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倒?!


    去年春夏之交,我和母亲在澳洲度假。其间来到布里斯班,当然来这儿的一大原因就是感受一处绵延44英里(70公里)、由35个美丽沙滩组成的度假胜地,那就是闻名世界的昆士兰黄金海岸。

黄金海岸终年阳光普照,空气湿润。天然洁净的白色沙滩与湛蓝无垠的蓝色海洋被一朵朵碎花般的银色浪花相连结,而这鬼斧神工的一切在背后那郁郁葱葱的亚热带棕榈林的点缀下,显得更加缤纷与神奇。

由于当地旅游业的盛行,你可以看到来自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欢聚一堂。你既可以在太平洋中畅游、冲浪,也可以在沙滩上打排球、日光浴,抑或只是躺在阳伞下消磨时光。我选择的就是赤裸着上身躺在沙滩上,边感受南半球耀眼的太阳,边打发时间、“虚度光阴”。

此时,母亲一句“好可爱的孩子”把我懒洋洋的目光吸引了过去。一个看上去两三岁的白人小女孩正朝我们的方向蹒跚地跑来,只穿了一件宽松的蓝色牛仔背带装。见她走路时两只藕臂张牙舞爪,两条小腿儿摇摇晃晃,东倒西歪的样子特可爱。身后,她的父母悠闲的跟着,不过离她至少有20多米。

突然一个趔趄,孩子不小心跌倒在沙滩上,虽然沙滩柔软,毕竟也是一跤。只见小女孩抬起头转向父母,含着沙子的小嘴儿一咧,蓝色的大眼睛开始湿润,好象要哭的样子。此时的我心里一揪,真想上前扶她一把。但令我诧异的是她父母一个细微的举动——两人先是怔了一下,却立刻好似无动于衷,开始停住脚步,攀谈起来。小女孩看到没有大人来扶,只好自己站起来。小脸儿上立刻“多云转晴”,径直跑到我身边,笑呵呵得伸出肉肉的小手儿摸了摸我的眼镜。

此刻,她的父母也走了过来。聊天中,得知他们一家三口是从美国纽约飞来澳洲度假的。在问到他们见孩子跌倒后的做法时,两人会心一笑。小女孩的父亲耸了耸肩,对我说:你知道吗?为什么要跌倒,因为只有跌倒,才能学会如何爬起来。

那一刻,我顿悟了。难怪,有人说中国孩子是“抱大”的,而美国孩子则是“爬大”的,这种说法一点也不为过。

在美国的大街上,很少能看到抱着孩子的大人,因为他们都主张孩子要尽早学会独立行走。如果正在蹒跚学步的孩子不小心跌倒了,父母一般不会主动跑上前去,弯腰伸手去扶起孩子(除非摔得个头破血流),相反,父母会一声不吭地等在那里,而孩子也习以为常地、一声不响地爬起来,继续赶路。

孩子如此,我们这些成年人又何尝不会“跌倒”和“摔跤”呢?

实际上,每个人都会身处逆境,不过到时首先需要的不是他人的帮助,而是自己在原地“爬起来”的勇气。正如俞老师所言要学会“挺立在孤独、失败与屈辱的废墟上”,学会把挫折和逆境当作一种阅历、一种财富,一种自己对自己的特殊激励。

人可以不成功,但不可以不成长。如果“跌倒”可以帮助我们更快的成长和成熟起来,那我宁可多给自己一些勇气去“摔跤”。。。。。。


清晨的澳大利亚黄金海岸


傍晚的黄金海岸


妈妈抱起那个勇敢的小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