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该不该出手?(网址:http://www.xuancheng.org/viewthread.php?tid=306203&extra=&page=1)
面对如今疯狂的房价和通货膨胀预期的压力,房子----到底现在能不能买?请大家给我支支招。谢谢!
;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从静止的立场看,房价是有点高,是让普通百姓受不了了。
但从经济的前瞻性角度看,房价并不算高,理由如下:
1、宣城房价平均在3500元左右,与当前公务员月均工资收入相当,估计在宣城再加上企业主、个体工商户、资本食利者、在职者兼职收入,能达到这一标准的人数大有人在,宣城市市区按30万人算,在这个收入水平之上的估计至少有50000户左右。在他们的收入预期中,现在房价是合理的;
2、宣城是中小城市,城市化也刚刚起步,大量原先居住在农村的国家工作人员(乡镇公务员、教师、医务工作者及其他人员)进城看来是谁也挡不住的大势了。他们的进城置业就对房子形成了强大的市场需求;
3、在农村,大家或许已经看到了,义务教育每况俞下,非常多的家庭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不被毁在低质量的义务教育手里,他们省吃俭用为孩子在城里上奋飞、阳光、十二中之类的私立中学,很多家长已经将上小学的孩子都送进城里来了,他们中若有钱则会置房,若无钱则会租房,反正会加大对房产的需求;
4、通货膨胀预期。央行上半货币的巨量投放,原本指望能刺激实体经济的复苏,但世界经济的不景气,使得这些资金在通胀预期下进入了股市与房市,这不是个人的前瞻性预测,这是市场参与者的整体的未来预见,不远的通胀可能是我们任何人都抵制不了的。
综上所述,企望房价大幅下跌几乎是一向情愿的单相思,房价能够平稳或平稳中上涨才是我们的万福了。所以如果你是属于需求性置房,我觉得这时不要忧虑,当然如果你是投资性置房,那就另当别论了。
从静止的立场看,房价是有点高,是让普通百姓受不了了。
但从经济的前瞻性角度看,房价并不算高,理由如下:
1、宣城房价平均在3500元左右,与当前公务员月均工资收入相当,估计在宣城再加上企业主、个体工商户、资本食利者、在职者兼职收入,能达到这一标准的人数大有人在,宣城市市区按30万人算,在这个收入水平之上的估计至少有50000户左右。在他们的收入预期中,现在房价是合理的;
2、宣城是中小城市,城市化也刚刚起步,大量原先居住在农村的国家工作人员(乡镇公务员、教师、医务工作者及其他人员)进城看来是谁也挡不住的大势了。他们的进城置业就对房子形成了强大的市场需求;
3、在农村,大家或许已经看到了,义务教育每况俞下,非常多的家庭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不被毁在低质量的义务教育手里,他们省吃俭用为孩子在城里上奋飞、阳光、十二中之类的私立中学,很多家长已经将上小学的孩子都送进城里来了,他们中若有钱则会置房,若无钱则会租房,反正会加大对房产的需求;
4、通货膨胀预期。央行上半货币的巨量投放,原本指望能刺激实体经济的复苏,但世界经济的不景气,使得这些资金在通胀预期下进入了股市与房市,这不是个人的前瞻性预测,这是市场参与者的整体的未来预见,不远的通胀可能是我们任何人都抵制不了的。
综上所述,企望房价大幅下跌几乎是一向情愿的单相思,房价能够平稳或平稳中上涨才是我们的万福了。所以如果你是属于需求性置房,我觉得这时不要忧虑,当然如果你是投资性置房,那就另当别论了。
;
;
冬天不爽:有感于“买房,该不该出手”一帖中老熊猫网友的论断
如题,直接进入,希望老熊猫网友不吝赐教:
; ; ; ; ;“但从经济的前瞻性角度看,房价并不算高”用宣城话说就是角度很刁,但是很雷人,希望能不吝赐教什么是“经济的前瞻性角度”,难道就是你下面展开的四点?其实最能反映房价高不高的“角度”就是“房价收入比”了,相信经济专家的你肯定知道怎么计算了。
; ; ; 1、“宣城房价平均在3500元左右,与当前公务员月均工资收入相当,估计在宣城再加上企业主、个体工商户、资本食利者、在职者兼职收入,能达到这一标准的人数大有人在,宣城市市区按30万人算,在这个收入水平之上的估计至少有50000户左右。”就不讨论你的公务员月均工资收入是怎么来的了。按你的说法看看我们宣城市区有多少有钱人吧,按户均2个人拿工资算就是10万人,户均3个人拿工资就是15万人,达到年工资收入42000元。再给你几个数字比较下吧,2008年宣城市全部职工平均人数只有110419人,全部职工平均工资26787元,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11810元。就算是你打错字了,不是5万户,是5万人吧,市区5万职工年工资42000,而全市11万平均才26787。麻烦解释一下吧。
; ;“在他们的收入预期中,现在房价是合理的”。猜了半天,估计你想说的是与他们的收人预期相比,现在房价是合理的。这样的结论不知道是怎么得出来的,也许是因为我们穷人很难理解富人的想法,难怪有开发商大腕叫嚣“我们专为富人造房”。
; ; 2、“宣城是中小城市,城市化也刚刚起步,大量原先居住在农村的国家工作人员(乡镇公务员、教师、医务工作者及其他人员)进城看来是谁也挡不住的大势了。他们的进城置业就对房子形成了强大的市场需求”。牛刀有句话说的好,中国的城市化是以蚕食土地掠夺农民又转手以高房价盘剥城市居民的彻头彻尾的掠夺人民财富的概念。就算有强大的市场需求,怎么就能从经济的前瞻性角度看房价并不算高,看来此角度相当的刁!
; ; 3、“在农村,大家或许已经看到了,义务教育每况俞下,非常多的家庭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不被毁在低质量的义务教育手里,他们省吃俭用为孩子在城里上奋飞、阳光、十二中之类的私立中学,很多家长已经将上小学的孩子都送进城里来了,他们中若有钱则会置房,若无钱则会租房,反正会加大对房产的需求”。你的第二、第三点都是只看到大量需求的存在,没看到在畸高的房价面前,很多人是拒绝购买,更多的人是无力购买。有大量的需求就能证明房价不高吗?需求要转变成实际消费行为,受到消费者经济收入、消费品价格等因素影响,面对高房价,中低收入者的需求必然受到限制。
; ; 4、“通货膨胀预期。央行上半货币的巨量投放,原本指望能刺激实体经济的复苏,但世界经济的不景气,使得这些资金在通胀预期下进入了股市与房市,这不是个人的前瞻性预测,这是市场参与者的整体的未来预见,不远的通胀可能是我们任何人都抵制不了的。”会不会发生通胀,我真不知道,那是经济专家的事。但是我知道通胀带来的物价飞涨,钱不值钱,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真的发生通涨,谁都知道央行会干什么,加息呗,当然还会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现在高房价贷款买了房子,如果发生通货膨胀,水电等各种生活费用全部涨价,银行再提高利息,你还能付的起月供吗。
; ; “综上所述,企望房价大幅下跌几乎是一向情愿的单相思,房价能够平稳或平稳中上涨才是我们的万福了。”再怎么“综”,我也实在看不出来你哪点证明了宣城房价不高。企望房价下跌可能是单相思,这已经让我们买不起房的人很痛苦、很绝望了,还要我们接受房价上涨才是我们的万福?不好意思啊,我真没那么高的觉悟。不妨你这样试试,去找几个身边买不起房的人,对他们说“不要再单相思房价下跌了,房价上涨才是你们的万福”,看看他们是对你行万福叩首礼,还是抽你丫的?
; ; ; ; ;“但从经济的前瞻性角度看,房价并不算高”用宣城话说就是角度很刁,但是很雷人,希望能不吝赐教什么是“经济的前瞻性角度”,难道就是你下面展开的四点?其实最能反映房价高不高的“角度”就是“房价收入比”了,相信经济专家的你肯定知道怎么计算了。
; ; ; 1、“宣城房价平均在3500元左右,与当前公务员月均工资收入相当,估计在宣城再加上企业主、个体工商户、资本食利者、在职者兼职收入,能达到这一标准的人数大有人在,宣城市市区按30万人算,在这个收入水平之上的估计至少有50000户左右。”就不讨论你的公务员月均工资收入是怎么来的了。按你的说法看看我们宣城市区有多少有钱人吧,按户均2个人拿工资算就是10万人,户均3个人拿工资就是15万人,达到年工资收入42000元。再给你几个数字比较下吧,2008年宣城市全部职工平均人数只有110419人,全部职工平均工资26787元,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11810元。就算是你打错字了,不是5万户,是5万人吧,市区5万职工年工资42000,而全市11万平均才26787。麻烦解释一下吧。
; ;“在他们的收入预期中,现在房价是合理的”。猜了半天,估计你想说的是与他们的收人预期相比,现在房价是合理的。这样的结论不知道是怎么得出来的,也许是因为我们穷人很难理解富人的想法,难怪有开发商大腕叫嚣“我们专为富人造房”。
; ; 2、“宣城是中小城市,城市化也刚刚起步,大量原先居住在农村的国家工作人员(乡镇公务员、教师、医务工作者及其他人员)进城看来是谁也挡不住的大势了。他们的进城置业就对房子形成了强大的市场需求”。牛刀有句话说的好,中国的城市化是以蚕食土地掠夺农民又转手以高房价盘剥城市居民的彻头彻尾的掠夺人民财富的概念。就算有强大的市场需求,怎么就能从经济的前瞻性角度看房价并不算高,看来此角度相当的刁!
; ; 3、“在农村,大家或许已经看到了,义务教育每况俞下,非常多的家庭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不被毁在低质量的义务教育手里,他们省吃俭用为孩子在城里上奋飞、阳光、十二中之类的私立中学,很多家长已经将上小学的孩子都送进城里来了,他们中若有钱则会置房,若无钱则会租房,反正会加大对房产的需求”。你的第二、第三点都是只看到大量需求的存在,没看到在畸高的房价面前,很多人是拒绝购买,更多的人是无力购买。有大量的需求就能证明房价不高吗?需求要转变成实际消费行为,受到消费者经济收入、消费品价格等因素影响,面对高房价,中低收入者的需求必然受到限制。
; ; 4、“通货膨胀预期。央行上半货币的巨量投放,原本指望能刺激实体经济的复苏,但世界经济的不景气,使得这些资金在通胀预期下进入了股市与房市,这不是个人的前瞻性预测,这是市场参与者的整体的未来预见,不远的通胀可能是我们任何人都抵制不了的。”会不会发生通胀,我真不知道,那是经济专家的事。但是我知道通胀带来的物价飞涨,钱不值钱,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真的发生通涨,谁都知道央行会干什么,加息呗,当然还会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现在高房价贷款买了房子,如果发生通货膨胀,水电等各种生活费用全部涨价,银行再提高利息,你还能付的起月供吗。
; ; “综上所述,企望房价大幅下跌几乎是一向情愿的单相思,房价能够平稳或平稳中上涨才是我们的万福了。”再怎么“综”,我也实在看不出来你哪点证明了宣城房价不高。企望房价下跌可能是单相思,这已经让我们买不起房的人很痛苦、很绝望了,还要我们接受房价上涨才是我们的万福?不好意思啊,我真没那么高的觉悟。不妨你这样试试,去找几个身边买不起房的人,对他们说“不要再单相思房价下跌了,房价上涨才是你们的万福”,看看他们是对你行万福叩首礼,还是抽你丫的?
;
;
很感谢冬天不爽网友对我观点的质疑,这一观点只是那天看了《该不该出手》后对发贴者的一个建议贴,当时还就怕有人骂我,不想却真的有人找我单挑了。
首先要声明一点的是,当时写的很急,数据并没有查找,只是凭印象而写的,比如均价3500元/平米;还有50000户,明眼人是能看出指的是50000人,因为他对比的基数是300000人。
看了冬天不爽网友的质疑后,本不想针锋相对地进行回复,无赖此位网友指名道姓(网名)叫我“赐教”,说赐教我真不敢,我看还是一起切磋交流吧。
一、首先讨论房价的形成机制
房子供给与其他商品供给有着本质的不同,其他商品(大多数)买卖双方是众多的,买卖双方的市场参与程度是充分的,价格形成机理是自由竞争市场的竞争价格,其结果是平均利润为0,而房子商品市场买卖双方是处在不同的位置上,买方众多,卖方可数,可以说是这个市场相当于寡头竞争市场,其价格形成机理是寡头盟约(当然政府会有干预,但实际上效果很小),市场参与者双方搏弈的结果是开发商肯定会拥有超额利润。
二、什么是经济的前瞻性
其实这不用我解释了,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认识。
如果没有这方面的认识,那你可以退回十年,想想那时的物价,那时的房价,那时的城市规模,那时的城市人口,还有那时的收入水平与生活水平,再与现在的情况进行对比,就清楚了“前瞻性”是要我们放眼未来、考虑未来的一种主观思维方式。
三、三十万对五万的说明
这些数据也是概数,确实没有经过严格的统计。
三十万大体是说目前宣城人口规模,五万大体是说年收入在4万以上的人数(也相当于家庭数)。我当时的回贴在这方面是有歧义的。我说的年均收入在4万以上,不仅包括职工工资收入,还包括“企业主、个体工商户、资本食利者、在职者兼职等”的收入。我们可以测算一下,宣城市驻区单位的职工有多少。宣州区政府公务人员及市区两级事业编等有多少,你能统计一下吗?除掉这些还有烟草公司、银行、电信、电力、高速公路等高收入企业单位的职工,下来是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的相当大的一部分。再者就是考虑兼职收入后,5万人其实是不算多的。我没有限定工资收入阶层。我说的是年总收入。
四、商品房的购买对象的讨论
商品房生产者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其销售对象是定位在能够买得起商品房的人。这一点是不依你我意志为转移的。那穷人如何购买房子,这可能是政府职责的范围。比如安居工程房、降低首付款比例等。
还有买不起商品房的人也可以租赁房屋,并不一定要买房呀,冬天不爽先生的观点好象是他们非买房不可。这一点可能进入了一个误区。
五、关于城市化的问题
尽管你我都有对时下不满的看法,但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不是你我能阻止的了的。二十年前,西林小区还是一个破窑场,敬亭园还是菜地,就连商之南也是一块蔬菜地,现在呢?你可以对城市化方式有不满的情绪,但你不可以对城市化进程有任何程度的怀疑。
五、需求存在是导致房价下不来的主要原因。
我在上回帖子里分析了大量的需求,估计你也不怀疑吧。
是的,有购买能力的需求才是真实的需求。我承认。
但我想说,房子消费不同于其他商品消费,没有购买能力的人也有消费能力,他们或租赁或按竭,这些都是对房子商品的一种需求形式。正是因为房子消费形式不同于其他商品的消费形式,才会有投资购买的存在,才会有购买数套房子的人存在。才会产生对房子需求冲动。你可以调查一下,在宣城,一户拥有两套或两套以上的房子的家庭有多少?
与上次回贴重复的内容我就不多说了。
六、关于通胀预期
通胀是不可避免的,这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政策所决定的。
适量的通涨有利于经济发展,经济周期的存在也需要货币投放进行调节,货币投放调节的结果肯定是物价的变动,物价变动的主要趋势是上涨。
目前,中国经济应该是处在高速增长的时期,高速增长的时期,物价也不会下跌的,而是上涨的。
从另一个角度讲,高速增长的经济也会给房子商品一个比较高的价格估值。
七、我没有说房价涨是万福,你这是在片面理解我文中的意思,是斩头去尾的理解了我的意思。请你再从头读一遍吧。http://www.xuancheng.org/viewthread.php?tid=304480&;extra=&;page=2
首先要声明一点的是,当时写的很急,数据并没有查找,只是凭印象而写的,比如均价3500元/平米;还有50000户,明眼人是能看出指的是50000人,因为他对比的基数是300000人。
看了冬天不爽网友的质疑后,本不想针锋相对地进行回复,无赖此位网友指名道姓(网名)叫我“赐教”,说赐教我真不敢,我看还是一起切磋交流吧。
一、首先讨论房价的形成机制
房子供给与其他商品供给有着本质的不同,其他商品(大多数)买卖双方是众多的,买卖双方的市场参与程度是充分的,价格形成机理是自由竞争市场的竞争价格,其结果是平均利润为0,而房子商品市场买卖双方是处在不同的位置上,买方众多,卖方可数,可以说是这个市场相当于寡头竞争市场,其价格形成机理是寡头盟约(当然政府会有干预,但实际上效果很小),市场参与者双方搏弈的结果是开发商肯定会拥有超额利润。
二、什么是经济的前瞻性
其实这不用我解释了,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认识。
如果没有这方面的认识,那你可以退回十年,想想那时的物价,那时的房价,那时的城市规模,那时的城市人口,还有那时的收入水平与生活水平,再与现在的情况进行对比,就清楚了“前瞻性”是要我们放眼未来、考虑未来的一种主观思维方式。
三、三十万对五万的说明
这些数据也是概数,确实没有经过严格的统计。
三十万大体是说目前宣城人口规模,五万大体是说年收入在4万以上的人数(也相当于家庭数)。我当时的回贴在这方面是有歧义的。我说的年均收入在4万以上,不仅包括职工工资收入,还包括“企业主、个体工商户、资本食利者、在职者兼职等”的收入。我们可以测算一下,宣城市驻区单位的职工有多少。宣州区政府公务人员及市区两级事业编等有多少,你能统计一下吗?除掉这些还有烟草公司、银行、电信、电力、高速公路等高收入企业单位的职工,下来是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的相当大的一部分。再者就是考虑兼职收入后,5万人其实是不算多的。我没有限定工资收入阶层。我说的是年总收入。
四、商品房的购买对象的讨论
商品房生产者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其销售对象是定位在能够买得起商品房的人。这一点是不依你我意志为转移的。那穷人如何购买房子,这可能是政府职责的范围。比如安居工程房、降低首付款比例等。
还有买不起商品房的人也可以租赁房屋,并不一定要买房呀,冬天不爽先生的观点好象是他们非买房不可。这一点可能进入了一个误区。
五、关于城市化的问题
尽管你我都有对时下不满的看法,但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不是你我能阻止的了的。二十年前,西林小区还是一个破窑场,敬亭园还是菜地,就连商之南也是一块蔬菜地,现在呢?你可以对城市化方式有不满的情绪,但你不可以对城市化进程有任何程度的怀疑。
五、需求存在是导致房价下不来的主要原因。
我在上回帖子里分析了大量的需求,估计你也不怀疑吧。
是的,有购买能力的需求才是真实的需求。我承认。
但我想说,房子消费不同于其他商品消费,没有购买能力的人也有消费能力,他们或租赁或按竭,这些都是对房子商品的一种需求形式。正是因为房子消费形式不同于其他商品的消费形式,才会有投资购买的存在,才会有购买数套房子的人存在。才会产生对房子需求冲动。你可以调查一下,在宣城,一户拥有两套或两套以上的房子的家庭有多少?
与上次回贴重复的内容我就不多说了。
六、关于通胀预期
通胀是不可避免的,这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政策所决定的。
适量的通涨有利于经济发展,经济周期的存在也需要货币投放进行调节,货币投放调节的结果肯定是物价的变动,物价变动的主要趋势是上涨。
目前,中国经济应该是处在高速增长的时期,高速增长的时期,物价也不会下跌的,而是上涨的。
从另一个角度讲,高速增长的经济也会给房子商品一个比较高的价格估值。
七、我没有说房价涨是万福,你这是在片面理解我文中的意思,是斩头去尾的理解了我的意思。请你再从头读一遍吧。http://www.xuancheng.org/viewthread.php?tid=304480&;extra=&;page=2
;
我当时的回贴是针对《该不该出手》贴的一种意见。希望对发贴者决策有所帮助。
我也想过会有人骂我,但当时他是征询该不该买房。我就赁借着我的理解给他如实的回复了。
我本不是富人,我也是穷人中的穷人,只是我比你们工作早了些,赶上了福利分房,我才有了房。
一说起中国社会的经济问题就会涉及中国的两极分化,涉及到中国的社会问题。我也和你们一样,我也有很多不平感,但现实不是你我能改变的。我们要做的是顺应和适应,努力使自己在严酷现实中生存。
对于冬天不爽先生的此贴我不想有太多的思考了,讲多了就是社会问题的讨论了。我至此打住,请见谅。
我也想过会有人骂我,但当时他是征询该不该买房。我就赁借着我的理解给他如实的回复了。
我本不是富人,我也是穷人中的穷人,只是我比你们工作早了些,赶上了福利分房,我才有了房。
一说起中国社会的经济问题就会涉及中国的两极分化,涉及到中国的社会问题。我也和你们一样,我也有很多不平感,但现实不是你我能改变的。我们要做的是顺应和适应,努力使自己在严酷现实中生存。
对于冬天不爽先生的此贴我不想有太多的思考了,讲多了就是社会问题的讨论了。我至此打住,请见谅。
;
;
;
谢谢老熊猫能回复,让我增长知识,受益匪浅。我的质疑最主要是你的“但从经济的前瞻性角度看,房价并不算高”论点。从普通百姓角度看,房价高不高,这已经不是什么经济问题了,而是一个常识问题。最能说明房价高不高的指标就是收入房价比,这点不知为何你视而不见。
; ;一、首先讨论房价的形成机制。谢谢你让我们了解了房价形成机制。开发商肯定会拥有超额利润,看看每年的财富榜,大家都知道。
; ;二、什么是经济的前瞻性。放眼未来、考虑未来的主观思维方式,很好,赞成。
; ;三、三十万对五万的说明。我并非纠缠数字的准确性,而是想知道,即使有5万人年收入在4万以上,或者更多,怎么就能说明“房价不算高”。
; ;四、商品房的购买对象的讨论。“冬天不爽先生的观点好象是他们非买房不可,这一点可能进入了一个误区”,真不明白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我至于瞎操心谁谁非买房不可吗。进入误区的可能是你,“但从经济的前瞻性角度看,房价并不算高,理由如下”, 我质疑的是你的四个理由证明不了房价为什么不算高,而没有质疑宣城大量高收入家庭的存在,没有质疑大量购房需求的存在。
; ;五、关于城市化的问题。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不可否认,但为什么我就不可以对城市化进程有任何程度的怀疑呢?我们所谓的城市化已经完全走样,城乡差距依然越拉越大,也没有给农民带来一点实惠,相反,在地方政府的城市化进程中,侵占了大量的耕地,大兴土木,劳民伤财,不仅拖了国家经济的后腿,也侵害了农民的利益。这样的城市化我们连怀疑的权利都没有吗?
; ;六、需求存在是导致房价下不来的主要原因。对于大量的需求存在,我一直不怀疑,我也是大量的其中之一。对大量房产投资者存在更不怀疑。怀疑的是大量需求的存在怎么说明“房价不算高”?
; ;七、关于通胀预期。我说了,通胀不通胀我不清楚,但我知道通胀对个人来说没有好处。如果目前中国经济还处在高速增长的时期,国家还提什么“十大产业振兴计划”、提什么“保8”,还有什么必要提什么4万亿的政府主导性投资计划,还有什么必要上半年狂发7.37万亿新增贷款 ?在看看上半年国家统计局的数字吧,2009年上半年,投资占87.6%,消费占53.4%,出口是负41%,上半年的增长完全是货币因素,内需不足,产能过剩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这种增长怎么可能持续呢?
; ;八、“综上所述,企望房价大幅下跌几乎是一向情愿的单相思,房价能够平稳或平稳中上涨才是我们的万福了。”那还是请你全面的告知是什么意思吧。
; ;一、首先讨论房价的形成机制。谢谢你让我们了解了房价形成机制。开发商肯定会拥有超额利润,看看每年的财富榜,大家都知道。
; ;二、什么是经济的前瞻性。放眼未来、考虑未来的主观思维方式,很好,赞成。
; ;三、三十万对五万的说明。我并非纠缠数字的准确性,而是想知道,即使有5万人年收入在4万以上,或者更多,怎么就能说明“房价不算高”。
; ;四、商品房的购买对象的讨论。“冬天不爽先生的观点好象是他们非买房不可,这一点可能进入了一个误区”,真不明白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我至于瞎操心谁谁非买房不可吗。进入误区的可能是你,“但从经济的前瞻性角度看,房价并不算高,理由如下”, 我质疑的是你的四个理由证明不了房价为什么不算高,而没有质疑宣城大量高收入家庭的存在,没有质疑大量购房需求的存在。
; ;五、关于城市化的问题。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不可否认,但为什么我就不可以对城市化进程有任何程度的怀疑呢?我们所谓的城市化已经完全走样,城乡差距依然越拉越大,也没有给农民带来一点实惠,相反,在地方政府的城市化进程中,侵占了大量的耕地,大兴土木,劳民伤财,不仅拖了国家经济的后腿,也侵害了农民的利益。这样的城市化我们连怀疑的权利都没有吗?
; ;六、需求存在是导致房价下不来的主要原因。对于大量的需求存在,我一直不怀疑,我也是大量的其中之一。对大量房产投资者存在更不怀疑。怀疑的是大量需求的存在怎么说明“房价不算高”?
; ;七、关于通胀预期。我说了,通胀不通胀我不清楚,但我知道通胀对个人来说没有好处。如果目前中国经济还处在高速增长的时期,国家还提什么“十大产业振兴计划”、提什么“保8”,还有什么必要提什么4万亿的政府主导性投资计划,还有什么必要上半年狂发7.37万亿新增贷款 ?在看看上半年国家统计局的数字吧,2009年上半年,投资占87.6%,消费占53.4%,出口是负41%,上半年的增长完全是货币因素,内需不足,产能过剩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这种增长怎么可能持续呢?
; ;八、“综上所述,企望房价大幅下跌几乎是一向情愿的单相思,房价能够平稳或平稳中上涨才是我们的万福了。”那还是请你全面的告知是什么意思吧。
;
;
;
看来我是欲罢不能了!
一、关于这个“但从经济的前瞻性角度看,房价并不算高”的解释
二十年前吧,房价是200-300元/平方,但当时我们的工资是64元/月,当时我们别说买房,连想都不敢想,但往后十年呢,200-300元/平米可能就没有了,需要1000多元了,十年前,1000多元/平米,当时我的工资也就600元上下(具体真的不记得了,请见谅),还是嫌房贵,还是承受不起高昂的房价,你不买,好行,现在是3000多元/平米了,你我的工资水平还是承受不起这么高的房价,还是认为房价高的离谱,不买,坚决不买,那再过十年后呢,结果会不会历史的重演呢?我无需给出答案,你自己看吧。从趋势上看普通百姓靠工资的上涨来买得起房那可能只是教科书上才能写出的故事。
从“经济的前瞻性角度看,房价并不算高”也可以通过这个例子得出,这下通俗易懂了吧。
二、关于“怀疑的是大量需求的存在怎么说明‘房价不算高’”的解释
你在前面说,“对于大量的需求存在,我一直不怀疑,我也是大量的其中之一。对大量房产投资者存在更不怀疑”。那为什么要怀疑房价一定高了呢,我说的不算高前面已经交待了是动态的前瞻性的,而你为什么要咬死呢。再者房子是卖给买得起的并愿意买的人的,有大量需求存在,且也不怀疑“有钱人多”那为什么要怀疑房价高呢?房价高低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从市场供求关系角度看,只要能实现市场出清,那价格就是均衡价格,就不算高,这一点我从你回答的字里行间也能感受到你能明白的。
房价高低不是你我说了算的,是市场说了算的,市场能接受,就说明价格合理,至于你我买不买得起房,不是市场考虑的,也更不是开发商考虑的,房价高低与否最终让市场去说。当然我基于分析得出的并不算高也得到了市场的验证。
三、你可以对城市化方式有不满的情绪,但你不可以对城市化进程(好象指的是速度方面吧,请看仔细了)有任何程度的怀疑。
至于哪些人在城市化中得到多少利,哪些人又失去多少,这我不去辩驳,但城市化进程你是不可以产生任何程度的怀疑的。
四、关于通胀预期的再说明。
你在文中引用了大量的经济数据,看得出你对经济是十分关注,或许咱们是同行,或许你在国家统计部门,你写道“国家还提什么“十大产业振兴计划”、提什么“保8”,还有什么必要提什么4万亿的政府主导性投资计划,还有什么必要上半年狂发7.37万亿新增贷款?在看看上半年国家统计局的数字吧,2009年上半年,投资占87.6%,消费占53.4%,出口是负41%,上半年的增长完全是货币因素,内需不足,产能过剩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这种增长怎么可能持续呢?”。
这些数据不恰恰反映了我国经济的高增长吗?出口不行搞投资,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就不是增长了吗?我看你呀,简直是白马非马了。
产能过剩就不会导致通胀吗?我不知道你的经济学是怎么学的。产能过剩也还有结构性通胀吧,也还有基础产品价格变动而导致的物价变动吧,也还有个货币海量投放形成的货币定向聚集导致的物价变动(如定向投资导致的投资品价格上涨)吧?。。。。。。经济学教科书中都有了相应解释,市场也给予了有力地回答。
五、“综上所述,企望房价大幅下跌几乎是一向情愿的单相思,房价能够平稳或平稳中上涨才是我们的万福了。”那还是请你全面的告知是什么意思吧。
我回答你,我的意思是房价不会跌,不涨就是万福了。请仔细看看是不是这个意思?
一、关于这个“但从经济的前瞻性角度看,房价并不算高”的解释
二十年前吧,房价是200-300元/平方,但当时我们的工资是64元/月,当时我们别说买房,连想都不敢想,但往后十年呢,200-300元/平米可能就没有了,需要1000多元了,十年前,1000多元/平米,当时我的工资也就600元上下(具体真的不记得了,请见谅),还是嫌房贵,还是承受不起高昂的房价,你不买,好行,现在是3000多元/平米了,你我的工资水平还是承受不起这么高的房价,还是认为房价高的离谱,不买,坚决不买,那再过十年后呢,结果会不会历史的重演呢?我无需给出答案,你自己看吧。从趋势上看普通百姓靠工资的上涨来买得起房那可能只是教科书上才能写出的故事。
从“经济的前瞻性角度看,房价并不算高”也可以通过这个例子得出,这下通俗易懂了吧。
二、关于“怀疑的是大量需求的存在怎么说明‘房价不算高’”的解释
你在前面说,“对于大量的需求存在,我一直不怀疑,我也是大量的其中之一。对大量房产投资者存在更不怀疑”。那为什么要怀疑房价一定高了呢,我说的不算高前面已经交待了是动态的前瞻性的,而你为什么要咬死呢。再者房子是卖给买得起的并愿意买的人的,有大量需求存在,且也不怀疑“有钱人多”那为什么要怀疑房价高呢?房价高低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从市场供求关系角度看,只要能实现市场出清,那价格就是均衡价格,就不算高,这一点我从你回答的字里行间也能感受到你能明白的。
房价高低不是你我说了算的,是市场说了算的,市场能接受,就说明价格合理,至于你我买不买得起房,不是市场考虑的,也更不是开发商考虑的,房价高低与否最终让市场去说。当然我基于分析得出的并不算高也得到了市场的验证。
三、你可以对城市化方式有不满的情绪,但你不可以对城市化进程(好象指的是速度方面吧,请看仔细了)有任何程度的怀疑。
至于哪些人在城市化中得到多少利,哪些人又失去多少,这我不去辩驳,但城市化进程你是不可以产生任何程度的怀疑的。
四、关于通胀预期的再说明。
你在文中引用了大量的经济数据,看得出你对经济是十分关注,或许咱们是同行,或许你在国家统计部门,你写道“国家还提什么“十大产业振兴计划”、提什么“保8”,还有什么必要提什么4万亿的政府主导性投资计划,还有什么必要上半年狂发7.37万亿新增贷款?在看看上半年国家统计局的数字吧,2009年上半年,投资占87.6%,消费占53.4%,出口是负41%,上半年的增长完全是货币因素,内需不足,产能过剩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这种增长怎么可能持续呢?”。
这些数据不恰恰反映了我国经济的高增长吗?出口不行搞投资,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就不是增长了吗?我看你呀,简直是白马非马了。
产能过剩就不会导致通胀吗?我不知道你的经济学是怎么学的。产能过剩也还有结构性通胀吧,也还有基础产品价格变动而导致的物价变动吧,也还有个货币海量投放形成的货币定向聚集导致的物价变动(如定向投资导致的投资品价格上涨)吧?。。。。。。经济学教科书中都有了相应解释,市场也给予了有力地回答。
五、“综上所述,企望房价大幅下跌几乎是一向情愿的单相思,房价能够平稳或平稳中上涨才是我们的万福了。”那还是请你全面的告知是什么意思吧。
我回答你,我的意思是房价不会跌,不涨就是万福了。请仔细看看是不是这个意思?
;
;
说了多次讨论房价一点意思都没有,房价高不高每个人心里都清楚的很,就此打住不说了。
下面只回答先生一个跟房价无关的问题:
“这些数据不恰恰反映了我国经济的高增长吗?出口不行搞投资,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就不是增长了吗?我看你呀,简直是白马非马了。
产能过剩就不会导致通胀吗?我不知道你的经济学是怎么学的。产能过剩也还有结构性通胀吧,也还有基础产品价格变动而导致的物价变动吧,也还有个货币海量投放形成的货币定向聚集导致的物价变动(如定向投资导致的投资品价格上涨)吧?。。。。。。经济学教科书中都有了相应解释,市场也给予了有力地回答。”
; ;1、我的原话是“上半年的增长完全是货币因素,内需不足,产能过剩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这种增长怎么可能持续呢”
不知道你是怎么看出来我白马非马了。近十年来,中国宏观经济的三驾马车一直是保持在消费占40%左右、投资占30%左右、出口占30%左右,大体如此。
今年上半年投资占87.6%,消费占53.4%,出口是负41%,其实这里面还有占10%左右的房产投资首次统计到了消费里面。
经济的发展有赖于消费促进生产、生产鼓励消费。良好的宏观经济运行三者是怎样的购架,经济学学的很好的你应该比我清楚。
所以我疑问这种完全是货币因素带来的增长如何能持续,而没有否认上半年没增长。
; ; 2、“产能过剩就不会导致通胀吗?我不知道你的经济学是怎么学的。”先生批评的对,高深的经济学我压根没学过。但是很诧异我什么时候说过“产能过剩不会导致通涨”这句话,
要我说我也说不出来,这个真不懂。我只说了“内需不足,产能过剩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这个是我们国家经济目前最大的矛盾,这个矛盾得不到很好解决,经济持续增长就没有了基础,
我想这也是国家提出“扩内需、保增长”的依据吧。先生产生如此误会,我是断不敢怀疑先生的语文是怎么学的,只能检讨我的表达能力有限,对不住了。
; ; 3、我所引用的一些数据,实在不是我关注经济,而是报纸、CCTV等媒体天天鼓吹的东西,看的多了,听的烦了,也偶尔用用冒充冒充。先生知识渊博,我只能仰视,今生可能没能力和你同行了;我想去统计部门,可人家不要我。
; ; ; ;之前言辞不当之处 还望见谅
下面只回答先生一个跟房价无关的问题:
“这些数据不恰恰反映了我国经济的高增长吗?出口不行搞投资,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就不是增长了吗?我看你呀,简直是白马非马了。
产能过剩就不会导致通胀吗?我不知道你的经济学是怎么学的。产能过剩也还有结构性通胀吧,也还有基础产品价格变动而导致的物价变动吧,也还有个货币海量投放形成的货币定向聚集导致的物价变动(如定向投资导致的投资品价格上涨)吧?。。。。。。经济学教科书中都有了相应解释,市场也给予了有力地回答。”
; ;1、我的原话是“上半年的增长完全是货币因素,内需不足,产能过剩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这种增长怎么可能持续呢”
不知道你是怎么看出来我白马非马了。近十年来,中国宏观经济的三驾马车一直是保持在消费占40%左右、投资占30%左右、出口占30%左右,大体如此。
今年上半年投资占87.6%,消费占53.4%,出口是负41%,其实这里面还有占10%左右的房产投资首次统计到了消费里面。
经济的发展有赖于消费促进生产、生产鼓励消费。良好的宏观经济运行三者是怎样的购架,经济学学的很好的你应该比我清楚。
所以我疑问这种完全是货币因素带来的增长如何能持续,而没有否认上半年没增长。
; ; 2、“产能过剩就不会导致通胀吗?我不知道你的经济学是怎么学的。”先生批评的对,高深的经济学我压根没学过。但是很诧异我什么时候说过“产能过剩不会导致通涨”这句话,
要我说我也说不出来,这个真不懂。我只说了“内需不足,产能过剩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这个是我们国家经济目前最大的矛盾,这个矛盾得不到很好解决,经济持续增长就没有了基础,
我想这也是国家提出“扩内需、保增长”的依据吧。先生产生如此误会,我是断不敢怀疑先生的语文是怎么学的,只能检讨我的表达能力有限,对不住了。
; ; 3、我所引用的一些数据,实在不是我关注经济,而是报纸、CCTV等媒体天天鼓吹的东西,看的多了,听的烦了,也偶尔用用冒充冒充。先生知识渊博,我只能仰视,今生可能没能力和你同行了;我想去统计部门,可人家不要我。
; ; ; ;之前言辞不当之处 还望见谅
;
;
;
中国作为后起工业国,经济增长模型基本是沿袭前苏联赶超模式,走出的是不同于西方国家的霍夫曼模型,有时把我们的工业化模式称之为“逆霍夫曼模式”,在这一模式指导下,中国经济增长在很长的时期内主要依靠投资增长,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改革诟病,增长了消费比例,但无论如何增长,这几十年来,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与西方国家相比,始终属于非消费型增长模式,那要按你的思维模式,这几十年经济增长都是不健康的了?
经济增长本没有统一的模式,各国本着各国的历史的、地理的、文化的等特点进行选择,东亚经济圈的积累比例始终大于西方国家,这可能不仅仅是地理的因素,在这里面文化的和历史的因素可能占的成份更多一点。
按你说“消费占40%左右、投资占30%左右、出口占30%左右”就是合理的增长模式,我想说这并不是经典合理的增长模式,你想想出口的30%,对你来说是赚取了人家的钱,这30%对于国家来说还是沉淀下来了,如果从全球看,都追求出口的30%,那谁又应当作为经济入超国呢?只是这种积累是建立在别国消费的基础上,别国消费了,中国却积累,积累后干什么呢?还是用于投资了(投资=储蓄)
实际上“消费占40%左右、投资占30%左右、出口占30%左右”的模型可以简化地理解为“消费40%,投资60%”,这样一看明显是一种不合理的经济增长了。
从长期看,中国经济始终是外延式增长模式,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不是最近才提出来的,从这一口号看,投资增长拉动并不是今年特有的,只是今年比较严重一点。
今年投资拉动比较严重应该可以理解,今年是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加深的一年,面对世界经济的不景气,中国政府适时提出了“加大投资,扩大内需”的口号,从宏观角度讲,投资是政府易控(增长)变量,政府可以通过货币的政策投放来调控投资,而内需呢,是要从老百姓腰里掏钱,这可能由于习惯的、文化的原因,这一变量政府难以调控(增加),所以才看到了你所提供的数据。这是很正常的。应对经济危机,有一种“挖坑”理论,说的就是政府增加公共需求,实现GDP增长,这也是当年罗斯福新政的要重举措。
应对危机的经济增长模型本来就是权宜之计,当然不能谈是多么地健康,但这一方法应对危机是有效的,只有我们应对了经济危机,走出了经济底谷,我们才能调整经济增长模式,才能按你所说的增长消费的比例,实现健康的增长。
经济增长本没有统一的模式,各国本着各国的历史的、地理的、文化的等特点进行选择,东亚经济圈的积累比例始终大于西方国家,这可能不仅仅是地理的因素,在这里面文化的和历史的因素可能占的成份更多一点。
按你说“消费占40%左右、投资占30%左右、出口占30%左右”就是合理的增长模式,我想说这并不是经典合理的增长模式,你想想出口的30%,对你来说是赚取了人家的钱,这30%对于国家来说还是沉淀下来了,如果从全球看,都追求出口的30%,那谁又应当作为经济入超国呢?只是这种积累是建立在别国消费的基础上,别国消费了,中国却积累,积累后干什么呢?还是用于投资了(投资=储蓄)
实际上“消费占40%左右、投资占30%左右、出口占30%左右”的模型可以简化地理解为“消费40%,投资60%”,这样一看明显是一种不合理的经济增长了。
从长期看,中国经济始终是外延式增长模式,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不是最近才提出来的,从这一口号看,投资增长拉动并不是今年特有的,只是今年比较严重一点。
今年投资拉动比较严重应该可以理解,今年是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加深的一年,面对世界经济的不景气,中国政府适时提出了“加大投资,扩大内需”的口号,从宏观角度讲,投资是政府易控(增长)变量,政府可以通过货币的政策投放来调控投资,而内需呢,是要从老百姓腰里掏钱,这可能由于习惯的、文化的原因,这一变量政府难以调控(增加),所以才看到了你所提供的数据。这是很正常的。应对经济危机,有一种“挖坑”理论,说的就是政府增加公共需求,实现GDP增长,这也是当年罗斯福新政的要重举措。
应对危机的经济增长模型本来就是权宜之计,当然不能谈是多么地健康,但这一方法应对危机是有效的,只有我们应对了经济危机,走出了经济底谷,我们才能调整经济增长模式,才能按你所说的增长消费的比例,实现健康的增长。
;
;
每次看到你的回复哭笑不得
你太会断章取义了 ; ;
“那要按你的思维模式,这几十年经济增长都是不健康的了?”
“按你说“消费占40%左右、投资占30%左右、出口占30%左右”就是合理的增长模式”
这些话是我说的本意吗?
实在没有讨论下去的必要 散了吧
你太会断章取义了 ; ;
“那要按你的思维模式,这几十年经济增长都是不健康的了?”
“按你说“消费占40%左右、投资占30%左右、出口占30%左右”就是合理的增长模式”
这些话是我说的本意吗?
实在没有讨论下去的必要 散了吧
;
;
;
不知道你是怎么看出来我白马非马了。近十年来,中国宏观经济的三驾马车一直是保持在消费占40%左右、投资占30%左右、出口占30%左右,大体如此。
今年上半年投资占87.6%,消费占53.4%,出口是负41%,其实这里面还有占10%左右的房产投资首次统计到了消费里面。
经济的发展有赖于消费促进生产、生产鼓励消费。良好的宏观经济运行三者是怎样的购架,经济学学的很好的你应该比我清楚。
-------------------------------------------------------
你再读读这段文字,你是肯定4:3:3呢还是肯定87.6:53.4:-41呢?因为你在询问良好的宏观经济运行三者的架构是如何呀?我理解有问题吗?我是断章取义了吗?
今年上半年投资占87.6%,消费占53.4%,出口是负41%,其实这里面还有占10%左右的房产投资首次统计到了消费里面。
经济的发展有赖于消费促进生产、生产鼓励消费。良好的宏观经济运行三者是怎样的购架,经济学学的很好的你应该比我清楚。
-------------------------------------------------------
你再读读这段文字,你是肯定4:3:3呢还是肯定87.6:53.4:-41呢?因为你在询问良好的宏观经济运行三者的架构是如何呀?我理解有问题吗?我是断章取义了吗?
;
;
实在没有讨论下去的必要散了吧
--------------------------------------------------------------------------
哈,现在知道了吧,没有这个必要了吧,当初为啥要开这个贴找我单挑呢?
不过我很希望在现实中能认识你,感觉你是个很认真的人。
--------------------------------------------------------------------------
哈,现在知道了吧,没有这个必要了吧,当初为啥要开这个贴找我单挑呢?
不过我很希望在现实中能认识你,感觉你是个很认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