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说话不能只顾雷人


  最近在网络上看到政府官员的雷人话语层出不穷,成为百姓坊间热议的谈资。“越发达的地区,水就会越黑”,这是海口市水务局副局长符传君接受海南新闻频道记者采访时抛出的“雷”人之语,结果让他未因治污之作为出名却因治污不作为在网络上“火起来”。 

  越发达的地区水越黑,果真有这个道理吗?这位符副局长的上级领导认为那是副局长作为新闻发言人自己的观点。不知道披露此消息的记者是否正在向水务局的官员进行问责式询问,但该副局长显然是为了推掉一些全部或者部分责任,振振有词而且有些理直气壮地说越发达水越黑,这恰恰间接地承认了海口市的水污染问题确实不小!可这无异于告诉人们:因为我们已经是发达的城市,所以只能喝污染过的水,只能在铅砷含量超标的河里游泳——因为“越发达的城市,水越黑”!

  政府官员是百姓缴税的钱养活的公务员,不是替老百姓“做主”,而是该为人民服务的,特别是在关乎民生大计、关乎百姓衣食住行的事,都须有部门专司其职。比如环境保护关乎人民居住和生活的环境安全,因此就有了环保部门;水源的水质关乎人民饮水吃饭的安全、关乎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因此设立了水务部门等等。符副局长既然坐在水务局副局长的办公室里接受公共媒体的采访,采访的主题又是关于其职责所在,加上他还是水务局的新闻发言人,他就不能完全表达个人观点,其言论和行为都代表着这个公家机关。 

  我相信此人一定明白其职责所在,也知道自己应该把治理城市污水、改善城市水源的工作做好,才能上对得起组织、下对得起千万纳税人,中间也能对得住自己的良心。但不知什么原因,他却把水质差的原因归结为城市的发达程度,并把“城市越发达水越黑”这种似是而非的理论当作自己的挡箭牌或者遮羞布。但是,这听起来可笑的雷人之语,很容易把人们导入一个误区:经济发展就一定会污染环境,发展中的问题是无法解决的。而事实上,西方发达国家的生活污水处理率超过90%,而工业污水处理率近100%,水体状况良好。 

  最有名的算是欧洲的莱茵河了,作为一条著名的国际性河流,它发源于瑞士境内的阿尔卑斯山,流经德国、列支敦士登、奥地利、法国和荷兰等多个国家,世界上1/5的化工产品都出自莱茵河沿岸。一百多年以来的重工业的快速发展使莱茵河被严重污染,一度被称为“欧洲的下水道”。二十多年前沿岸的大型化工厂、制药厂把大量的化学物质排入莱茵河,带给沿岸毁灭性灾难,直至十多年后的上世纪90年代中期,沿岸居民各种怪病的发病率还远远高于其他地区。如今的沿岸各国都认识到莱茵河水质的保护是多么重要,因此他们采取积极的措施,重新治理,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莱茵河恢复了勃勃生机。

  以前我们只重视工业经济的发展,忽视了水污染治理,因而当前国内发达城市普遍存在严重水污染。而现在,国内经济发展改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一边发展一边治理,如深圳、广州的污水治理工程,尽管尚未尽善,但珠江和深圳河的水质总是在日渐改善。从全国来看,在近期目标上已经设定2010年全国设市城市和建制镇的污水平均处理率不低于50%,设市城市的污水处理率不低于60%,重点城市的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

  经济发达的地区,人口密度大,工业集中,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排放量肯定比其他落后地区大得多。工业排污,生活排污和雨水等都可能造成水污染,特别是工业排污尤甚。但如果把这客观现象当作一个理由,那就只能说明是思想有问题了。

  环境保护,水质净化,关乎国计民生、关乎千秋百代。越是发达的地区和城市应当更有条件、更应加大对城市污染的整顿和治理。只要坚持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看似矛盾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才可以并行不悖。 

政府官员要谨记:说话不能只顾雷人,还要负责任。

 
本文发表于《南方日报》2009年07月30日,为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机构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