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早上9点,陈经理进办公室后,打开公司知识管理平台的行事历,追踪着上周的工作进度。这时,他突然发现「待办事项」闪着警示灯,点选进入后,原来是部门领导在周末出差前的临时交办事项,要他在今天下午两点前,完成第二阶段知识管理导入的成果评估。
陈经理立刻透过实时通讯系统,紧急召开小组成员会议,进行两小时的在线讨论与工作分配。由于公司拥有完整的知识库与文件管理系统,会议结束的同时,员工也收到每个成员提供的资料档案,他只要再花点时间汇总就可提前e-mail给领导了。如此一来,原定下午3点要参加的线上课程,也不会因为临时交付的任务而耽搁了。
◎用PDCA导入知识管理
上述场景是台湾功学社集团(KHS)计划导入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时为员工所规划的梦想蓝图。
以贸易商起家的功学社,在台湾日治时代就已创立,如今更成长为全球前五大管乐器及前三大爵士鼓厂商。因应知识经济时代来临及产业竞争环境的改变,功学社开始思索如何传承七十年来的智能经验与内隐知识,因此在2002年提出以「全球音乐知识价值系统」为主轴的知识管理导入计划;并展开为期3年的布局。
根据外部顾问与功学社KM小组的共识,第一年的重点将锁定:
l Plan(计划)
这个阶段的关键,主要是制定一本《知识管理规划白皮书》。整本白皮书多达八十几页,只要是功学社的一级主管都人手一本;内容从企业愿景、目标、三阶段的行动方案,到什么时间点该做哪些检核、用什么样的团队来推KM、使用的KM系统,甚至细部执行项目及预期效益,都有非常清楚的描述。尽管还没有真正开始「D」,P(plan)的时候其实就要把一些行动方案写清楚,后来才有可以依循的指标。
l DO(执行)
主要在完成两件事:知识盘点与系统建置。企业做KM,「知识地图」是最基本的,而组成知识地图的3要素就是知识库、社群与专家;因为三者之间可以双向形成6条通路,环环相扣,互有关联。有了文件库、专家黄页、知识社群,以后企业要找知识,除了可以从文件找,还可以从社群、从专家找。
l Check(检核)
是利用知识价值链(knowledge value chain)来做绩效评估,概念是把平衡计分卡的4个面向、加上第五个创新面向,做为KM的5个指标;也就是说,做KM不是只为了追求企业获利,也为了顾客满意、员工成长、流程改善、以及创新。
l Achievement & Action(成果与行动)
是以KM周年庆作为这一年来的总回顾,具体成果包括8张海报、2张VCD,同时藉由中高阶主管的意见回馈,作为第二年PDCA的参考。此外,透过每周开会,再随时检验每个P、D、C、A大项下的各子计划的PDCA。
◎透过员工票选,建立内部专家
台湾功学社花了半年时间完成几百个专业领域、八百多位员工的知识盘点工程,包括知识库要怎么分类、目录要怎么分:需要什么样的社群、讨论的议题:以及内部的专家名单。
功学社的知识库分为6大类:营销、制造、品保、管理、音乐教育跟项目。专家名单盘点出来之后,在KM平台上会有专家黄页,可以看到某位专家在哪个部门、他的e-mail跟专长领域;而每个选项点选下去,都可以看到专家的履历。
专家的产生或专长数主要是透过对内部员工做问卷所统计出来的。问卷分为两种,一种是问:「遇到某个专业领域问题时,你觉得公司最专业的人是哪些人? 」依专业度至少列出5个名单;另一种则是:「遇到这个问题时,你会问谁? 」
透过两种问卷的交叉比对,会发现:有些人觉得A先生的专业度第一名,可是会去询问的前五名没有他,就表示这个人有问题;如果A是专业度够、大家又喜欢问他,这种人的知识经验就是最值得优先保存;但如果是大家常问、可是专业度很低,这也是个危机。
◎透过版主机制,交流分享心得
社群就是内部同仁的讨论区、脑力激荡区,功学社的社群可分为一般类跟知识类,比例为二比一。如果一家企业全都是很沉闷的专业社群,有的时候动不起来;反而如果能够放一些轻松的瑜伽、减肥、英文社群,这边的流量一多,就自动会流向专业社群,因为在网络上是没有隔阂的。
版主是决定这个社群能不能动起来的关键,因此被邀请当版主的人,有些事一定要做,像是如果有人提供讯息,你要去回覆;如果有人有不当言论,你要去管制;有新手来,你要去打招呼。之后还必须接受考核,甚至如果点阅流量太少,还可能面临社群被关闭的命运。这些网络社群,有时也会办一些实体的读书会或邀请专家演讲,而一定会全程录像、写课后心得,然后送交主管审核;但所有心得一定会放到网络上,让大家分享彼此的心得。
◎透过专家分享传承隐性知识
要成功导入KM最大的关键还在于内容的不断产生,功学社在第一年就累积了三百多笔的集团知识。功学社的做法是,透过隐性经验的传承、以及养成KM的习惯。
但隐性传承不是传给KM小组,KM小组只是搭一个平台,由专家决定要传给谁,受传承对象需先拟出问题稿。而无法以文字或口语传承的经验,比如老师傅调音的全程、横笛表面薄膜的处理过程、鼓的校正程序等,则拍下影片,用影像作保存。
因为知识来自不同的领域,不管是文件分享、社群讨论议题、还是专家经验传承,最后都会用平衡计分卡的4个面向加上创新第五个面向做指标;也就是知识有没有价值,就看这个知识能不能对这5个面向有所贡献,才能与功学社的知识价值链相互连结。
功学社以3年时间逐步完成三阶段目标,从第一年建立知识管理平台、进行知识、竞争力与资源盘点:到第二年企业知识价值链的启动、将核心经验电子化;第三年进而推动音乐产业服务网路化,透过PDCAA不断改善的循环,随着时间的增加,就像滚动向前的轮子,企业价值也能不断提升。
KM的建立是指,只要有会议就有会议纪录、简报,只要有演讲或教育训练,一定全程录音录像、还要有心得分享。而隐性经验的传承,则是经过盘点过程里锁定一些专家,然后利用访谈、师徒辅导、教育训练、座谈、虚拟社群等方式,把这些人在不同领域的专业「挖」出来,最后具体产出录音带、录像带、讲义文件和活动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