、罚款、解职、开除等。但所有的方法,不能打击面太大(所谓“刑不犯众”),应该被激励者众、被惩罚者寡。西方人力资源流行的“10855原则”也是这个理念,10%的员工很突出、很优秀,85%员工很一般却合格,只有5%的员工才是需要批评、处理和纠正的。
中文词语的另类解读 此前谈到,中国古代没有管理学,说的有三层意思:一是针对工业化和企业管理而言,中国还没能来得及搞出管理学来;二是中国古代的管理哲学达到了很高的顶峰,但主要集中在治理社会和国家的范畴;三是古人对商业是很鄙视的,尽管孔子也慨叹“沽之乎!沽之乎!”,但文化人绝不屑于谈经商,更不可能专门著书立说谈怎样去打理生意。中国古代有思想的人的管理理念和思考大多零零星星地表现在一些杂记和随笔里边,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是,一些词语的本身就很有一些管理学的意味。 “管理”:“管”是官的头上带个斗笠,引申意为约束、监督、控制;“理”则是治玉时需要找到玉石的纹理,引申为梳理、指导、服务。其实这是“管理”最为至要的解释,管理需要在控制和引导两端下功夫,尤其是“理”的方面。 “制度”:制约的度。现在,多数企业理解的制度可能过于宽泛了,几乎所有的管理规范都叫制度;我认为制度应该是借助激励和约束的手段是员工按岗位要求遵守流程和程序的方法,激励包括表扬、奖励、提职等,约束包括批评、罚款、解职、开除等。但所有的方法,不能打击面太大(所谓“刑不犯众”),应该被激励者众、被惩罚者寡。西方人力资源流行的“10855原“领导”:引领、带领和指导、疏导。这一点真正道出了高层管理者的工作特点。现在有些企业干部,工作方法过于简单,只会下指标,既不能亲自示范和带着大伙做,也不能给下属以必要的支持和帮助,甚至简单地喊出“请给我结果”的口号,不切实关注管理过程,使员工行无可依。有些企业的员工简直就逼成了义和团,一味地强调勇敢,赤膊上陈,失败率极高,反过来责罚员工。这样的领导真是可怜。
“过错”:过头了,就错了。现在企业界都在积极参加各类培训,热情高得不得了。但是,很多企业送员工参加培训以后,更多经过培训自以为已经是栋梁之材的青年员工踌躇满志地跳槽了、去创业了,老板们一头雾水,真叫“学习改变命运”!其实,有些培训没有学习对象的准确定位,所有人接受同样的学习内容,弄得像培根说的“使一些食而不化的人疯疯癫癫”;有些培训没有方法和工具的训练,只是一些似是而非的理念,员工具体的技能没有提高但欲望却不断上升,于是看不清自己;有些培训一味地灌输成功学,使得员工盲目自信。这不是培训的错,而是培训内容“过”了犯的“错”。
中文词语的另类解读 此前谈到,中国古代没有管理学,说的有三层意思:一是针对工业化和企业管理而言,中国还没能来得及搞出管理学来;二是中国古代的管理哲学达到了很高的顶峰,但主要集中在治理社会和国家的范畴;三是古人对商业是很鄙视的,尽管孔子也慨叹“沽之乎!沽之乎!”,但文化人绝不屑于谈经商,更不可能专门著书立说谈怎样去打理生意。中国古代有思想的人的管理理念和思考大多零零星星地表现在一些杂记和随笔里边,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是,一些词语的本身就很有一些管理学的意味。 “管理”:“管”是官的头上带个斗笠,引申意为约束、监督、控制;“理”则是治玉时需要找到玉石的纹理,引申为梳理、指导、服务。其实这是“管理”最为至要的解释,管理需要在控制和引导两端下功夫,尤其是“理”的方面。 “制度”:制约的度。现在,多数企业理解的制度可能过于宽泛了,几乎所有的管理规范都叫制度;我认为制度应该是借助激励和约束的手段是员工按岗位要求遵守流程和程序的方法,激励包括表扬、奖励、提职等,约束包括批评、罚款、解职、开除等。但所有的方法,不能打击面太大(所谓“刑不犯众”),应该被激励者众、被惩罚者寡。西方人力资源流行的“10855原“舍得”:当然说的是“舍”才能“得”的意思。中国企业懂这个词的不多,在战略决策上往往定位很不清晰,想不透自己到底是做什么的。我们见到太多的百十人的所谓“企业集团”,其实是产业定位、主营业务定位、产品定位都没谱。卖面粉,接着卖面条,再卖方便面,再后来方便面的桶子也得自己做,方便面是食品业,面桶是包装业,在做面桶上的印刷就又是另一业。就算同一业,细分市场学问也深着呢。什么都想做,什么都做不好。(待续)
中文词语的另类解读
评论
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