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文最早发表于2008年5月1日我的我的新浪网博客---做一个读书人刊发,题目为《彻底打败小日本—中国对日战略的终极目标》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80863e01009e3z.html,后2008年5月3日又在凤凰网博客---做一个读书人,题目变更为《中国对日战略的终极目标》http://blog.ifeng.com/article/1429530.html,本文在凤凰发表后,获得很高的点击数。但在新浪网博客发表后,2008年5月7日和2008年5月8日被人侵权,侵权人将题目变更为《中国的终极目标:将日本永远圈禁在亚洲 》在新浪论坛发表, 侵权人为“灭倭寇平霉菌”和“以核制敌”,随后,又被多人在多个网站侵权刊发。
此文受本人工作性质和环境限位制,尚存在许多不完整之处,对中日经济与文化关系阐述得不够透彻,自发表后,本人一直想进一步完善,但无法查到足够资料,未能完成。本次将当时的原文在价值中国网刊发,以与大家切磋,望有助于推动我们对中日关系的理性认识。
中国对日战略的终极目标
中国要想成为世界大国,首先要成为区域性大国。只有先控制住中国的周边,保证中国周边的安宁与和谐,中国才可能走向世界,成为世界大国,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如果中国连自己的周边不能有效的控制住,中国的周边国家与中国为敌,那么,世界其他强国就完全可以利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矛盾给中国制造危机,以此来要胁中国在一些国际事务中让步。这是国际政治斗争的基本准则。
而从中国目前的战略动态和战略布局来看,中国正在稳步的推进对周边地区的控制和管理。在中国西面,中国和俄国联合成立“上海合作组织”,为中国进军中亚,控制中亚、稳定中国西部布局。在中国北面,蒙古构不成对中国的危胁,相反,从现在经济发展态势来看,蒙古自苏联解体后,经济萧条,对中国的经济依赖加深,2007年,在蒙古学者和学生的推动下,蒙古呼拉尔大会第一次将“蒙古回归中国”列入了大会议程。目前,为了防止蒙古回归中国,西方国家加大了对蒙古国的经济援助,以牵制、降低中国在蒙古的影响。北面的俄罗斯自苏联解体后,国力大大削弱,国际战略空间处处受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挤压,俄罗斯选择与中国结盟是俄罗斯目前的战略选择。从长远来看,俄罗斯国力将不断走向衰落,中俄友好将是符合两国利益的基本外交政策。在中国的南面,中国以湄公河次区域开发为契机,加大、加快东盟经济与中国经济的整合,经济联系的加深,将进一步增强中国对东盟的影响力。中国与东盟国家中的越南、文莱、菲律宾、马来西亚存在南沙群岛争端,随着中国海军力量的加强,尤其是航母的正式服役(最迟两年之内,中国的第一艘航母将正式在南海服役),在强大的军事压力和巨大的经济利益诱惑面前,南沙群岛争端的解决将不会太远。现在剩下的就是中国西南的印度和东面的日本,印度这国家不好说,心高气傲,在国际政治中,他一心想当棋手,所以他也不会轻易去当别人的棋子,中印之间的予盾不会轻易成为其他大国对付中国的筹码。还有就是东面的日本,这是本文的主旨,下面就仔细分析一下对日战略布局和目标。
日本大和民族可以这八个字来形容:“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日本做为一个岛国,1000多年以来,梦想登陆,成为大陆国家。为了登陆,历史上发动过对朝鲜和中国大陆的军事进攻,以失败告终。二战是日本最后一次成为大陆国家的努力,无比的贪心和狂妄最终使他一败涂地,战后,被美国牢牢控制。战败后的日本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创造了日本的经济奇迹,大和民族自信心高涨,等待着有一天,经济超越美国,成为世界大国,和美国平起平座。大和民族的梦想最终被“广场协议”化为泡影,十年的经济衰退是大和民族永远的痛。可怕是日本大和民族没有能够真正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将失败归之为外部因素,实际上,不能正视自己的历史、文化,不能对本民族的发展战略做出正确的定位才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注定其永远只能成为一个二流国家。
日本对美国可以说是又怕又恨,二战的失败使日本惧怕美国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国家实力,二战中美国对日本投下的原子弹和上世纪80年代的“广场协议”使其对美国恨之入骨,因为惧怕又使其对美国的恨不敢张扬。进入21世纪,日本目前最大的愿望就是摆脱美国的控制,摆脱二战给他带来阴影,以实现其正常国家的目标。
日本和中国存钓鱼岛争端(这是在场面上的,在背后,中日之间就琉球群岛的归属还是存有争议的),日本在美国的扶持下,建设了一支“强大”的海军(是一支被美国有效控制住的海军)。中日钓鱼岛争端一直没有发生军事冲突是因为双方都在等待机遇(日本没有绝对的把握击败中国,中国担心美国介入也没把握击败日本)。日本想等到中美之间发生军事冲突时渔翁得利,中国则想等待着中国军事实力在西太平洋取得对美日军事优势时。从汉民族历史上对外扩张的史实来分析,汉民族的每一次对外扩张都是在有充分的准备下,以自卫为前提,适度而止的扩张。以此来分析,等待对日本来讲也未必是一个好的结果。
中国要想成为世界大国,要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周边区域,当然包括日本,因此中国对日战略不仅仅是将其打败,而是让其回归亚洲。日本自明治维新后,一直以西方国家自居,不愿与东亚国家为舞。日本人将自己的成就归为日本学习西方文化的成功,尽管日本的儒文化对日本的经济发挥重大的作用,日本人仍旧认为自己属于西方文化。日本的外交政策也是以西方国家为重心,加之二战后,日本被美国牢牢控制,“美日同盟”成为日本外交的基石。因此,中国对日本战略的终极目标应是让其全面回归亚洲,在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文化上回归亚洲。
政治上使日本回归亚洲,就是要让日本承认自己是一个亚洲国家,承认同亚洲国家发展关系,尤其同中国建立良好的政治关系是日本外交的优先政策。
从政治取向性来分析,日本二战后得益于美国的军事保护,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其经济规模位居世界第二位,亚洲第一位。从此之后,日本一直想成为一个正常国家,想获得与其经济地位相称的政治地位,想成为亚洲的领导者。但受二战失败的影响,一直受美国控制,政治上不能完全自主,但日本从来都没有放弃这一努力。自中国上世纪80年代初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计划飞速发展,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力很快攀升,加之中国拥有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席位,经济地位的提升很快增强了中国的政治影响力,尤其是增强了中国在亚洲的影响力。对日本想成为亚洲领导国的目标构成强大的冲击,在争夺亚洲领导权的过程中,中国在经济实力无法与日本相抗衡的情况下,中国利用二战日本对亚洲各国造成的伤害,以及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问题,站在道义的至高点上,对日本进行打压,争取亚洲国家,在亚洲孤立日本,削弱日本的影响力。从目前的趋势来看,随着时间的发展,日本想成为亚洲领导国的目标基本已经丧失。但是日本与中国之间的这场斗争不会停止,将会长期的进行下去。
日本的政治取向还受到美国影响和制约,二战后,美国控制了日本,使得日本的政治发展目标服从于美国的亚洲政策和全球政治目标,这是日本政治不具有完全自主性的根本原因。中美朝鲜战争中,美国失败,为了遏制中国在亚洲的影响,美国构筑起了从印度到东南亚再到日本、韩国的反华势力圈。随着中国经济崛起,美国冷战时期构筑起来的反华势力圈在东南亚被中国突破,中印关系在经济利益的趋动下也开始升温。目前唯一剩下的就是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省,这里我们先不提韩国和中国的台湾。因此,美国要想保持其亚洲的影响力,必然不会放弃利用日本,利用中日矛盾,并不时的制造、加剧中日矛盾,防止中日走的太近,从而使美国获得在亚洲事务的发言权和影响力,这将是美国长期的亚洲政策。
当然美日之间的政治利益也是存在冲突的,日本想成正常国家、成为亚洲领导国的目标,不仅不符合中国政治利益,危胁中国在亚洲的政治目标,也不符合美国控制亚洲的政治图谋。日本扩大政治影响力美国所能容忍的范围必定是不破坏、不侵害美国在亚洲的影响力,因此,中国在亚洲打压日本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美国的利益。所以中国打压日本的行为在不严重削弱美国在亚洲影响力的范围内,美国是不会干预的,这就是前几年,中日之间就参拜靖国神社问题展开的政治斗争,美国袖手旁观的原因。实际上,日本想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目标,不仅中国不会同意(因为这将对中国扩大在亚洲的影响力构成严重威胁),而且美国内心深处也是不同意的(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将使得日本获得脱离美国控制的政治实力),美国的政治表态是明知中国的反对足以使日本的愿望无法实现的前提下做一个好人而矣。
中国要扩大在亚洲的影响力,获得亚洲的主导权,必然削弱美国在亚洲的影响力,面对美国的反制措施。美国一方面主动出击,另一方面必然利用日本来牵制中国,所以为了牵制中国,美国很可能会选择鼓励日本扩大亚洲政治影响力的措施。这就出现了一个两难问题,中国亚洲影响力的扩大会削弱美国的影响力,而美国为了反制中国影响力的扩大,选择鼓励日本来对抗中国,而日本影响力的扩大又可能会危害美国的利益。这样日本就处于中美政治较量的中间位置上,中美政治较量必然呈现动态均衡,日本的政治空间也就处在这个均衡点左右,这个均衡点会随着中美实力的消涨而变化。也就是说,随着中国亚洲东亚主导权和影响力的上升,美国会放松对日本的控制,让其来制约中国,如果中国在亚洲主导权和影响力削弱,美国则会加强对日本的控制,防止日本主导权和影响力上升对美国造成危害。
中国让日本在政治上回归亚洲的目的,是为了从美国手中夺取亚洲的主导权,为自己创造一个服务于自己的周边政治态势,必然不希望让日本成为中国亚洲主导权的竞争者。所以,在中国不能有效控制日本的前提下,自然不希望日本脱离美国的控制。这将是中美政治较量过程,中国对日战略的立足点,最终目标将日本控制权从美国夺取后的情况下让日本回归亚洲,或者中国获得在亚洲的绝对影响力后让日本回归亚洲,实现对日本的有效控制。
从以上分析来看,中日之间固有民族矛盾和政治发展目标的冲突,加之美国因素的存在,要想让日本回归亚洲,不仅中国要获得亚洲的绝对影响力,而且还得实现让美国退出亚洲。所以让日本回归亚洲将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历程,真正的中日友好将是一个漫长的等待。
军事上让日本回归亚洲,就必须拆解美日军事同盟,将日本的军事力量置于中国的控制之下。
美日军事同盟是服务于美国的亚洲战略和全球战略的,所以日本军事力量的发展必然始终处于美国的控制之下的,否则将危害美国的自身利益。二战前,盟国对德国的放纵,目的是希望德国去对抗前苏联,结果引火烧身,德国军事力量的膨胀首先灭掉法国,并对英国宣战,这一历史教训,美国是不可能不引以为鉴的。所以,美国必然控制日本军事力量的发展,使之掌握在美国的控制范围之内,美国需要利用日本来牵制中国,在海上围堵中国,日本的军事力量发展的上限必然是对中国海军进行牵制,以降低美国海军的压力,美国绝对不会允许日本获得对中国陆、海、空的优势军力。回顾二战后,日本军力的发展无不受美中的有效控制,日本虽然拥有强大的海军军力,但日本军事装备的核心技术都在美国手中掌握,美国不会将这些核心技术转让给日本,也不会让日本大力发展此类技术。在加油机技术上,美国早就有了此技术,而迟迟不让日本拥有这一军事能力,只是到了现在,中国在钓鱼岛海域,中国的海、空军取得了对日本海、空军的优势时,美国才教给日本空中加油技术,并出售日本空中加油机,以实现制约中国的目的。当然像弹道导弹之类的战略进攻武器,美国是绝对不会让日本开发和装备的。只要日本不具有对中国陆、海、空的优势军力,日本是不敢轻易对中国作战的,中日之间的战争权就掌握在美国和中国手中。因此,在总体态势上,中国对日本军力的发展除外交上姿态上严肃抗议外,心中应该清楚,日本军力的发展是受美国控制的。
明白这一军事态势后,中国就可以针对性的发展自己的军事技术和军事扩张战略布局。在太平洋西岸,中国军队应实行稳健的扩张战略,战略上要发展能平衡美国的战略性进攻武器武备,而在常规军力(尤其是海军)的发展上,在东海要适度的去挤压日本的战略空间。说的直观一点,就是当中国海军能在200海里范围内对日取得绝对优势军力的情况下,毫不犹豫的将日本的军事力量挤出这200海里之外,并对200-300海里的领域内进行不断的试探性进行攻与扩张,但不能冒然去挤压美国的军力范围。中国必须考虑到,中国的军事扩张必然带来美国放松对日本军力的控制,增强日本的军事力量来制约中国的军事扩张。因此中国的军事扩张到一定程度(我个人认为是在钓鱼岛周边海域与日本形成均势,日方不能有效控制钓鱼岛海域之后),在继续增强军力前提下自我主动停止在东海和西太平洋扩张。原因如下:
1、 自我主动停止扩张,造成一种假像,从而使美国放弃进一步武装日本的计划,使日本的军力发展受限或减缓。自我主动停止在东海和西太平洋扩张,将扩张的方向转移到南海,控制马六甲海峡,进军印度洋,保护我海上能源运输通道上来。在这一方向上,美国不可能放任日本海军军力向这一方向发展来制约中国,因此日本军力的发展就必然减缓和受限。而我方军力则可继续快速向前发展。为实现在西太平洋获得对美日的军事优势做准备,等待国际政治、经济时机成熟时直接与日本、美国摊牌,实现与美中分管东西太平洋的目标。
2、 如果在东海和西太平洋不停止扩张,则会使美国进一步的增强日本军力,来制约中国的扩张。日本军力的提升,将使得美日在西太平洋军事优势不断得到增强和巩固。从而使得中国实现在西太平洋取得对美日的军事优势时间延长。
3、 在东海和西太平洋不停止扩张,存在把美国逼到全面武装日本以抗衡中国的选择上来的可能,这样对中国极其不利,将大大增加中国控制西太平洋的成本和时间,并在太平洋西岸造成两强相争、美国渔利的局面。
在钓鱼岛的主权问题上,以谈判拖延,不断发展海军力量,适度扩张海军在东海的控制范围。如上所述将海军的扩张转移至南海、马六甲海峡和印度洋方向,待海军整体军力或者东海舰队和南海舰队的作战实力在西太平洋地区取得对美日军事优势时,选择合适的国际政治、经济时机,对日本采取强大的军事压力,同时要求美国在钓鱼岛问题上就美日军事同盟做出答复,成功阻止美国军力干涉钓鱼岛后,对日本采取果断的军事行动,击败日本,争取将日本海军战力摧毁70%-80%。此时,对日本的军事胜利具重大的意义,其一、让日本人民和日本政府认清美日军事同盟的欺骗性,认清美日军事同盟仅仅是维护美国利益的工具,无助于日本利益的维护。其二、击败日本就等于间接击败了美国,要知道,做为两个拥有核武器的常任理事国,双方谁都不愿直接发生冲突,直接发生冲突的结果是两败俱伤。而日本和中国固有的民族矛盾,以及美日军事同盟的存在使日本必然成为中美冲突的着力点。美国把日本推向前台符合美国的利益,中国通过击败日本达到间接击败美国的目的而不用直接和美国正面冲突,也十分符合中国的利益。这里的关键是日本能否认清其尴尬的战略处境,在关键时刻果断做出战略让步,以保护日本免受战争洗礼,否则,日本听从美国的怂恿,就只能代替美国接受战争的洗礼了。战胜后,中美之间可就太平洋的分管进行协商,中国乘机恢复作为二战战胜国应享有的驻军日本的权利。从此,日本军事将由美国的控制转为由中国控制,日美同盟解体,日本在军事上自然回归亚洲。
经济上让日本回归亚洲,就是要让日本经济融入亚洲经济,增加日本经济对中华经济圈,对亚洲经济的依赖度。
日本的经济是外向型经济,国内市场规模并不很大,支撑不起日本庞大的工业体系,主要靠国际市场来支撑。日本的工业产品主要靠出口,因此,日本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度特别大。上世纪后期,支撑日本经济的国际市场是美欧市场,美国为主、欧洲市场为次,这也是日本外交以美欧为重心的经济因素。上世纪80年代的“广场协议”使日本经济陷入十年的经济停滞与衰退,步入21世纪,经过十年的经济改革与调整,在中国市场的带动下,日本经济才走出萧条,开始复苏。目前,中国市场已经成为日本的第一大国外市场,中国成为日本的第一大外贸出口国,而日本却由中国第一大出口国变成了第三出口国,中日之间的贸易依赖度从1978年到2005年位置发生了互换。中国经济对日本的依赖度只有日本经济对中国依赖度的三分之一。随着亚洲经济的快速发展,日本与东南亚之间的贸易额也不断增加,日本经济对东亚区域的依赖度不断增加,实际上,日本经济在逐步与亚洲经济走向融合,回归亚洲是日本经济的最终归宿。在此基础上中国要在东亚地区推动经济交流与合作,促进此区域范围内经济一体化进程,推动以中国为核心包括东南亚在内的的东亚统一市场的形成。
文化上让日本回归亚洲,就是要让日本人民重新认同东方文化,认同其是东方文化的一员,积极主动的加强与亚洲各国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与文化融合,和亚洲人民一起致力东方文化的复兴。 中国要积极的推动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推动中日之间的民间交流,在对待历史的认识上,中国不能有丝毫的妥协,要让日本民族正视历史,正视自己曾经给亚洲各国人民造成的伤害,真诚的给亚洲人民道歉。
台湾问题和日本问题是绑在一起的,在操作上是不可分割的,其根源就是中美问题。因此,中国对日战略是属于整个对中国对美战略的组成部分,对日终极战略的成功,使日本成功回归亚洲,那么,台湾问题就自然迎刃而解。所以,只要台湾不宣布独立,大陆没有必要去打台湾,维挂两岸的经济交往和军事和平符合两岸的利益,符合中国对日战略的布局。从目前的两岸趋势来分析,两岸事务的主导权逐步向中国大陆倾斜,两岸的和平已经成为两岸人民的共识,台湾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走向独立,当然,中美在太平洋西岸的博奕没有结束之前,台湾和平回归祖国的可能性也是非常低的。日本回归亚洲后,台湾自然会和平回到祖国的怀抱。
总之,中国对日战略的终级目标是让日本回归亚洲,重新回到亚洲的怀抱,重新成为一个亚洲国家,和中国人民、亚洲人民一起致力亚洲的和平与发展。日本的回归,将使中国有一个稳定的、详和的周边环境,中国才有足够的精力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