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影响
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在2008年迅速波及全球,进而引发了整个世界的经济危机。这危机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市场化改革深化和我国企业海外扩展产生明显的战略性影响。
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的是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对外贸易依存度高达70%以上,主要是依靠海外市场和投资来推动GDP的增长。这次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引发了发达国家市场需求的严重萎缩,在世界经济传导机制的作用下,我国出口产业部门受到了沉重打击。而出口部门在我国国内一般是主导产业部门,产业关联效应大,进而在产业关联机制的作用下,出口部门的萎缩也就迅速波及到其他产业部门,进而对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就业产生了巨大的挑战。因而,我国迅速出台了四万亿元的大手笔经济刺激计划,同时迅速制定了十一个重点产业振兴规划,使我国经济逐渐呈现出明显的复苏迹象。然而,在这复苏的背后,我国市场化经济改革也陷入了困境。
我国市场化改革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性,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就会极大地激发市场的活力,扩展市场的地理空间和产品空间,从而为市场化改革的持续深化提供了广阔的作用空间。反之,如果产业结构不能得到持续的有效优化,那就说明了我国市场化改革就处于了举步维艰的境地了。我国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选择的是工业强国的道路,我国工业在这个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制造”遍布世界各地,中国成为了世界的加工厂,这也大大强化了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国际地位。然而,这“中国制造”却不是“中国创造”,我国工业一直以来还是处于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低端,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发达国家还紧紧控制了整个国际分工体系。而且,我国农业的弱质性以及现代服务业的落后性在国际上也十分突出。因此,积极进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一直以来成为了我国的重中之重,近些年来也取得了不错的成就,如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出口规模2007年在世界排名第二,现代服务业也发展迅速。然而,这次全球经济危机却沉重地打击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良好升级势头,为了提高就业率,保持社会稳定,我国不得不又实行了比较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很多应该淘汰的落后生产力又纷纷建立起来了,这无疑是继续强化了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使我国的产业结构有被“锁定”在低层次的趋势。在这现实面前,再多的困难也不能阻挡我国产业结构的继续优化,为此,一方面只有继续对现有的产业进行技术改造,然而这种升级方式难以实现产业质的提高,而且速度也比较缓慢,因而,只有另一方面积极进行新兴产业的选择和发展,这种选择要立足与长远性、战略性和国际化,选择具有技术含量高、技术路线可行、市场前景广阔、增长潜力大、产业关联性强等特征的新兴产业,如新材料、新能源、航天航空、生物制药、基因工程等。通过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来带动整个产业结构的升级。然而,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就需要国家大力投资教育,培养大批创造性人才;加大对科学技术特别是基础性科学研究的投入;积极构建区域性和全国性的创新体系,等等。这些工作都是一些巨大的系统性工程,因而也就决定了我国今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是在艰巨中稳步前进,这也意味着我国今后市场化改革的持续深入将受到极大的阻力,体现了我国市场化改革目前是处于一种困境之中。能否脱困,取决于新兴产业的发展程度。
这次全球经济危机对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市场化改革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但同时为我国企业走出国门也带来了一个很好的契机。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国外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严重萎缩,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国外在市场和企业发展方面的危机却是我国企业的进行海外扩张的良机。虽然我国也深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但我国很多的大型民企和国企由于早在国内就具有庞大的生产经营体系,而且又受到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强力支持,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并不很大,因而,它们还有足够的实力走出国门,它们一方面可以以较低的价格把自己的产品推向全球,重点在于占领市场,进行全球品牌的塑造;另一方面积极进行海外资本运作,壮大自己的跨国生产经营能力,并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全球生产经营网络体系。这两方面的行为决定了我国今后会成为国际贸易自由化和国际投资自由化的积极推动者,我国也正是在这种推动行为中,逐渐影响和改变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并将在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中坚实地证明自己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