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规定班主任有权批评学生等引争议


教育部规定班主任有权批评学生等引争议

     教育部近日印发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其中规定“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此项规定在网友、中小学班主任及学生家长中引起广泛讨论和争议。

            争议1:任课老师有无教育学生的权利?

            争议2:"一半时间做班主任工作"可行性低

            争议3:老师担心"绩效工资"成"空头支票"

            争议4:老师批评学生也要教育部来授权?

            争议5:“一些地方和学校也出现了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不敢管学生、不敢批评教育学生、放任学生的现象。”多长时间了?为何不在第一时间对社会公布和处理?对学生身心发展有何影响?会导致什么结果?

            争议6:1988年人事部、国家教委、财政部下发了《关于提高中小学班主任津贴标准和建立中小学教师超课时酬金制度的实施办法》(人薪发[1988]23号),即不同班额分别为中学10元、12元、14元,小学8元、10元、12元的标准班主任津贴,为什么晚到现在才调整?

            争议7:“一些地方和学校也出现了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不敢管学生、不敢批评教育学生、放任学生的现象。”具体是哪些地方?哪些学校?哪些班主任教师?

            争议8:《规定》真能提高了班主任经济待遇?

             此《规定》要求将“班主任津贴纳入绩效工资管理。在绩效工资分配中要向班主任倾斜。对于班主任承担超课时工作量的,以超课时补贴发放班主任津贴。”首先,要知道班主任也是教师,增加了班主任津贴,就降低了教师的绩效工资数量,绩效工资数量不变,班主任经济待遇真能提高吗?据调查,有的班主任经济待遇实际上是下降了。

            争议9:一线教师绩效工资会下降?原因很简单,教师的绩效工资数量存量不变,增加了班主任津贴,提高了班主任经济待遇,一线教师绩效工资会下降!这也是一大隐患!

            争议10:一线教师绩效工资下降会违反《教师法》,使绝大多数教师的实际工资收入低于当地公务员标准这一法规!