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老板退出历史舞台了,小煤矿的祸患能根除否?


 煤老板退出历史舞台了,小煤矿的祸患能根除否?

目前,山西省煤矿整合已经完成了70%,到今年底,90%左右的煤矿将完成整合。同时,山西省要求整合主体尽快进驻被整合企业,签订了协议的煤矿要在10月底前复产。(华夏时报)
http://finance.ifeng.com/news/20090828/1166577.shtml
在省长王君斩钉截铁的一句“绝不要带血的GDP”之后,山西省不惜以牺牲GDP为代价,全面推进煤矿整合,痛下决心根除小煤矿隐患。整合后,全省拥有企业主体的煤炭企业数量将从现在的2200个变成100个左右,矿井数将由2598个压缩到1000个。这样的大决心、大手笔的确令人感奋,不过我们似乎仍难过于乐观:矿难的阴影真的能够从此消失么?
这样的担心未必多余。一方面,这次整合规定符合一定产能要求的煤老板也可以充当重组主体或入股国有子公司,他们摇身一变成国企老板或在国企里潜伏下来后,会不会演变成国有经营体制下的小煤窑隐患?另一方面,是企业就得追求利润最大化,国有企业同样不会例外,将来国有煤企如何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避免重蹈黑心煤老板的覆辙?
当前煤炭市场供需矛盾相当突出,特别是大规模整合行动耽误生产后,复产的压力很大,如果不经过严格整改而简单地限期仓促复产,其安全隐患无疑依旧存在;同时,这次整合从表象上看是资本的国进民退,实质上是为了根除煤炭生产经营领域的各种弊端,尤其是安全生产隐患,这就必须从经营理念上、制度设计等方面来一次脱胎换骨的变革,否则换汤不换药,难以达到整合的目的。
因而,虽然煤老板退出历史舞台了,但要根除小煤窑矿难祸患,真正让GDP不再带有血腥味,我们要做的还很多,任务异常艰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